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同行】不設課室的幼稚園 校長:真實環境就是最好的校園
童年應該是無憂無慮,想玩便玩,對周遭事物充滿好奇,無奈香港社會競爭激烈,加上父母為子女的學業費盡心思,希望通過形形色色的學習班讓他們贏在起跑線。「現今的孩子面對的壓力很大,返學就是為了完成任務,向父母交代,對學習失去興趣,也經不起挫折。我創立這間沒有課室的學校,就是希望透過戶外的真實環境,引發孩子的好奇心,不設任何框架,讓他們主動發問,最重要是學習如何解難。」
去年9月開辦的愛童行學園是一間提供予6歲下兒童入讀的幼稚園,在油麻地設有校舍,學校推行芬蘭的教育理念,推行以體驗式學習,學生大部分時間也不會在課室上課,而是走到戶外,透過戶外的真實環境,學習如何解難。所有學生不分年齡混在一起上課,三年內由同一老師跟進,讓師生培養感情,老師亦可了解到每個孩子的需要。
實踐芬蘭教育 了解每個孩子需要
育有三名子女的吳校長表示很早已有創校的理念,他說:「我讀中學時已不明白大家考同一份試題,如何評核出不同人的能力,到大學時開始研究芬蘭、德國教育理念,我看過很多參考書,到大仔讀幼稚園時,發現要小朋友困在班房坐定定這種學習方式,根本不符合他們的發展及需要,直到2014年就決定籌劃以芬蘭教育理念的幼稚園。」
他覺得現今的孩子最缺乏的就是解難能力,而芬蘭的教育理念就是以體驗式學習,讓學生在真實環境去認識世界,從社區中學習,「我們從日常的課堂中了解學生特質,再研究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讓孩子按自己進度學習,重點是不會忽略能力稍遜的孩子,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及特質。」吳校長說。
鼓勵孩子多思考 自己解決問題
這天記者跟吳校長及一班學生到烏溪沙行山,全程所行的都是崎嶇的山路,部分路段更要拉着旁邊的麻繩才能向上爬,對於大人來說也有難度,但這班只有4至6歲的豆丁卻沒有半句怨言,輕鬆完成4小時路程。記者在整個過程中完全體會到吳校長所說的體驗式學習,由於在路程中會有較難走的山路,下坡的泥路濕滑,小朋友都因害怕而停下來求救,但吳校長並沒有立即幫忙,會叫他們先想辦法,小朋友冷靜一會就想到蹲下來,抱住膝蓋往前走,這樣就不怕滑倒。
家長不應阻止 讓孩子盡情發洩情緒
十多個小朋友在一起,最多的問題就是小朋友之間的爭執,他們不時也哭着向吳校長投拆,「一定要讓孩子經歷各種情緒,不要嘗試阻止或操控他們,想喊就由他們喊,唔開心、發脾氣是正常不過的事,大人也會,我們自己也未能控制到,何況是孩子,讓他們經驗情緒的轉變,從中認識自己,對日後長大有正面的影響。」吳校長指除非他們有出手傷人的問題,否則大人無需太早介入,因為他們自然有一套解決的方法,這亦是讓孩子體驗成長相當重要的一環,也可從中建立社交技巧。
學生之中有部分是有學習或情緒的問題,吳校長覺得大家其實沒有差異。「香港的教育是要追進度,不會顧及未能趕上進度的學生,我們是要推廣普及教育價值觀,照顧到每個小朋友,寧願讓學得快的去等候一些學習較慢的。」吳校長表示今年9月將會開設小學部,以銜接幼稚園,小學仍然以體驗教學為主,讓學生從活動中學習。「有人或會擔心日後的銜接問題,怕孩子不能入讀傳統學校,其實小朋友從小建立良好的學習動機,對自我肯定,去到任何環境也不會有問題。」他說。
愛童行學園共有5位老師,雖然沒有校舍,但也會有固定的活動內容,如星期一、三會到新界的日營上課,星期二會到沙灘,星期四到博物館、遊樂場上課,星期五行山,學園以現場環境設計課程,分上下午班,現時有二十多名學生,分2至3歲及4至6歲組別,部分活動如行山只會讓4至6歲學生參加,年幼的小朋友則會留在室內的活動室上課,小學部將會於今年9月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