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量聯行:一手私宅庫存改善 消化需時降至78個月 明年恢復平衡
仲量聯行今日(4日)發佈《香港住宅銷售市場綜述》指出,以過去一年的一手住宅成交量,推算現有一手私人住宅供應量(樓花及已落成項目未售出的單位數目),住宅市場已由2023年高峰期需時101.6個月消化新供應,回落至今年10月的78.2個月,預期新盤庫存將於明年底緩和至供需較平衡的水平。
房屋局預計未來三至四年將有約10.8萬個私人住宅單位供應,較2021年樓價高位時僅增加一成。住宅新供應方面,由2021年12月時需時54.4個月消化供應量,急升至2022年的95.4個月,並於2023年見頂至101.6個月,反映市況下行。最新數據則顯示,截至2024 年9 月已回落至78.2個月,反映新盤供應量高企的情況正逐漸改善
若明年一手成交量回復至1.8萬伙、明年底消化量可降至58個月
仲量聯行項目策略及顧問部資深董事李遠峰表示,展望2025年,若一手成交量能回復至每年18,000個單位(較2024年預期高不足一成),住宅新供應可望於2025年12月降至只需58個月便可消化,接近2021年較為平衡時期的水平。雖然現時未售出單位存貨量仍高,但前瞻性供應指標卻呈相反走勢。
中期存貨增長放緩 長遠緩和新盤價格戰
最值得注意的是,已批出土地上可隨時動工的單位數目的潛在單位數目已降至10,000 個,為2012年有紀錄以來新低,並較2023年3月的25,000個大幅回落,預示中期存貨增長或會放緩。此趨勢長遠可緩和新盤價格戰的情況。
今年至少7個住宅項目將未售單位轉為出租
此外,發展商積極管理其發展項目,實際供應過剩的程度或較統計數字所反映的更為溫和。供應管理策略包括調整施工時間表、改變項目用途及優化推盤步伐。新鴻基地產因設計變更而修改掃管笏項目時間表正正反映這趨勢。
此外,2024年有至少7個住宅項目將部分未售單位轉作出租用途。這些策略性應對或令實際供應低於預期數字,加快市場回復健康水平。
影響樓市的宏觀因素見緩和、為市場穩定帶來契機
仲量聯行研究部資深董事鍾楚如指出,展望未來,影響本港樓市的主要宏觀因素正見緩和,惟地緣政治不明朗,特別是中美貿易戰或會升溫,仍是主要憂慮。儘管目前市況復甦路途仍見曲折,但基本因素改善將為市場穩定帶來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