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創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 中建三局原局長張恩沛離世享年96歲

撰文:鄭寧
出版:更新:

據《深圳晚報》報道,10月25日,中建三局發布訃告稱,該局原局長張恩沛於24日離世,享年96歲。上世紀80年代,張恩沛曾率領中建三局承建了中國最早的超高層樓宇——深圳國貿大廈,以三天一層樓的建造速度,為深圳奠定了改革開放發展的「深圳速度」。

張恩沛於1929年2月出生,黑龍江省雙城市人,1947年2月參加工作,194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初中文化。1983年1月起任中國建築第三工程局代局長,其後任局長直至1986年6月。後又任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北也門共和國經理部總經理,1991年10月退休。

中建三局原局長張恩沛。

劃時代技術創造「三天一層樓」

1981年10月,時任中建三局副局長兼一公司經理的張恩沛率隊開拓深圳市場。這是中建三局歷史上第一次外出「找飯吃」,張恩沛立下了「不接任務誓不回家」的決心。在他的堅持下,中建三局贏得了進入深圳的第一個任務——市人民醫院門診部工程,這也為該局承接深圳國貿大廈埋下了伏筆。

彼時,張恩沛也暗下決心,全力爭取國貿項目。在主體工程招標中,中建三局在投標書中明確提出,使用「滑模技術」高速度完成此項工程。若用傳統工藝,每一層主體結構施工最少需要15天,地上50層一共需要750天,利用滑模技術至少可以節約一半工期。

1983年3月1日,國貿大廈主體結構開始施工。但耗費無數心血、被寄予厚望的「大面積內外筒整體液壓滑模」第一次開滑便失敗了。經歷了三次失敗後,終於1983年9月18日晚,第四次試滑成功。

締造「深圳速度」

滑模的成功,在中國建築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最快時是2天半一層,而且質量完全合格。從第31層開始,建造速度控制在3天一層,至此「深圳速度」正式誕生。

深圳國貿大廈夜景。(視覺中國)

1984年3月15日,新華社發布報道:正在建設中的當時中國第一高樓——位於羅湖區的深圳國貿大廈主體建設速度創造了「三天一層樓」的新紀錄,這是中國高層建築歷史上的奇蹟,標志著中國超高層建築工藝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三天一層樓」就此從羅湖揚名全國,成為「深圳速度」的標志並享譽至今。

1984年國貿大廈封頂後,在此後10年左右的時間里,它頭上都戴著全國第一高樓的桂冠。53層的國貿大廈,展現了深圳人敢想敢幹、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從此,「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成為改革開放的代名詞,載入了特區建設、中國建設的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