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同行】小月老師的舞動身體課 親子間的隱形遊樂場(影片)
去Playgroup訓練小朋友大小肌肉?情緒管理?即使有親子互動班,也許你會發現小朋友的投入程度並不高,亦未能樂在其中。原來,只要你靜下來並仔細留意,放下大人的框框,你與孩子之間,其實有個隱形遊樂場。小月老師便是透過「創作性舞蹈」,在身體的擺動及互動下,帶領我們走進這個無論是大人、還是小朋友亦可哈哈大笑的隱形遊樂場,遊玩一番。今次的課堂名為「自在的泡泡」,究竟小朋友會怎樣理解泡泡?
小朋友發自內心地大笑、不同的動作及反應,令我覺得他們有很多可能性,令我更有動力讓他們有多一點嘗試,設計出不同的身體課。
「咚咚」兩聲敲起。
小朋友在空曠的地方四處走動後,回到父母身邊,靠着爸媽坐下,大家頓時變得安靜,聽聽小月老師的話。她放下手上的小鼓,然後展開一個甜美的笑容說:「我個名叫細細的月亮,小月老師,小朋友識唔識叫我個名?」大小朋友異口同聲說:「小月老師,午安。」
互動,由一顆小種子開始。
小月老師托小朋友幫一個忙,讓他們送一份禮物給父母。他們先排隊,老師再逐個把一顆無形的小種子放於他們的手裏,然後小朋友當遊戲一樣,不理手裏有沒有東西,都當有實物存在,聽着指示把「種子」放在父母的頭上,反觀父母的反應呢?他們在疑惑着,根本沒有什麼在自己的頭頂上。
放下大人的包袱 重拾童心
「這顆小種子叫做『童心』,請父母在頭上取下,放在心中。」小月老師解釋說,大人有太多角色,面對不同的壓力,在這裏,就要變回一個3至4歲的小朋友,不只是孩子,大人也應要找回自己的「童心」,才可與小朋友一同感受遊玩的樂趣。小月老師巧妙地用一個猴子媽媽的公仔引起小朋友的興趣,並以尋找馬騮仔的故事把所有活動串連,而大人及小朋友亦在不知不覺中,擺動着身體。
媽媽Heidi笑說:「在這活動中,我發現女兒不同的一面,不一樣的體會,她Crazy的樣子,是我在家中未曾見過。這活動不像是只拿一本書去講故事,而是用一個故事去探索一大個故事,當中有認知元素,亦有情緒宣洩,融合好多發展元素呢。雖然我明天要上班,但今日這個活動令我和女兒的距離又近多一點,可以增加我們的關係。」
真的像一個魔術師,要識音樂、跳舞、唱歌、演戲,很多戲劇的元素在內;講故事,也要變聲扮演不同的角色呢。
「你比小朋友更有想像力!」我笑說。
跟着故事的發展,大家要坐火車去尋找馬騮仔,正當小朋友及家長在困擾怎樣找這輛火車時,小月老師便說,你們二人一組,搭膊頭,便可變成一個火車吧。沒錯,這就是我們兒時常玩「火車瓹山窿」的遊戲一樣,大人細路聽着音樂的節奏,而有快有慢地行走着。不過,當中令小朋友蹦蹦跳蹦的是泡泡遊戲,他們觀察泡泡的飄動後,便隨意地擺動着身體,幻想自己是泡泡一樣飄來飄去。小月老師說:「我相信身體是有記憶的,聽過可以忘記,但體會過,便會擁有。我們的身體課是重視過程,給予他們自由度,當中是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每一樣野都會它的動作、形態,讓孩子觀察、了解後嘗試去做,如他們觀察泡泡後,便明白東西的輕重之別。」
音樂、故事、遊戲、認知……最後一定是回到基本──身體。
透過身體認識自我
小月老師的課堂與一般的興趣班或Playgroup並不同,只要跟她上一堂便會知道。她會利用一些生活的素材、不同類型及節奏的音樂,探索事物和肢體動作的關係外,引導及激發孩子的「身動、腦動」。小月老師微笑說:「在香港舉辦會有難度,因為課程重視過程,沒有考試,沒有證書。最後,我一定會和家長交流,去讓他們更了解課堂的過程。」她希望孩子能盡情擺動身體時,亦可尋找內在的寧靜,讓孩子能自信自在地成長。
當我們把孩子假日的行程排得滿滿時,也許他們最需要的,就是一個自在活動的空間,自由的想像,以及與父母一同遊玩的親密時光。
什麼是創作性舞蹈?
創作性舞蹈並非傳統舞蹈技藝例如芭蕾舞、現代舞、爵士舞、國際標準舞等等不同類型的舞步,也不是由教師帶領示範動作,學生跟隨模仿練習的教學模式。創作性舞蹈翻譯自英文的Creative Dance,它鼓勵學習者發展個人的創造性,不斷嘗試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去創作和表現。透過這種舞蹈經驗,使學生更為主動積極,具創意地活出自信和個性。
面書專頁:小月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