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揭熱帶低氣壓變有名熱帶風暴馬力斯內情:放探空儀測到烈風

撰文:郭梓謙
出版:更新:

熱帶氣旋馬力斯(Maliksi)成為本港今年首個進入香港500公里風暴。天文台上周五(5月31日)早上仍料該熱帶氣旋會以「熱帶低氣壓」級數登陸,不過到下午3時已見升格為熱帶風暴,原來這一改變,是因天文台與政府飛行服務隊合作,派出定翼機在風暴投下「下投式探空儀」,於當日中午時分在熱帶低氣壓中心東南側錄得近地面風速達烈風程度,遂於下午將其升級為熱帶風暴,其後日本氣象廳才命名為「馬力斯」。

▼5月31日 3號風球發出前維港風雲變色▼

+1

天文台科學主任在「天氣隨筆」發表《風季開鑼—熱帶氣旋馬力斯》,總結馬力斯風暴。

馬力斯成形初期,源自南海中部一道廣闊低壓槽上,有機會生成熱帶氣旋。最終該低壓槽上的低壓區於上周四(5月30日)下午增強為熱帶低氣壓,天文台在同日下午5時40分發出一號風球。

探空儀在熱帶低氣壓中心東南側錄得風速超過時速63公里

天文台表示,與政府飛行服務隊合作,利用「下投式探空儀」,於上周五(5月31日)中午時分,在熱帶低氣壓中心東南側錄得近地面風速超過每小時63公里,達烈風程度。天文台指,這些珍貴數據有助分析其強度及風力結構,天文台於下午將其升級為熱帶風暴。該熱帶風暴隨後由日本氣象廳命名為「馬力斯」。

+1
天文台5月31日早上指,隨著熱帶低氣壓靠近廣東西部沿岸,與其相關的強風區會逐漸影響珠江口一帶,本港今日稍後會漸轉吹偏南風;圖為5月31日早上9時的熱帶氣旋位置及路徑圖。(天文台網頁)

天文台5月31日早上9時發表的預測路徑圖(上圖)可見,都只是預測該熱帶氣旋會以「熱帶低氣壓」級數(黑色標記)登陸,不過到下午3時已見升格為熱帶風暴,就是「下投式探空儀」帶來的數據,令天文台可將其升級為熱帶風暴。

當熱帶氣旋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41至62公里,會被列為熱帶低氣壓;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63至87公里,則列為熱帶風暴,負責西北太平洋當熱帶氣命名的日本氣象廳,始會為其定名。

天文台指位於南海北部的熱帶低氣壓已增強為熱帶風暴。圖為5月31日下午3時的熱帶氣旋位置及路徑圖。(天文台網頁)

11處錄強風烈風 昨午3區錄超過50毫米降雨量

隨着與馬力斯相關的強風區逐漸靠近珠江口一帶,天文台在上周五下午4時40分,改發3號風球;而雖然馬力斯在昨日(1日)凌晨於廣東省陽江市登陸,但受馬力斯南側的強雨帶和強風影響,本港當日多處吹偏南強風,高地間中吹烈風,包括11處地點錄得強風或烈風,當中又以昂坪錄得烈風。

本港大部份地區錄得超過30毫米雨量

與馬力斯相關的廣闊雨區,則在同日為珠江口一帶帶來狂風大驟雨及雷暴;截至昨日下午4時,本港大部份地區錄得超過30毫米雨量,大埔、沙田及葵青區等更錄得超過50毫米。

馬力斯於昨日下午在本港西北約200公里掠過,隨着馬力斯在廣東內陸減弱並逐漸遠離本港,天文台最終在下午4時40分改發一號風球,並預料驟雨在昨晚至今日(2日)早上仍影響珠江口一帶。

▼5月31日 內地遊客一號風球下在西環海旁打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