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 is not enough 經營親密關係先了解內心 憤怒失望只是表層

撰文:余婉蘭
出版:更新:

親密關係裡,徒有愛是不足夠,愛最容易被人為磨蝕精光,一年,兩年或十年後,愛情剩下一副空殼。來找家庭及婚姻關係治療師唐靜思輔導的一對對,是帶著一副副空殼愛情來找她,「Love is not enough.」唐靜思說。來找她的新婚夫婦、同性或同居伴侶、老夫老妻,不乏事業有成,實幹聰明的人,看來就是人生勝利組模樣的人,然而他們的親密關係裡非常失敗,像個嬰兒笨拙,他們不是沒有愛過,關係快走向盡頭唯有找輔導。

對自己慈悲,當遇上挫敗和痛苦,對自己有一份關懷,留一個空間面對內心感受。走太近會墮入;太遠就遠離,看不清。(iStock)

「越親密的關係,越牽動個人的死穴,這些死穴裡有好多澎湃的感受,我們只感覺到表層感受,憤怒、怨懟和失望,第一個反應即時指責對方,沒有了解自己底層感受,因為我們從來不懂得。」唐靜思見到好多人完全不察覺自己的情緒,憤怒吵架時說不出一句:「我好需要你支持我,我好需要你在我身邊。」一味追擊用言語射斃對方,不察覺於是從不了解需要。

經營親密關係難度好高,需要經過學習和訓練,要訓練什麼?先訓練了解和穩定內心情緒,因自己的感受也影響著對方,相處就是一場沒完沒了的拉扯。

有人問唐靜思,家在哪裡。

唐靜思說,家在我所愛而他也愛的人之處,不是那層樓。

大家把時間都花在工作和掙錢買樓,建立物質世界的家,內心之家就被扔在一邊,這內心關乎人永恆的缺失:孤獨及沒有安全感。

情感是資訊 不是懦弱

然而所謂情感,自古以來在父權社會中被貶低,因為情感太女人,太弱者了。在高速發展講求效率的社會中,情感被認為不實際,情緒來襲只會阻住工作,不利生產。在學校,情感表達不被鼓勵,因為它複雜又動蕩不利管教,結果你見許多人二十幾三十歲從不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要求神問卜,探問宗教,要由陌生人告訴你你需要什麼,你究竟是什麼人。

唐靜思指出,情感是與生俱來,嬰兒來到世界第一聲就是哭,不哭,肺部不能運作。情感是一種訊號,叫成年人餵食,令自己得以生存。

「情緒像資訊,連住行為傾向,連住記憶及一些重要的經驗。這都是資訊,像來電,你要打開來看。例如傷心的感受在告訴我,有一些重要的東西失去了。」唐靜思說。

她例舉一些聽來很輕,不斷在親密關係中常見的爭執之端,一對夫婦都疲累時分配誰照顧生病的女兒,老公一句平時都是你照顧個女,老婆立即開火追擊,表面看來是憤怒與不滿,但背後情感是無助,想你幫一幫手,體諒自己。妻子的追擊惹來丈夫的迴避,他忍受不了老婆的可怕,但底層感受講不出來。這對夫婦可能幾小時陷入「追擊」和「迴避」的循環之中,有的可以十幾年塞死在此循環中,關係就被這種模式壟斷一輩子。

唐靜思覺得,每個人容許自己停一停,面對這感受,已是照顧內心感受的第一步,肯定這感受的存在,了解它,每一個感受帶我們去到自己根深柢固的想法,真正明白自己。

「我好想你保護我,不開心時想你了解我,或者想你尊重我,欣賞我。這些情感需要好多時被忽略,想醫治不健康的感受,就要回應這些需要。為什麼人需要親密關係,在足夠信任的關係中,它給予我們一份心靈上的安全感,關係越安穩,情緒也越安穩。」唐靜思說。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