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咗5分鐘】小津安二郎短片《突貫小僧》新版本京都再現

撰文:何阿嵐
出版:更新:

日本傳奇導演小津安二郎曾拍過不少家庭題材,當中大約18部作品於二戰期間遺失,另有3部只餘下十多分鐘的菲林,其中一部《突貫小僧》在今年發現了新版本,並會於10月中的京都國際電影節上映。當年全長38分鐘的版本一度於戰後遺失,至1988年才找到一個只有14分鐘的的9.5毫米Pathe-Baby版本(家庭放映版本),雖然餘下不足一半的時間,但從中仍可看到電影的主要脈絡。新版本大約19分鐘,比1988年的版本多5分鐘,但相關報導中並沒有提及在哪裏找到這個版本。

突貫小僧是小津早年電影經常出現的角色。
1988年找到的《突貫小僧》版本只有14分鐘,而且是家庭格式。

竟然係三日鮮?!

《突貫小僧》於1929年拍成,是小津安二郎導演的第12部作品,據說拍攝過程只花了3天。故事靈感來自美國小說家歐亨利(O. Henry)的短篇小說《紅毛酋長的贖金》(The Ransom of Red Chief),劇中描述綁匪綁架小孩後卻反被小孩欺負,最後落荒而逃。

短片中的主角突貫小僧,也在1932年的《我出生了,但……》,以及1933年的《心血來潮》中演出,其真名為青木富夫,是小津早年電影裏經常出現的演員。這次找到的新版本雖然比1988年的版本多了5分鐘,但同樣是家庭放映機格式,附有字幕卡和工作人員名單,是現時最完整的版本。

原名青木富夫的突貫小僧在小津另一部電影《我出生了,但……》的演出。
新近修復的《大都會》與原先版本比較,多了30分鐘,是近年電影修復的大事。

電影這藝術媒介雖然有超過120年歷史,但對於如何保存菲林,以至近年對數碼保存的意識依然薄弱。戰爭是電影損毀或遺失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二次大戰,令不少默片時期的作品遺失,有部份留存下來的也只是缺本,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丹麥電影導演Carl Theodor Dreyer於法國拍攝的《聖女貞德受難記》(Passion de Jeanne d'Arc),這部電影被稱為默片時期最偉大的作品之一,早年因票房失利而剪輯了不同版本,原始底片遇失火焚毀,直至1981年在奧斯陸一間瘋人院內找到。

《大都會》經數碼修復重現人間

類似的例子多不勝數,中國電影先驅費穆於1940年導演的《孔夫子》,以至德國導演Fritz Lang長達153分鐘的《大都會》(Metropolis),都在近年找到遺失的版本,經數碼修復後重現人間。面對人命傷亡慘重的戰爭,就算在大公司下,電影也未必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