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成立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 資深外交官傅瑩任名譽院長
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成立會議日前在清華大學主樓舉行,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外交部前副部長傅瑩出任研究院的名譽院長。
傳瑩在致辭中表示,人工智能及其治理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全新領域,人工智能治理所帶來的挑戰更是全球性,中國作為在人工智能技術和應用方面發展較快的國家,不能缺席國際社會關於人工智能的治理和規則方面的討論。
傅瑩指,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以清華大學作為主要平台,整合國內相關研究力量,按照產學研相結合方式,是一個理工技術領域的「硬科學」與人文戰略領域的「軟科學」相結合的新型研究機構。傅瑩又稱,期待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在大學的支持下,成為中國參與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的中堅力量。
據內地傳媒報道,事實上傅瑩此前已多次就人工智能對國際格局可能產生的影響發表意見及文章。例如在2019年第一期的《國際政治科學》上,傅瑩發表題為《人工智能對國際關系的影響初析》的分析文章。傅瑩指出,人工智能可能影響國際趨勢的變化,一是南升北降的趨勢減緩,二是中美兩極化,三是非國家行為體的權力擴大,四是科技競爭加劇。傅瑩呼籲應當採用人類命運共同體視角,本着共同安全理念看問題,平等協商,共同探討如何應對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安全和治理挑戰。
此外,傅瑩在同年11月的創新經濟論壇上,亦以嘉賓身份在「理解人工智能對人類的挑戰」分組會上發表演說。傅瑩稱,不論中國還是美國,都不可能壟斷世界的技術進步。如果中美兩國採取互補態度,人工智能技術的前景會更加光明;但如果不再合作,雙方都將遭受損失,人工智能的總體發展也會付出代價。尤其如果任由傳統的地緣政治、零和競爭思維主導中美兩國關係,結果將是自毀性質。
公開資料顯示,已年屆67歲的傅瑩是內蒙古通遼人,1978年起從事外交工作,曾經擔任過領導人的翻譯,陪同領導人出訪、參加重要會議等。傅瑩曾任中國駐菲律賓、澳洲、英國大使及外交部副部長,亦是全國人大首位女發言人。傅瑩卸下外交工作後,在2018年10月起受聘於清華大學出任兼職教授,同時是該校國際關系研究院名譽院長。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