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首撞】現階段的自動駕駛科技 真的值得完全信賴嗎?
先進的汽車科技為我們帶來更理想的生活,只是人類作為主事者,其實也應該時刻保持主導的位置。這樣說只是想對一眾科技迷多加一點警惕,無論科技產物如何先進,最終付出代價的都只會是人類。
最近一宗與自動駕駛系統相關的死亡事故,很值得我們深入了解這新種科技的未來。對很多人來說,駕駛本來就是很有趣的事,一個人坐到一件機械上,驅使它做出各種動作,讓人感覺自身的強大一樣。但當部分人感覺駕駛是一件苦差,各式各樣的輔助駕駛就開始出現,以減輕駕駛的勞累。
最初,我們所接觸到的輔助駕駛就是自動巡航系統,即是讓人在公路上長時間均速行車時,不需右腳一直踩着油門踏板,只要預設了車速,駕駛者的右腳就可以放鬆了;及後又有多種輔助系統,例如前車碰撞預警、離線警示等,都以電達探測車距,然後汽車會自動保持在適當位置。不過,近年汽車科技飛快發展,由汽車完全自主駕駛的技術,已經急不及待的推出市場了。
輔助駕駛不是自動駕駛
所謂自動駕駛,就是預設了目的地,汽車就可以自己行走嗎?理想當然是這樣,可是我們的科技並沒有發展到這個程度,而所謂的自動駕駛,也只是一種不太負責任的說法。說到底,這只可算是一種輔助駕駛罷了。現時已經有很多新款汽車配備很多先進的輔助系統,自動跟隨前車、自動泊車、自動沿線行車、自動緊急煞車,甚至是遇到障礙時慢慢停車等等,但這一大堆輔助駕駛系統加在一起,就能讓一輛汽車安全地由A點去到B點嗎?答案是否定的!
最大的理由是路上不只一輛汽車,要車上的系統預測鄰線司機的意向幾乎是不可能,而且除了其他汽車之外,路上還可能遇上很多其他人為的突發事故,而上述這一大堆輔助駕駛系統很可能都不能應付。舉個簡單的例子,汽車遇到障礙會自動停車,但如果系統把一個障礙物當成不存在,那後果就是一宗意外了。
迷信科學也是一種迷信
因為系統都是由一些感應器來探測外界的資訊,再經系統去分析,決定如何作出反應。所以當遇上一些感應器不能探測的事物,或是一些系統未能分析的情況,意外就有機會發生了。而今次在美國發生的意外中,正正就是探測系統未能發現那反光的車身是障礙物,以至在全無減速的情況下撞了上去。
如此,系統可改善嗎?探測器可以改進嗎?當然可以,但要改到甚麼程度才算安全?這點大概沒有人知道。所謂科技其實都有盲點,但如何才能突破這些盲點,這也沒有人知,因為有幾多盲點也未有人知呢?說出來,現在的「自動駕駛」其實是有點誇張,因為那只是能適應部份情況的自動駕駛,只是廠家急於公佈成就,就把這些應稱作「輔助駕駛」的都叫「自動駕駛」。始終,迷信科學也是一種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