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13億!天津「殭屍園區」爛尾樓超百座 央視:建設方瀕臨破產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央視》日前曝光,2011年8月開始建設至今的天津濱港建材城成為一個「殭屍園區」,直到現在專案仍未竣工,未有企業入駐,爛尾樓高達百座。

據了解,十年前,該項目曾以「濱海廈翔國際物流中心」的名義對外宣傳,「計畫總投資13億元,建成集採購、倉儲、交易結算為一體的現代物流集散基地。」當時有報道稱,「該專案已經有150餘家商戶達成入駐意向」,「中心最終將吸引各類商戶近1000家,年銷售額有望達到200億元」。可是,現如今整整十年過去了,園區既無商戶入駐,更未建設完工。

據了解,「殭屍園區」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輕一街以南紡五路以東的夏翔化工管材物流中心,又叫濱港建材城,從空中俯瞰,一排排建築氣勢恢宏。自2011年8月開始建設至今,該專案仍未竣工,土地常年低效利用,閒置浪費。

根據天津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該宗地的出讓年期為50年,用途為「倉儲」。合同約定,「宗地建設項目在2011年7月28日起12個月內開工建設,在2016年7月28日前竣工」。在規劃和自然資源部門的系統中,該專案仍然呈竣工逾期狀態。可在專案現場,根本無人施工,早已人去樓空,爛尾多年。

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濱海新區分局總工程師李勇表示,「現在沒有痕跡供後做過監管,就是逾期了現在沒人去管這事,從2016年7月28日到現在都沒有監管,應該是主動管,土地供應完之後的管理應該是我局的職責,我認為就是沒有嚴格履職,忽略這事了」。

專案投資建設方瀕臨破產,土地已被查封

目前,該專案投資建設方——天津夏翔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瀕臨破產,土地已被查封。公司進入破產清算程式以後,那些曾經購買所謂「商鋪」的人被列為債權人,部分購買者獲悉後,堅決不同意按債權人處理,多次要求政府對其購買的房屋進行確權。

同時,專案開發方廈翔公司認為,政府扶持政策不能有效落實,金融機構及合作單位持觀望態度,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且發生金融訴訟。後續施工單位停工,註冊商戶紛紛註銷,一系列原因導致項目停滯至今。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國土開發室主任黃征學指出,「殭屍園區」出現一個是政府的原因,一個也有企業方面的原因。政府的原因主要是兩方面,第一個可能是規劃調整;第二個是政府承諾的有些配套條件沒有實現。企業也有幾方面的原因,第一個是企業自己經營不善;第二個是市場環境發生了一些改變。

央視指出,一邊是用地指標緊張,好專案排隊等待落地;一邊是土地常年沉睡,長期處於低效、閒置狀態。這一現象造成了資源的錯配和多方的掣肘。

天津市濱海新區 閒置工礦倉儲用地達1100公頃

《濱海新區一本賬閒置土地及超期開竣工專案明細》顯示,整個天津市濱海新區,截至2023年9月,除了夏翔項目外,逾期竣工導致土地長期低效利用,閒置的工礦倉儲用地達到了130宗,面積達到1100公頃,其中閒置5年以上的用地超過30宗。有的地塊兒占地面積達到40.4公頃,逾期已超過10年,逾期原因是政府原因。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國土開發室主任黃征學指出,閒置工業用地回收存在兩難,一個是認定難,一個是收回難,「認定難就是認定造成閒置的原因是由政府造成的還是由企業造成的,由政府造成的又是由哪個政府部門造成的;第二個就是收回難,具體由哪個部門來執行,現在確確實實是有一些問題。」

黃征學指出,如果我們處置閒置土地的話,第一,會加大企業的經營成本,增加它的資金壓力;第二,如果這個土地進行了抵押,有可能造成銀行抽貸,會形成收縮效應。因為把企業的資金都抽走了之後,企業有可能會倒閉破產,從工業用地閒置的情況來看,西部地區可能比重要更高一些。

記者在天津市2023年上半年閒置土地處置情況表中看到,濱海新區2023年任務基數31宗,面積395.46公頃;2023年上半年處置量7宗,面積30.34公頃,完成處置比例僅為7.67%,這樣的處置情況處於天津全市排名的倒數第一。面對難題,天津市濱海新區已經開始對低效、閒置土地進行梳理。

專家:截止2019年,全國低效用地862.2萬畝

黃征學表示,根據自然資源部門的統計,截止到2019年4月,中國31個省區市認定的低效用地862.2萬畝,其中包括大量的工業用地。他稱,這個數字還是比較大的,這裡面還不包括批而未供、批而未用的一些土地,實際上底數並不是特別清楚。

以天津市濱海新區為例,2023年上半年批而未供土地處置任務是2655公頃,但完成處置情況為69.19公頃,處置完成比例僅為2.61%。摸清家底,實行建庫管理,即時掌握閒置工業用地的動態資訊,並強化各部門協調聯動,已成為各地探索盤活閒置土地的重要舉措。

央視批評,土地用而未盡,常年沉睡,企業進來容易出去難。同時也造成巨大浪費。破解這些頑屙痼疾,喚醒「沉睡」的土地,需要依法依規,更需要機制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