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鐵站名將Station改譯成Zhan 網民質疑為難不懂中文的乘客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北京地鐵車站站名近期啟用翻譯新標準,站名普遍翻譯為漢語拼音,當中「站」一字由意譯的「Station」改為音譯的「Zhan」,引起了不少爭議,有網民認為只會令不懂中文的乘客誤解。

原本北京地鐵站名中,「站」一字為意譯的「Station」。(界面新聞)

本月,翻譯新標準引起了熱議,如上周四(23日),有網民在北京地鐵公司官方微博的評論區留言,稱「請問能把站牌上的『站』改成『Station』嗎,站名翻譯拼音也就罷了,連『站』這個名詞都改成『Zhan』,誰能看得懂啊?只會誤解不懂中文的乘客」。

翌日,《北京日報》客戶端北京民聲(接訴即辦)頻道官方微博發布消息,指網民反映,以往的英文翻譯都是「XX Station」,可今年新開通的北京地鐵11號線站名的竟然是「XX Zhan」,質疑為什麼要用拼音,認為如此翻譯有點業餘。

對此,北京地鐵作出回覆,指根據國家《地名管理條例》、《漢語拼音方案》等相關規定要求,北京市有關部門統一了地鐵站名譯法的要求,並先期在北京地鐵部分車站進行了更換。

北京地鐵車站站名啟用翻譯新標準,站名普遍翻譯為漢語拼音,當中「站」改為音譯的「Zhan」。(澎湃新聞)

據澎湃新聞報道,事實上,今次已非北京地鐵站名的翻譯標準首次作出調整,2006年,當地就出台了地方標準《公共場所雙語標識英文譯法通則》,規範地鐵、巴士站名中的地名專名和通名悉數採用大寫漢語拼音,如南禮士路站譯寫為「NANLISHILU」;惟場館等名稱作為站名時通常用英語翻譯,如軍事博物館譯寫為「Military Museum」。

2017年12月,《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範》對站名譯寫提出新要求,指軌道交通和公共汽車站點名稱用作地名時,地名的羅馬字母拼寫應符合中國語言文字和地名管理法律法規的規定。原則上,北京市地鐵站名使用羅馬字母拼寫,兼顧英語拼寫和發音習慣,每個拼寫單詞首字母大寫,其他字母小寫,同時按照英語發音習慣分寫,如「西黃村」此前譯寫為「XIHUANGCUN」,新寫法則為「Xihuang Cun」,至於以非地名的場所命名的站名通常應進行翻譯,如「國家圖書館」應譯為「National Library」。

然而,當地仍出現英文站名多於一個、部分地鐵站翻譯和附近地名、火車站名不統一等問題。至今年1月,《北京日報》報道稱,「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站名英文譯法」在去年底發布的新版軌道交通線網圖中率先應用,並會逐步擴展至地鐵全路網系統。

北京地鐵站名使用漢語拼音的,應符合《漢語拼音方案》及《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澎湃新聞)

該原則下, 地鐵站名使用漢語拼音的,應符合《漢語拼音方案》及《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每個拼寫單位首字母大寫,其餘字母小寫,按照漢語拼音規則間隔,如「蒲黃榆」為「Puhuangyu」,「宣武門」則為「Xuanwu Men」;以名勝古蹟、紀念地等命名,或有約定俗成、長期沿用且中外普遍接受的英文名稱的站名,繼續使用英文譯寫,如「頤和園」為「Summer Palace」等;站名以「東、西、南、北」等方位詞結尾的,方位信息統一用英文縮寫標註解釋,如「角門西」為「Jiaomen Xi (W)」,「北海北」為「Beihai Bei (N)」。

雖然許多網民並不認同音譯的做法,但也有網民支持,認為統一成漢語拼音的名稱,外國人即便中文不過關,也可以在中國很方便的問路,只要能把站名正確地念出來。相反,若只有站名的名字後面加個station,反而會給熱心助人的群眾增添困擾,不容易給出有效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