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曼曼」還是「路漫漫」其修遠兮?語文老師再掀記憶錯亂疑雲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日前,內地網民就到底是「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還是「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鬧得不可開交,許多人都堅稱自己學的是「斯人」而非人民教育出版社一直以來採用的「是人」,猶如出現集體記憶錯亂的「曼德拉效應」。經內媒多方調查後,事件真相大白,可是,才不到一周後,同類事件近日又出現。
事緣內地一名老師在備課時,對課本中的「路曼曼其修遠兮」感到訝異,因在她記憶中,自己學的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到底是「路漫漫」還是「路曼曼」?難道又記錯了?對此,有學者為公眾釋疑。

近日,該名任教初三語文科的老師在備課期間,見到課本中的「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讓她內心「咯噔」了一下,因她記得自己讀中學時,書中用的是「路『漫漫』其修遠兮」,且平時寫文章,用的也是「漫」字。之後,她找來上一版本的語文書,發現用的是「曼」。

有見及此,她還專門去翻查舊期刊、雜誌等,發現原來對「曼曼」還是「漫漫」的討論一直都有,部分認為「曼曼」是錯別字,部分則認為「漫漫」才是誤用。

結果,一查之下,該名老師更加迷茫,並表示由於這句話在寫勵志主題的文章時經常會被用到,故學生們對於哪個才是對的也感到非常困惑。

+1

據了解,「路曼曼其修遠兮」這句詩,出現在人教版語文教科書九年級上冊的綜合性學習內容中,而若翻查書店的《楚辭》,會發現「曼」和「漫」皆有,至於在近年的報刊則是「漫」字更常用。

對此,楚辭學研究專家、浙江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林家驪為公眾釋疑。據其介紹,事實上,不管是「曼」或「漫」,都是可以使用的,在古漢語中,普遍存在字通用的現像,因此不需要糾結。

若細究,其實最早的《楚辭》抄本是作「曼」,但《文選》陳八郎本、《文選》六臣注作「漫」,宋洪興祖《楚辭補注》、朱熹《楚辭集注》均注「曼,一作漫」。

相關新聞:曼德拉效應?「故天將降大任於是/斯人」掀激辯 網民:平行宇宙(點圖放大閱覽)

+1

早前,內地亦曾出現一場「是/斯人也」大辯論,源自一名網民稱,自己非常清楚記得《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當中一句是「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因為當時課上還聯想到『李斯』是不是就是這個『斯人』」,詎料有一天,他看到有人說課本上,甚至古文中,都從來沒出現過「於斯人也」這幾個字,讓他有點蒙了,懷疑自己記錯。

帖文一出隨即「炸開了鍋」,引起熱烈討論。人教社中學語文編輯部則表示,該出版社從1961年收錄該課文以來,歷套教材文章一直是「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且經查閱,眾多古籍顯示的也是「是人」。

對此,內媒作出多方調查,認為「斯人」版本之所以流行,或有著語義學、傳播學、心理學多方面原因。

相關新聞:「是/斯人也」大辯論落幕 內媒:至少三出版社出過「斯人」教材(點圖放大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