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化家居新形態 宜家用創意解決土地問題
居住環境愈來愈細小,不只是香港的獨有現象。根據聯合國的數字,直到2050年,全球將會有66%的人口居住於城市。在急速都市化的環境下,居住空間愈縮愈細是大勢所趨。家具界積極回應這趨勢,推出更適合現代生活模式及社會價值的產品,提供更完好的家居生活方案。看今年米蘭家具展中,各大品牌紛紛展示靈活、多功能,而且可用平板包裝、便攜的設計,寓示家具設計和生產方式上的改變。宜家家居(下稱IKEA)是家具界龍頭企業,把平板包裝家具普及於世 。創辦人Ingvar Kamprad於2013年退下火線,新任的管理團隊上場後,積極在平板包裝以及廉價以外,尋找新的設計和產品研發方向:注重設計和創新。這改變對現代家居生活有何啟示?
攝影︰何桂嬋,部份圖片由品牌提供
問到身邊的人對IKEA產品的印象,十居其九都是以下兩個回應:一是價錢平,二是「個櫃會彎」不耐用。前者是品牌樂意聽到的答案,你看,創辦人Ingvar Kamprad向來為其節儉作風自豪不已。他於快餐店偷鹽和胡椒,還曾因搭巴士出席商界頒獎禮,差點被拒進場。他的故事簡直可媲美「三隻小豬」,家傳戶曉。由此可知,他多麼不介意做個以慳錢為任的企業家。至於產品質素,也因為成本低,須作出必要的妥協。
然而,隨着科技的進步,人們的生活環境和方式,跟幾十年前有着極大變化。舉個例,從前每件家具都有各自的功能,床是用來睡覺,客廳供家人聚集,櫃子用作儲物。但現時不論是家具或空間本身,也不再只有單一功能。在現代社會,家的功能和定義起了重要變化。
IKEA這個創立於1943年、在瑞典人視炫富為死罪和要求產品同質性高的情況下,再配合90年代瑞典的Folkhemmet(人民之家)政治社會理念和氛圍而發展起來的品牌(斯德哥爾摩的國立美術館的策展人Cilla Robach曾接受《The New Yorker》訪問時提到,IKEA成功在於把Folkhemmet概念商業化),也不得不重新審視自身的不足與優勢:除了主打大眾化、放諸四海皆宜、功能主義的設計和價格相宜的特色以外,還有什麼?
以生產技術回應土地問題
IKEA近年以「Democratic Design」重新包裝品牌,簡言之,就是以人人負擔得起的價錢,設計出好看、實用、高品質及可持續的產品。品牌自去年起,舉辦大眾化設計日,開放給世界各地傳媒,向大眾介紹新品以及讓他們參觀測試和研發工序。從香港到訪位於瑞典小鎮Almhult,要先花10多20小時飛到丹麥哥本哈根,再坐兩小時車到南部城市,再轉兩小時車,經過大片森林草地才到達。一抵埗,便有瑞典組合Bicycle Beat Sweden用單車製成的樂器作暖場表演。隨之而來的,是禮堂的發布會。
在介紹新品之前,先由項目經理Camilla Hammar公布過去一年的家居生活調查(Life at Home Report),揭示產品的發展方向:「都市化和數碼化大大地改變了人的生活方式,人們住在愈來愈小的房子,同時人們追求更大的私人空間,科技和社交網絡令人們可以同時擁有獨處和共處(社交),甚至有49%的上海受訪者指,Wi-Fi是令他們跟別人保持關係最重要的東西。只有7%的人認為,家是指他們所居住的地方。相反,更多人認為家可以是其他地方,以及跟有着相同價值的人在一起的地方,這解釋了何故很多咖啡室、辦公室都裝扮得像家。43%受訪者認為能容許他們做到喜愛的事的產品最為重要。」
針對這老生常談的「土地問題」以及對家的定義的改變,如何聰明地善用每一吋土地以及每一件家具,成了設計師的難題。大眾化設計日當天,主辦方把研究報告以展覽形式展示出來,其中一部分跟瑞士著名設計學府──瑞士洛桑州立藝術學院(ECAL)合作,由IKEA設計師以及30位學生組成的團隊,就Essentials for Modern Living的題目,設計了一個家居所需要的50件家具,包括用來自我分隔的書桌間隔屏、可以開合並同時充當告示板和桌面的工作桌、可摺疊的地板坐具等等,都是關節靈活、可隨時改變用途的家具。
