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氏字典愈老愈惹火 政治抽水得歡心 老牌紙本如何殺出重圍
歷史悠久的韋氏字典(Merriam-Webster)在網路上出名敢言,不避諱政治,連不少新潮品牌都望塵莫及,在網上廣得好評。除韋氏以外,老牌大英百科全書經歷種種低潮後,亦銳意數碼化、改變品牌形象。在現代社會,老牌紙本要如何調整策略,才能站穩住腳?
在政治風眼中起舞
特朗普就職典禮人潮疏落的畫面仍歷歷在目,但白宮卻指當日出席人數為歷來最多,特朗普高級顧問康韋(Kellyanne Conway)早前再為此辯護,指這是「另類事實」,震驚傳媒之餘,亦令Twitter上一陣騷動。「事實是有客觀現實支持的資訊。」韋氏字典正正選擇在政治風波最熱熾之時發出推文,毫不避諱。
緊貼時事 諷刺幽默
作為有近200年歷史的字典,韋氏可算相當「惹火」。早在美國大選期間,韋氏就緊貼每次電視辯論,一直解答Twitter上的發問,「真有Bigly這個詞嗎?」「什麼是Lepo?」韋氏的回應往往諷刺又「啜核」,令人會心微笑。這機智幽默的「小編」背後,就是韋氏的內容及社交媒體經理納圖拉爾(Lauren Naturale)。
相關文章:【大選辯論】網民狂搜這幾個字詞!特朗普自稱非braggadocious
粉絲倍增 活躍交流
Twitter之上,Dictionary.com有18.8萬跟隨者、牛津字典有24萬,而韋氏有近31萬粉絲。納圖拉爾表示,她任職這一年來,粉絲數目增長了一倍。她表示:「比起一年前,這兒的交流活潑了不少。這令人振奮:我相當肯我們擁有網路上最聰明、最有趣的粉絲。」
以真性情相待 建立關係
納圖拉爾現年33歲,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取得英文碩士,對她而言,經營Twitter帳戶並不是市場營銷的範疇,「這只是我們的真性情。」相較一般「貼link呃流量」的做法,納圖拉爾強調與粉絲建立關係,像常人對答,「我們的目標是令字典真正貼近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並類近我們真實世界中與人對話的方式。」
大英百科的「錢途」問題
當網絡資訊愈來愈普遍,遇上問題一般人只會問「Google大神」,鮮會翻查家中字典或百科全書,令這些老牌紙本難以生存,遑論與成為現代人生活一部分。大英百科全書就是正宗「擺上神枱」的例子,可惜一間公司終究不以香火為生,大英百科在2012年就宣布停止印紙本,結束244年的印刷歷史。
紙本收入僅佔1%
對大眾而言似乎可惜,但對大英百科而言卻未必算忍痛割臂。據大英百科主席考兹(Jorge Cauz)指出,紙本銷售額佔公司整體收入少於1%,卻需要僱用銷售員及編輯。「透過在數碼產品上集中火力,我們可繼續更新內容及擴闊條目數量及深度,並不被紙本印刷的空間限制。」
網上資源多免費 百科難收錢
最後一套紙本大英百科全書32冊,共6.5萬條目、4400萬字,然而如此巨型的百科,仍無法承載高速增長的資訊。那大英百科的轉型是製作網上版百科嗎?網上版大英百科未見「錢途」,只佔收入一成半。而且在Google及維基百科等免費資源的競爭下,百科難以有收費的空間。
電腦殺死百科全書
大英百科的難處早見於八九十年代,當時電腦漸漸「入屋」,微軟的蓋茨決定要製作光碟版的百科全書Encarta。歷史學家Yoni Appelbaum表示:「科技取代大英百科的地位,成為怪獸家長買得到的罕物,他們為孩子買一台新電腦而非一部大英百科全書。」Encarta的多媒體設計、易入口的內容,令大英百科陷入劣勢。1990年大英百科的收入是6.5億美元,到1996年大英百科破產,以1.35億美元賣盤。
電子教學成轉捩點 教材成主要收入
自此大英百科一直陷入財困,直至2003年互聯網變得普遍,學校亦開始使用電子教學,方成為大英百科的轉機。現時大英百科早已不以出版為主要收入,最主要的業務是網上教材及教程,佔公司八成半收入,在電子化教學漸成主流的世代佔一席位。公司表示,現時美國有5.5萬間學校訂閱大英百科教材,另外不少國家的教育部門亦是其客戶,覆蓋巴西、澳洲、日本、中國、印度等地。
華麗轉身 不媚俗仍能生存
作為權威品牌,這些公司都有自己的包袱及形象,在即食而娛樂化的潮流中進退兩難。然而韋氏字典及大英百科都優雅轉身,既保留形象,不媚俗取寵,亦在網絡世代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