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倉格裏的港青創業夢!「港味」迷你倉如何北上開拓全新市場空間?
在熱鬧的北京路附近,隱藏著一個規模可觀的智能存儲倉庫。走進一大廈的負一層,用手機掃碼打開大門,一排排明黃色的儲物櫃映入眼簾。你只需要在手機APP上下單,繳納費用後憑藉密碼就可打開對應編號的儲物櫃。小的僅有1.47立方米,大的體積達到一間小房間,短則一個月,長則數年,每立方米的月租金在百元上下,就能迅速擁有一個私人專屬的儲物空間。
這種自助式倉儲被稱為迷你倉,已面世二十多年,尤其在寸土寸金的香港遍地開花。五年前,香港青年古偉龍和王賦源看到迷你倉在內地市場的潛力,北上廣州創業,創辦了金剛迷你倉,將這種港味十足的迷你倉引入內地市場。如今,金剛迷你倉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南京等城市已有接近70家分店。「我們把港式迷你倉帶入內地,和內地移動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等新興技術結合,希望打開一個全新的市場空間。」古偉龍說。
小倉格里的創業「新空間」
古偉龍和王賦源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在香港,迷你倉市場很成熟,尤其在高房價、高租金地段有很大的需求。當我們看到內地一線城市租金上升,空間成本越來越高,我們開始思考,為什麼不引進迷你倉呢?這裡面一定有很大的發展空間。」2017年,他們決定探索這個充滿想像空間的領域,雙雙從原來的公司離職,在廣州創辦了金剛迷你倉。
走進金剛迷你倉,每一個明黃色的儲物櫃上都印有一個二維碼,可以實現實時數據管理、遠距離實時監控等功能。「香港的迷你倉還是傳統自助式倉儲,但我們在內地看到了移動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因此決定將港式迷你倉和內地新興技術結合,進行移動支付、無人管理、在線監控等智能化改造。」古偉龍說。
2017年,第一個金剛迷你倉在廣州天河市中心落地,彼時內地僅有120多家迷你倉。這對於內地消費者而言是近乎陌生的事物,新概念的推廣是古偉龍遇到的第一個難題。「——你們要來做倉庫?——不算是倉庫。」「——那你們要拿來做零售或寫字樓嗎?——也不是做門店。」這樣的對話在創始團隊最初找場地時曾上演了許多次。「當時內地很少人聽說過迷你倉,業主們聽到我們要做迷你倉,搞不清楚我們到底是做什麼的,出租意願不強,租金上也不願意讓步。甚至我們找中介幫忙,中介門店要么介紹位於番禺、增城的大倉庫,要么介紹太古彙的門店,他們完全不懂如何配合。」
最終問題的解決純屬幸運,古偉龍和王賦源找到了一位同樣來自香港的業主。「他告訴我們,他手頭有一個位置藏於鬧市但人流不多,做迷你倉正合適,於是我們就開了第一個門店。當然,我們不可能每次都這麼幸運,後面的門店還是靠我們一步一步跟不同部門溝通下來的。」
場地的困難同樣體現在後期的推廣上,門店落地了,怎麼讓更多人了解這個新事物,古偉龍和王賦源也花費了不少工夫。「語言關」是第一道關。一開始,金剛迷你倉的宣傳用語港味十足,光是「迷你倉」一詞就讓很多顧客不解。後來,他們嘗試用內地消費者熟悉的語言來解釋「迷你倉」,「我們會稱呼為共享小倉庫、智能小倉庫或市區小倉庫,這樣慢慢地才有越來越多人了解我們,在一兩個月後,生意慢慢好起來了。」
「小店快跑」打造規模「護城河」
六年過去,迷你倉這一新生事物迎來了快速發展期。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此前曾預測,2015年中國迷你倉行業市場規模僅為0.8億元,2020年則飆升至11.4億元,預計2022年市場規模達16.5億元。
企查查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8月,內地以迷你倉為主要業務的企業數量達到331家,其中,註冊資本在500萬元以下的迷你倉企業數量就達到302家。越來越多的入局者讓迷你倉這個新概念快速進入市場,但同時也會帶來更大的競爭。
古偉龍對此是喜大於憂。「無論是迷你倉行業還是我們公司,都處於一個快速拓展的階段,還遠遠沒到一條街四五家迷你倉這樣的飽和階段。越來越多的品牌入場,迷你倉越來越受到認可,蛋糕自然就變大,對於我們公司還是利大於弊。」
