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原模型非議不斷 內地歷史課本刪除「張衡地動儀」章節
東漢地理學家張衡在公元132年發明了世界最早的偵測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這一歷史知識無論在內地還是香港,都是學生耳熟能詳的內容,而在課本中與相關文字一同出現的,往往還有地動儀的復原模型圖片。不過,你可曾想過,這個「地動儀」的模型可能是錯的?
由於地動儀實物早已失傳,目前最常見的地動儀模型,是科技史專家王振鐸1951年製作的,不過,該「地動儀」未能成功偵測地震,而海內外學者對此亦多有非議。
內媒近日報道,由於尚未製造出更符合歷史記載和科學邏輯的地動儀模型,自去年秋季起,內地初中歷史課本刪除了「張衡地動儀」章節。
在幾代中國學生的歷史課本中,都能夠看見關於張衡以及候風地動儀的描述以及模型圖片,體現出中國人對古代中華民族科技文明的自豪。不過,自2017年秋季學期起,內地初中歷史教科書七年級上冊中,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已被完全刪除。
幾十年來,被印在教材上並廣為流傳的,是科技史專家王振鐸版地動儀復原模型。資料顯示,1951年,王振鐸製造出以「直立桿」為理論基礎的地動儀模型,外形華麗,美國總統尼克遜1972年訪華時亦對其讚賞有加。
王振鐸版復原模型未能偵測唐山大地震
然而,地動儀實物早已不存,關於其記載也僅有《後漢書》中不到二百字的文章,王振鐸這一模型和張衡當年所造儀器是否真的相同,一直有爭議;而另一方面,1976年唐山大地震這樣大災難的發生時,該模型也沒有做出反應。故此,海內外學者多年來對地動儀模型的批評聲浪不絕於耳。
面對外界對地動儀的質疑,中國科學院教授馮銳通過翻閱文獻和研究,證明王振鐸所採用的「直立桿原理」無法成立,並於2009年推出新的地動儀模型。但他發現,無數中小學的教材上依舊採用錯誤的「直立桿」理論,遂與教育部門商討修改。最終,教育部決定將「張衡地動儀」從歷史課本移除。
不過,馮銳雖復原出了更有科學邏輯的地動儀模型,但他也並未一口咬定這個模型和當年張衡的儀器一樣。他說,這只不過是「我們在當前這個時代對張衡的理解」。
本港小學初中仍教地動儀
據香港教育局2017年公開發布的「小學常識科課程指引」,「張衡與地動儀」作為「著名的科學家及其貢獻」,被列為「第一學習階段」的「核心學習元素」。教育局亦發布相關章節講義,供教師和學生參考,其中選用了王振鐸復原的地動儀模型理論和圖片。
初中中國歷史科亦有地動儀內容教授,教育局發布的相關資料中,學生要對地動儀的結構、運作方式和價值等問題作答。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數據庫中還詳細講述了候風地動儀的歷史意義、用途等,附圖則採用王振鐸版地動儀模型。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