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培養第一位博士逝世 曾在「兩彈一星」元勳等頂級學者前答辯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馬中騏於周二(28日)在江蘇南京因病逝世,享年85歲。馬中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所培養的第一位博士,曾被國家教委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並獲王淦昌物理獎等多個獎項。

據「南方周末」微信公眾號去年11月的《「新中國第一號」博士》一文介紹,馬中騏的博士學位證書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其由核物理學家、時任中科院數理學部主任、學部委員錢三強簽發,證書編號是「10001」,代表新中國第一號。

1956年,當時只得16歲的馬中騏入讀蘭州大學物理系,畢業後留校任教。1964年,國家動員在職幹部考研究生,馬中騏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師從理論物理學家、中科院學部委員胡寧。1967年,馬中騏回到蘭大。

10年後,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關於高等學校招收研究生的意見》,恢復研究生教育。1978年,38歲的馬中騏再次考取胡寧的研究生,進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憋了10年不能搞科研,急得很」,馬中騏表示,由於此前已有學術積累,因此他在高能所成為「大師兄」。

馬中騏的博士學位證書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其由錢三強簽發。(澎湃新聞)

1980年2月,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3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建立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從1981年起實施。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國科技大學、復旦大學、山東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成為首批試點單位,開始培養博士。而馬中騏被選為「試點」,且只花了4個月時間就完成畢業論文。

1982年2月6日,馬中騏7位物理學界的頂級專家,包括「兩彈一星」元勳彭桓武,以及胡寧、朱洪元、戴元本、谷超豪等人面前完成論文答辯。之後,他一直留在高能所從事理論物理研究,重點在群論方法及其物理應用,直到2005年退休。1991年,他獲評「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並自翌年10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先後三次獲得中科院科技進步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