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河北保定正在「痛中恢復」? 市民親述感染前後經歷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中國青年報》和《澎湃新聞》報道,河北省保定市作為中國新冠疫情開始以來最早經歷感染高峰、最先開始恢復日常的城市之一,近日正在經歷疫情之「痛」中慢慢恢復。多位受訪者講述了這段艱難時期的親身經歷。

河北省保定市作為京畿重地,擁有約1000萬人口,臨近石家莊、北京、天津等城市,成為中國新冠疫情開始以來最早經歷感染高峰後又最先開始恢復日常的城市之一。

從官方公布的感染者數據來看,保定的疫情從11月初開始,11月下旬新增感染者數量上漲,11月底至12月初進入疫情發展的快速時期,醫護感染開始「遍地開花」。

11月11日,國家發布優化疫情防控「二十條」措施,叫停「隨意封控」,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對密切接觸者的管控措施調整為「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

12月2日起,保定多區停止社區集體核酸檢測,各區縣陸續進入常態化管理,商戶恢復營業,商場、公共交通等場所不再查驗健康碼,餐廳開啟堂食。

12月7日,內地公布「新十條」措施,還發布《關於進一步優化就醫流程做好當前醫療服務工作的通知》。12月9日,內地規定醫療機構不能拒診核酸陽性患者。

12月10日,保定疫情出現拐點。12月11日起,醫院新增發燒病人數量開始回落。在經歷了醫院承受陣痛,迎接新的危機,居民自願靜默等階段後,保定正在慢慢恢復日常。

河北省保定市。(人民視覺)

近日,有不少受訪者接受《中國青年報》、《澎湃新聞》等內媒採訪,親身講述了自己在這一特殊時期的經歷,讀者可通過這些經歷分享,感受新冠疫情的不同側面。

清苑區麵館老闆娘梅姐:沒人因為「陽過」不吃我家東西

梅姐是保定清苑區一家麵館的老闆娘。她在清苑開了十年麵館、對街坊口味知根知底。

12月4日,梅姐發現自己咽唾沫有點費勁,好像患上感冒,還渾身酸疼,身體發冷,做了快測才發現自己「中招」。確診新冠的第一天,梅姐發燒到38.9℃,服用布洛芬後一度退燒,但隔日又再發燒。反覆燒了3天後,她終於覺得自己「有些力氣了」。

12月12日,梅姐感染新冠後康復,麵館重新開張。她和往來老顧客碰面打招呼的內容大多是:「陽了嗎?」「陽了,陽了。」偶爾幾個沒「陽」的顧客會選擇打包把食物帶走,但沒有一個人,因為梅姐「陽過」而不吃她煮的食物,「大家都當成一種感冒似的常態」。

起初,梅姐的麵館只開中午和晚上,營業額足以養家。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一下子歇業幾個月,她突然意識到店不是想開就能開。這種「不穩定」帶來的不安全感,讓她和丈夫決定,在有生意可做時「竭盡全力」。於是他們增加早餐,每天早出晚歸,冬天早上6時到店,再一直忙活到晚上8、9時,「好多人說你多辛苦,我說辛苦能掙到就不錯了」。

梅姐的麵館重新開張。(澎湃新聞)

據梅姐自述,11月23日保定封控前,她的生意已經十分慘淡,每天只有幾位顧客。之後社區封控10天,又因自己感染關店一周。梅姐原想在家多休息一段時間,最終為了生計還是決定早點開門,畢竟「只要有人來店裏消費,一切都不是問題」。

白溝鎮診所醫生蔣善鴻:病人聽說我也陽了,如釋重負

在此輪疫情的衝擊之下,保定的醫療系統遭受創傷,正常的醫療秩序受到挑戰。一些私人診所、社區衛生服務站、社區醫院、二級醫院等都不可避免地出現醫護人員感染的情況。

蔣善鴻是保定白溝鎮一家私人診所的醫生。他在訪談中講述,「白溝這次大約從(12月)1日開始有大範圍的感染,估計有30%。」也是從那天起,他的診所按相關部門要求,在關閉一個半月後重新營業。