除了在設計上加入更多靈活的元素,令其可以像「變形金剛」般變身,一物多用之外,IKEA在物料的選取及生產技術上,也須作出相應配合。今年的PS系列便是好例子,它可視為IKEA的設計系列,主要用來實驗新的點子和技術。今年以針對都市人的「年輕都市生活」為創作主題,主打輕量、可自行拼湊的家具和飾品。其中,最令人驚艷的,要數由自家設計師Sarah Fager主理的3D 編織椅子。聽上去十分高科技的3D編織技術,其實不是新事物,不少人腳上的球鞋就是以此製成,它令到以往須將多層布料縫合的製鞋,減低到如今只用一種物料編織成,自然輕身得多。
Sarah解釋:「城市的年輕人住在愈來愈小的家,家居一定要靈活,同一個房間內有很多不同活動。早上做瑜伽,中午有朋友來聚會,晚上好好地安躺,因此家具一定要輕身,而且容易移動。採用3D編織,在生產上也有另一個好處,就是那編織的機器方便移動,搬到其他供應商的工場,例如負責製作鐵框的鐵器工廠。那麼,兩者便可在同一個工廠內生產,節省部件的運輸成本,繼而減低成本和售價。」
探索新科技與傳統工藝
隨着現年90歲的Kamprad老祖於2013年退下火線,他3名兒子Peter、Jonas及 Mathias,以及Peter Agnefjall接手管理企業的各個重要分支後,大家都在猜測:新團隊能否繼承這盤龐大得驚人的生意和創辦人的宗旨?事實上,品牌近年的創作方向的確出現了不少轉變。
聯䄃名牌Tom Dixon+Hay
IKEA自成立之初,已不時被指抄襲其他知名設計。最近,她又被美國家具品牌Emeco控告,涉嫌抄襲由Norman Foster設計的20-06 Stacking Chair。於2012年上任的現任設計總監Marcus Engman似乎十分着意要擺脫這形象,他頻頻向傳媒放話:「我們會投放更多資源在設計上。」
IkEA近年跟不少知名設計師合作,如Ilse Crawford 的SINNERLIG系列、今年首次跟時裝設計師Katie Eary共同設計,充滿奇幻詭異圖案的GILTIG 系列、跟荷蘭設計師Piet Hein Eek那結合印尼和越南傳統工藝的JASSA系列、跟英國工業設計鬼才Tom Dixon以及半個競爭對手、丹麥品牌Hay聯手等等。雖然歷經H&M、Uniqlo等時裝服飾的聯乘大計所洗禮,但名氣這東西是教人又愛又恨,Tom Dixon與Hay之名的確令人嘩然和期待,可見品牌愈來愈着重設計的多元化和大膽。
猶記得,IKEA品牌早年被指抄襲其他設計師的款式時,Kamprad曾回應:「真正獨特的原創設計根本少之又少,這個世界,每個人都在互相抄襲!」好比馬雲早前說假貨比真貨更平、質素更好。如今,他卻向原創原則低頭。
去年,IKEA於哥本哈根開設的Space10創意空間便是一例:由IKEA斥資,由丹麥創意團體Rebel Agency營運的Space10,集研究中心和展覽場地於一身,針對未來都市生活,定期根據不同主題提供創意提案。它為設計師提供交流及測驗設計雛形的地方,3個月後以展覽形式向公眾展示。
透過Space10接觸新設計師
Marcus解釋:「在傳統的設計教育上,我們總是被灌輸要成為萬中無一的明星設計師,其他籍籍無名者,就什麼都不是。但我更相信集體創意的力量。由於世界正在改變,我們必須要接近世界上的創意核心,哥本哈根正是這樣一個在IKEA以外的創意熔爐,令我們變得更開放。同時,這也令我們更接近當地非常流行的自造者運動,因我們樂意看到不同的人以不同方法去改造我們的產品。」雖然,Space10尚未出產可在IKEA店內發售的產品,但Marcas直言,兩者合作得非常緊密,接着也會有自家設計師參與Space10的活動。重點是,IKEA可率先一覽新設計師的創意,走得比對手前。
然而,此時此刻的轉變,純粹是形象工程?還是對生意有實際幫助?如此大灑金錢,又會否最終令產品價格上升,失去市場優勢?「這種合作是一種學習。其實我並不是因他們的名氣而合作,而是因他們的腦袋。這種合作容許我們互相學習和啟發,如跟Tom的合作,是想探索新的沙發製作技術,以及如何將其量產。正是這種新的嘗試和創新,才有可能發掘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生產方式,降低價格。而我們也發現,我們愈勇於實驗,顧客和大眾愈受落。」雖然IKEA方面的回應有點官腔,但其實她一方面致力提高品牌名聲,另一方面也積極收集用家意見。