面對京東、順豐、万科等行業巨頭佈局迷你倉的來勢洶洶,古偉龍也有自己的應對之道。「我們的優勢在於很早就開始系統性地做迷你倉,無論是規模還是運營都有了一定的基礎。我們當前的首要任務,是快速拓展規模,搶占市場份額。」在古偉龍看來,規模是迷你倉行業最大的「護城河」。當門店越多,倉庫越多,品牌宣傳、系統建設等成本會被攤薄,經濟效益會更高。同時,門店規模越大,品牌效應越好,用戶信賴度會越高。「迷你倉跟零售門店不一樣,他們大多藏在大樓或地下的偏僻位置,因此必須依靠品牌宣傳引導用戶找到你。」
古偉龍將金剛迷你倉的規模擴張總結為「小店快跑」,而「快跑」的訣竅就在於「提前搶占有利位置」。「迷你倉的選址尤其重要,當你已經在一個黃金地段先搶占了位置,別的迷你倉再進來就會更難競爭。」如今已經開了近70家分店,古偉龍對迷你倉選址也有了一些心得:「首先地段不能太貴,但也不能太便宜。選址附近人口密度要高,商業活動要活躍,比如廣州的珠江新城。其次,該地段的房價和租金要相對較高,如果租金太便宜,沒有人會用迷你倉。迷你倉的盈利模式簡單來說就是賺租金價差,據我們測算,這當中的價差如果達到2.5倍,會達到比較好的盈利水平。」
儲存物也儲存著灣區故事
對於古偉龍和王賦源而言,金剛迷你倉不僅是他們在內地創業的起點,更是打開他們了解內地、走進內地的一個窗口。隨著業務的發展,前來存物的人越來越多,王賦源向記者分享了一組數據,用戶年齡層從17歲—70多歲都有,其中以80後、90後為主。在這些形形色色的存物人中,古偉龍和王賦源感受到內地青年有趣而多樣的生活方式,更了解了不少故事。
王賦源告訴記者,他還記得金剛迷你倉的第一位客人,是一位在CBD工作的女白領,因為暫時沒找到新住所,而選擇把衣物行李存放在迷你倉。每逢傍晚,她便來到迷你倉拿衣服、換衣服,這個小小的迷你倉成為她的臨時衣帽間。
讓古偉龍至今印象深刻的是,金剛迷你倉曾有個年輕客戶,每次總是凌晨一兩點時來開倉,且開倉頻率很高,奇怪的後台數據引起了管理員的注意。因擔心存在安全問題,管理員通過監控查詢,又發現這個客戶在每次開倉後都拿出一個布娃娃,抱著娃娃在走廊上獨坐很久。管理員於是聯繫客戶詢問,才知道這個布娃娃是客戶前任女朋友送的禮物,他既不想留在家裡,又時不時過來懷念一下。
「我們也有70多歲的用戶來存去世老伴的衣物,害怕睹物思人,又捨不得扔掉;有年輕用戶把迷你倉改造成手辦展櫃,全部擺滿手辦;還有一些用戶會把用過的課本、球鞋都放進去;也有用戶擺放閒置物品,一放就是兩年。」在王賦源看來,迷你倉,不僅是每個人、每個家庭的延伸空間,更可能是他們獨有的情感角落。
港澳創客逐夢的沃土
以粵港澳大灣區為支點,在短短六年間,金剛迷你倉發展的腳步遍及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南京等城市,開設了接近70家分店。「未來我們還是按照現有目標在一線城市、中心城市繼續開設門店,拓展我們的商業板塊。」古偉龍告訴記者,金剛迷你倉的短期目標是在未來一年到一年半內把門店數量翻番。「我們也正計劃在天津、成都、武漢開店。」
回想北上創業之初的時候,古偉龍認為,金剛迷你倉能順利步入軌道,找到合適的機構或團體給予幫助非常重要。「我們一來到廣州創業,就進駐廣州市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當時對內地的很多規章制度、辦事流程都不了解,也沒有經驗,但有了青年之家的幫助,也和一批像我們這樣的香港創業青年交流,我們很快就適應了在內地的創業。一群港澳青年在一起創業,大家分享經驗、討論困難、共享快樂,把踩過的坑互相提醒,在創業路上感覺並不孤單。」
「這幾年,我們的項目發展得非常快,這和內地這個龐大的市場息息相關。對於香港創業者來說,粵港澳大灣區會提供很好的機遇。」古偉龍表示,他身邊也常常會有一些香港朋友諮詢在內地創業的情況,他都會細心給予建議。「我們都非常看好港澳青年來內地創業的前景,首先,目前大灣區內地城市對港澳青年創業的支持力度很大,各級政府、媒體機構都給了我們品牌很大的支持,讓我們比較快地適應內地市場,站穩腳跟;其次,內地有很多孵化扶持港澳青年創業的機構平台,創業氛圍很好。」
如今,粵港澳大灣區已經成為一批像古偉龍和王賦源這樣的港澳創客逐夢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