【Style Reader】廿一世紀的Chinoiserie
下筆之時,很多影評人已經對《潮遊鏡花水月》(The First Monday In May)作了認真的分析評論,筆者無意造次,希望以純粹時裝角度談談幾點少人討論的劇情。
展覽想探討兩件事︰其一是時裝是否藝術,其二是西方如何詮釋中國美學。前者其實有點多餘,也像是80年代藝術圈中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之爭的21世紀版,無論你如何否認,時裝已經進入藝術圈,而今天的藝術圈也已經不是那麼純粹,金錢投資幾乎全面破壞它的進步力量。當然,時裝繼續吃死貓,被人刻意忽視它的歷史、文化和藝術深度。至於後者,今次的展覽可說是無力回應,只是美麗地編排了過去100年西方時尚、電影界的中國靈感作品。從受訪者口中的話,就知道大家(包括中國人),都無力改變幻想比真實美麗的現實。
Andrew Bolton今次全程穿著Thom Browne出鏡,儼然男友品牌的代言人。雖然Bolton很用心策展,但中國靈感和美學實在不簡單,他想將毛裝外套放於佛像館中央,因為中國人視毛如神,但作為對中國具批判眼光的香港人,只覺他們侮辱了被共產黨批鬥的中國佛教徒。幸得王家衛冷靜地阻止這場災難的發生,的確他是當今最了解中國美學的電影人。他說中國未完成建立現代美學,但他的電影(尤其是97年前的),正是中國、香港現代美學的表表者。
人人說Anna Wintour是「惡魔」,經詔多年來流行文化不斷鞏固她這個刻板印象,她自己彷彿也毫不介懷,樂於扮演這個角色,反正是她出來行走江湖的面具而已,你看她一望著女兒試身時,就知道她始終不過是個人。在最勢利最勾心鬥角的時裝商界,她只不過做著最正常的事。當然今次她也展現了她的淺薄,《週末畫報》編輯總監Shaway Yeh好心提醒策展方向太過流於東方主義式的走馬看花,Anna Wintour卻反問是她是否挑戰fashion與fantasy的共生關係,還諷刺Shaway太政治化,簡直無知當有型!而她的傍友André Leon Talley(《Vogue》特約編輯)繼續一貫多說話少實事的作風,在紀錄片中廢話連連卻毫無洞見,但也是現實寫照——誰的工作環身邊沒有這樣的人?
長達10分鐘的紅地毯片段,對時裝迷來說是享受,但對普羅大眾就是再次鞏固時裝世界浮華虛榮而無深度的一面。Rihanna穿了郭培的新裝(另一套用於展覽的被取笑是抄Galliano)以及不少平日品味出眾的嘉賓都穿得非常難看,可見中國風本身就是難以駕駛的元素,比今年的科技主題更累死人。有趣的是,Rihanna原來有個中文名,黎漢娜(還要是簡體字)!
電影在紅地毯片段裡不停name-dropping,為只是閃過一秒的名人紅星加上頭銜名字。彼時剛上任不久的Gucci設計師Alessandro Michele也有驚鴻一瞥,穿了比大部份嘉賓更符合主題的服裝(繡花禮服西服),卻因為名氣未足而沒有獲字幕點名。Michele往後一直致力的Gucci系列正是21世紀Chinoiserie的例子,也剛好說明這次展覽的矛盾——由始至終,西方時裝界無人希望知道中國的真相,只是對中國的一種夢幻想像。Karl Lagerfeld、John Galliano、Jean Paul Gaultier都是集體進入了無意識狀態,齊聲幻想更好,不想去現實的中國。也難怪人家,現實中國的確太令人提起興趣,而東方人也有美化西方的傾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