IKEA的Life at Home年度研究報告,走訪了12個城市逾12000名受訪者,從柏林、倫敦、紐約,到蘇黎世、悉尼、上海等大城市,收集他們日常生活的種種數據。據IKEA研究主管Mikael Ydholm說,如擁有多少條牛仔褲和怎樣摺疊這細微的資料也不放過,這樣才能明白到人們的家居生活是怎樣,不少人認為可靠的Wi-Fi比交流空間重要,電視不再是家居的焦點,所以電視欄的重要性亦有所轉變。至於怎樣使用沙發,也甚具啟發性。你以為人們多坐在沙發上娛樂?原來事實是多數時間是躺在沙發上消磨時問。亞洲人則愛坐在地上,把沙發當作靠背,這些有趣的研究,再配合科研,無疑更能切合消費者所需。
在傳統的設計教育上,我們總是被灌輸要成為萬中無一的明星設計師,而其他籍籍無名的就什麼都不是,但我更相信集體創意的力量。
西方市場已飽和
再看IKEA近年的業績,更為此變革成效提供線索。由前IKEA高層Johan Stenebo於2009年撰寫的《宜家的真相》一書中,就提到「IKEA有今日的規模,是靠1980至1990年代全速發展得來的。雖然現在IKEA每年仍然新開不少家分店,但是這些只是企業基本運作,只能算是營運活動,算不上是發展,即使它是發展,也不是能創造競爭優勢的發展。」
雖然企業的盈利仍逐年上升,但去年,品牌的環保主任Steve Howard就對傳媒承認:「西方顧客對於家具的需要已經飽和了。」加上歐洲整體經濟停濟不前,而當歐洲市場佔品牌營業額的70%時,品牌不得不在最耍家的簡約風北歐家具以外,透過推出價錢相宜而又更展現到個人品味的設計品,提升品牌形象,開闢客路,保持其龍頭地位。現任行政總裁Peter Agnefjall在發布會上以一口IKEA式英語說出的開場白,言猶在耳:「我們正走在把盈利由2015年度的319億歐元,提升到2020年的每年500億歐元的軌道上。」蝕本生意哪有人做?尤其是IKEA。
北歐設計流動風情
近年以來,IKEA針對流動生活形態,投放不少資源設計靈活度高的家具。這是因為現代都市人隔一兩年便搬家,所以人們都希望添置新家具,陪襯不同居住面積和環境,同時也易於組裝和搬運。其實,北歐設計是這方面的高手。
由丹麥設計師Poul Cadovius於1948年設計的層架Royal System,是世界首個牆身組合產品。它輕巧輕巧,卻具突破性,以木為主調,令家居更見和諧。於1949年創立的瑞典品牌String Furniture,其經典的System系列,跟Royal System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同樣走簡約路線,當中沒多餘的枝節,主要是木板和金屬架結合,加上書枱、櫃等實用度高的組件,可隨用家的生活需要,自由組合出適合層架。設計可以橫跨整個牆壁,也可以是一組作點綴,活動性極高。此外,早前String Furniture加推辦公室系列Works,換上全金屬的設定,雖然是為辦公室而設,但那濃濃的metallic感覺,置在家中也別有一番味道。擅於此道者,還有BoConcept的牆身組合系列、Muuto的Stacked等丹麥出品,不論是新舊出品,都能配合現代家居需要和風格。
除了方便又實用的層架外,特色牆同樣是港人最愛使用的家居設計,而瑞典設計組合BAUX自家研發的全新概念,希望實用與感性兼顧,讓人聯想起大自然景觀。BAUX利用自然環境再造物料木材和水泥,再混合水,構成木絲新物料,再交給瑞典老牌家族隔音材料生產商Traullit製作,能防潮、散熱和吸音。BAUX Tiles不僅僅是四四方方,而是有六種形狀,即正方形、長方形、圓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菱形,令配搭存在更多的可能性。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