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不能淪為「平庸的城市」

撰文:泉野
出版:更新:

日本10歲男童在深圳遇襲身亡事件,在中國輿論場和國際輿論場引發持續討論。

於中國內部,官方層面例行公事通報着事件的進展和中方的立場,卻並未透露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動機、社會處境、心理狀態,上一起發生在江蘇蘇州的針對日本校車的襲擊案,至今也未有官方的調查說明。民間層面則一邊表達着對遇害男童的哀悼一邊不滿於官方缺乏人情味的應對以及多年來愛國主義教育過於強調歷史仇恨,愛國在部分國人中被異化為仇外,同時還有不少聲音對深圳這座國際化都市的表現扼腕嘆息。

於國際輿論場,最受關注的自然是日本的反應,日本官方除了對遇害男童表達哀悼和痛心外,更多着力於督促中國政府公開訊息,保護在華日本僑民的安全,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與此同時,不安情緒開始在在華日本人群體蔓延。據日經中文網披露,北京的日本人學校在發給家長的郵件中提醒,「在公共場合不要大聲說日語」、「不要讓孩子單獨外出」。日本駐華大使館18日也通過郵件等方式向在中國的日本人發出提醒,呼籲「外出時務必注意周圍環境,留意是否有可疑人員靠近等,努力確保自身安全」。

位於深圳市的國際學校「深圳日本人學校」。(網絡圖片)

從輿論反應來看,這一次針對日本男童的襲擊的關注明顯超過吉林傷人案和蘇州校車襲擊案,原因有三:其一,不同於前兩次傷人案,這次襲擊事件直接導致男童死亡;其二,前兩次傷人案中國官方一再強調是偶發、是個案,但當惡性事件接連發生,這樣的說辭已經很難服眾,且官方訊息層面的不透明導致的不滿也在持續累積;其三,前兩次發生在吉林和蘇州,而這一次發生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深圳不僅是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還是外資最為活躍的地方,當這樣的惡性事件發生在深圳,顯然更具風向標意義。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0月,約有3600名日本人居住在深圳,當地的日本人人數在中國大陸城市中排在第5位。此外,深圳還有很多日本企業,豐田在此設有研發合資公司。而回溯深圳早期改革開放歷程,亦不乏日本企業的身影,其中的日本三洋公司,是蛇口建成的第一家日本獨資企業。巧合的是,針對日本男童的襲擊事件也發生在蛇口。

2019年10月13日,深圳蛇口郵輪母港的"雪龍2"號。

從改革開放初期的開放包容,到今天排外仇日的惡性事件,這也是為何今次案件發生後很多人公開表達對深圳失望的原因。比如有專欄作家評論道,「在這件事上深圳的表現和一個北方縣城沒什麼區別。」再比如中山大學畢業的某博士也坦言,「深圳作為改開的前沿,在精神上已經完全破產。」一篇公眾號文章則直言,深圳對此事的應對與處理態度與方式,是這個城市前途與命運的分水嶺。這個城市有再多的高樓,有再高的經濟成績,不能保護弱小,不能保障上學路上的所有孩子,這個城市,就是失敗的城市。社交媒體亦有不少人感慨,在深圳這個以開放、包容和國際化著稱的大都市,光天化日之下上演這樣的悲劇,讓人心寒,也是極度的悲哀。

我們當然不能因這起惡性事件就全盤否定深圳,但經過四十餘年的發展,深圳一方面成為了繼上海、北京之後的第三個地區生產總值(GDP)突破3萬億的城市,中國的改革開放,首先也是從深圳建立了一個窗口,撕開了一個口子,進而實現了沿海14個城市的全面開放,從而使中國納入了世界經濟體系,融入了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另一方面也讓人憂慮深圳正在丟掉當初敢為天下先的精神,諸多方面的治理與人民的期許存在落差。人們不禁要問:如果說改革開放初期深圳靠的是敢闖敢幹,進而殺出了一條血路,那麼到了今天,深圳還有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嗎?深圳下一步,靠什麼才能真正成為「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

所謂愛之深、責之切。2016年5月,時任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深圳迫切需要進行的「五破五立」:進一步破除「老框框、老套路」的重重束縛,樹立敢破敢立的開拓精神;破除盛名之下、志得意滿的安逸心態,樹立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破除「為官不為、當官做老爺」的消極狀態,樹立捨我其誰的擔當精神;破除「差不多、過得去」的粗放思維,樹立精益求精的較真精神;破除「光說不練、做而不實」的漂浮作風,樹立一抓到底的實幹精神。

2016年1月29日的深圳地方兩會上,作為深圳市委書記的馬興瑞發表講話。(VCG)

深圳不能淪為「平庸的城市」,這是深圳前副市長張思平在《深圳奇蹟 深圳與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一書中發出的提醒。在張思平看來,當前中國進入了全面深化改革,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時期、新常態。在新的改革格局下,深圳在一定程度上迷失了改革的方向,尚未找到既符合中央頂層設計要求,又能繼續探索引領全面改革;既能夠敢破敢闖,又不違背法律法規的新的改革方向、策略、方式和方法。從某種程度上講,深圳不適應變化了的改革大環境,少了主動的謀劃和思考,多了被動的照搬照抄;少了積極推動改革創新,多了消極落實上級部署;少了從實際出發,敢闖敢試,多了從文件出發,上傳下達,失去了深圳改革應有的使命和擔當。

「如果跟不上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步伐,只吃過去幾十年改革發展的老本,也許深圳經濟的持續發展還會持續一個階段,但在實現中國『四個全面』目標過程中,深圳最終將可能淪為『平庸的城市』。」張思平在書中寫道。

馬興瑞提到的「破」與「立」,張思平發出的深圳不能淪為「平庸的城市」的提醒,不僅是深圳接下來進行二次改革開放必須面對的課題,也是整個中國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必須克服的難題。從這個層面來看,人們在表達對日本男童遇襲事件的關注同時,也是在關切以深圳為風向標的整個中國如何進一步對外開放,如何以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凝聚中國內部的共識,進而給與外界新的預期與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