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天眼」實驗室啟用 致力低頻射電天文研究與技術發展
撰文:鄭子健
出版:更新:
5月29日,中國科學院FAST(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重點實驗室舉行啟用儀式。據內地《科技日報》稱,該實驗室憑藉使用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將致力於低頻射電天文研究與技術方法發展。
實驗室主任彭勃介紹,其團隊將調試和運行有「中國天眼」之稱的FAST,參與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國際合作,推動和建造百米級全可動射電望遠鏡,以及發展高性能射電天文接收機等。同時,該實驗室將對射電天文觀測方法及相關應用,以及脈衝星、中性氫等低頻射電天文科學展開研究。
目前,FAST19波束裝置正在調試階段,預計6月初可投入使用,屆時,FAST巡天速度將提高5至6倍。為了應對隨之產生的超級數據,由中科院國家天文台與貴州師範大學共建的FAST早期資料中心正在擴充容量,在19波束裝置正式投用後,預計每天處理資料計算分析量達40T以上。
數據運算速度提升近百倍
FAST早期科學數據中心副主任劉志傑說,一般情況下,計算1G的單個數據觀測文件,單台電腦耗時3小時以上,系統在引入GPU等一系列平行計算技術後,可以做到單台伺服器單個文件3分鐘內完成計算,提速近百倍。
其次,19波束裝置每天計算會產生百萬張候選體圖,真正有價值的只有幾張,FAST早期科學資料中心開發智能數據庫,可以通過條件檢索出天文學家想查找的脈衝星計算結果圖型。FAST新近發現的毫秒脈衝星,就是由該系統計算協助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