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海底撈飲品杯底現藥丸驚揭是「二手飲品」 市監立案調查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有消費者反映,早前到廣州海珠區一海底撈門店用餐時點了一杯「金桔檸檬」,喝完時竟在杯底發現一顆疑似藥丸。原來,該杯「金桔檸檬」是一杯「二手飲品」,是其他顧客未喝完的飲品,但被餐廳員工送至其他顧客的餐桌上。

《南都·灣財社》報道,今年5月,陳先生與家人在海底撈廣州一門店就餐時,其孩子在一杯「金桔檸檬」中喝出一顆白色的丸子,疑似藥丸。他立即向店員反映,但對方表示要檢測異物,並取走水杯,陳先生一家要求先拍照但未獲同意,於是報警處理。

有消費者反映,早前到廣州海珠區一海底撈門店用餐時點了一杯「金桔檸檬」,喝完時竟在杯底發現一顆疑似藥丸。(南都·灣財社)

陳先生指,警方翻查閉路電視紀錄後,發現在同一就餐時段,有顧客在裝有「金桔檸檬」的水杯中丟入白色「藥丸」並自行飲用,喝完又將杯放在桌上。店員將其中一杯未喝完的杯取走,另一名服務員則將該杯飲品拿到陳先生的餐桌上。

陳先生稱,涉事門店稱是店員失誤操作,誤將別人喝過的飲料拿到其桌上。門店又聯繫了放置藥丸的顧客,對方稱放入杯中的藥丸是感冒藥。

據藥物檢測結果,飲品中的「藥丸」檢測出對乙酰氨基酚成分,未檢出丙戊酸、氯氮平、卡馬西平、美托咪定、阿米替林、咖啡因成分。據介紹,對乙醯胺基酚(APAP,撲熱息痛),是一種用於治療疼痛與發燒的藥物,用於緩解輕度至中度的疼痛,常與多種感冒藥合併使用。

藥物檢測結果顯示,飲品中的「藥丸」檢測出對乙酰氨基酚成分。(南都·灣財社)

6月5日,海底撈相關負責人回應稱,涉事門店有店員誤將另一桌顧客放置在菜架上的金桔檸檬提供給其他顧客,經警方調查與送檢醫療機構檢測,該金桔檸檬水中含有一片感冒藥(乙酰氨基酚)。

負責人稱,涉事店員的操作嚴重違反服務流程規範,海底撈已依據制度流程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並責成區域負責人對該店操作規範展開專項核查輔導,確保服務流程準確與流暢。

海底撈相關負責人進一步致歉稱,事發以來,海底撈積極推進自查、送檢專業機構等行動,並保持與顧客溝通反饋,力求妥善解決。相關主管部門已介入處理。海底撈承諾依法承擔相應責任,確保顧客權益得到保障。

廣州海珠區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稱,5月13日,該局執法人員已對涉事經營場所展開現場檢查並立案調查,目前案件正在調查處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