起初,不少病人不願承認自己感染新冠,害怕醫生拒診,也害怕惹上不必要的麻煩。蔣善鴻稱,「一些發熱病人來都否認自己感染了,只是稱著了涼,每天有一二十人。我心照不宣地拿一些藥物,最常開的是對乙酰氨基酚片(一種解熱鎮痛藥),一毛錢一片,一次吃兩片」。

12月3日,蔣善鴻覺得自己「嗓子有點疼」,4號就燒到39.5℃,做了兩次抗原檢測後確認陽性。12月5日,蔣善鴻感覺身體有所好轉,又開始接診,但就診者無需查核酸或測抗原,也不用掃健康碼。他記得,5日至10日,他的診所經歷了客流高峰,「半個月來,病人最多的一天也就是五六十個人」。

「病人一開始問我能進嗎,我說能進。我一看他們這病,我說我也陽了,大家如釋重負,都欣然接受」。蔣善鴻表示,從12月11日開始,客流量趨於正常。

12月11日,河北保定,保定市第一中心醫院總院,病人擠滿急診搶救區。(中國青年報)

蔣善鴻透露,白溝鎮有200多家診所,個別診所出現病人排隊的現象,部份醫生因害怕要求病人做抗原,還要消殺,「流程有點兒冗雜了」。事實上,類似的私人診所,在此輪保定疫情中緩衝了大量有就醫需求的發燒病人對大醫院造成的壓力。

普通上班族和家居生意人:同事漸次「消失」 孩子病毒齊來 焦慮買藥困難

保定本次輪疫情也波及到很多普通的上班族和生意人,他們對疫情也有不同的感受重點。競秀區上班族曹靜,就感受到同事相繼感染離開辦公室;教師陳妍結婚後兩年同時確診新冠又懷孕,生意人張宏宇則是從焦慮食物到焦慮藥物。

曹靜憶起,當時上下班途中除了偶爾有人遛狗,幾乎沒人閒逛。有次她和老公想去商城買衣服,結果發現「逛街的顧客不超過5個人」。她常去的超市會比較熱鬧,但顧客也只是快速在採購目標中穿梭,少有停留。過去3年,每次囤夠家人一周的菜量,成為曹靜的習慣。

復工後的曹靜,親歷了同事的漸次「消失」。最初辦公室10人到齊,只有她戴了口罩。幾天後,緊鄰她的同事發燒請假,其他同事隨之戴起口罩,但量完體溫亦立即請假走人。12月9日,辦公室只剩她一人了。

曹靜趁下班回家的空隙,連日跑了多家藥店,囤了16盒連花清瘟膠囊,還有布洛芬、板藍根、金銀花顆粒等感冒退燒藥。12月16日下班前,她將辦公室噴滿消毒液,又用酒精拖地後開窗通風,「做好被感染的準備,覺得自己早晚會中」。果然,周六起床,那些症狀「如約而至」。曹靜沒測抗原,覺得意義不大了,「心態好最重要」。

教師陳妍則經歷了更為波折的確診經歷。她同時確診新冠,又發現自己懷孕。在沒做好任何準備的時候,陳妍發現自己發燒,即使不斷喝水,她仍然感到咽喉乾痛,又渾身疼痛,更因為腹瀉幾乎虛脫。

與丈夫結婚兩年,陳妍一直糾結何時懷孕產子,未料在確診期間發現懷孕。12月12日,她去了趟婦幼保健院,但未能做到檢查,「聽說一些B超醫生確診了」。當時她慌忙查資料,向醫生諮詢,有說留的,有說不要的,「都崩潰了」。

在保定做家居生意的張宏宇,就因為藥物不夠發愁。他所在的小區有近400戶住戶,封控期間有140多人混管異常。剛解封,一家六口還沒外出就接連驗出「陽性」。從前是為食物「焦慮」,現在是為藥物「焦慮」。

張宏宇稱,身邊的人都是上網查信息,自己到藥店排隊買藥。他退燒後因為有痰,想買一兩款以前吃過、對症的,但轉遍小區附近的藥店均表示斷貨,他只能服用各種止咳藥試試,結果因亂食藥致胃痛入院。

12月11日,河北保定,市民外出購買蔬菜。(中國青年報)

現在,保定的市面已回復正常,有人為了生計早早開門營業,行人漸多,快遞、外賣比之前送得快了,有年輕人打籃球,有長者在公園跳廣場舞,但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就是「疫情早點好轉,生活早點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