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美國伊朗陷擦槍走火邊緣 拜登敢推倒內塔尼亞胡政府嗎?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加沙戰爭已經導致超過2.5萬人死亡。雖然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依然要求打到「全面勝利」為止,又公開否決再一次同哈馬斯的人質交換條件,並多次表明不會接受巴勒斯坦建國,但加沙戰爭已逼得過去數月一直避免直接衝突的美國和伊朗在中東走近擦槍走火的邊緣。

和平的障礙依然是加沙的戰火,內塔尼亞胡的極右政府一天不去,世界將一步步走近另一場中東戰爭。

可能擦槍走火的前線

也門,美軍己經針對向紅海商船發動持續攻擊的胡塞武裝組織(Houthis)發動了7次攻擊,除了了1月12、13日的連續攻勢之外,16至20日的打擊目標都集中在胡塞準備好發射的導彈目標,可見美軍表現相對克制,並不想擴大事態。

圖為2023年12月5日上個月被也門胡塞武裝扣押的銀河領袖號商船停泊在也門薩利夫海岸。有武裝人員站在海灘上,(Reuters)

但胡塞態度強硬,在美軍發動首輪攻擊之後多次攻擊美國企業擁有的商船。雖然美軍發動攻勢之後,胡塞並未有重覆過像1月9日般動用超過21項武器的大型聯合攻擊,但美軍的「先發制人」始終會有漏網之魚,隨時迫得正面臨選舉年的拜登(Joe Biden)因面子問題而要升級行動。

加上目前已有兩名美軍在執行海上攔截伊朗武器輸送胡塞的任務期間墜海失蹤、其後宣告死亡,如果胡塞武裝未來的襲擊,或者美軍的相關行動導致進一步的人員死亡,拜登將難以不升級行動。

在較少人關注的敘利亞和伊拉克,當地親伊朗武裝在加沙戰爭爆發以來已經向不同美軍基地發動了近140次襲擊。到20日,伊拉克阿薩德空軍基地(Ain al-Asad air base)更受到多枚彈道導彈攻擊,多名美軍輕傷、一名伊拉克士兵重傷。有分析將該攻擊規模類比於2020年1月伊朗對於革命衛軍指揮官蘇萊曼尼(Qassem Soleimani)的報復--當時,同一基地被炸,時任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卻決定不作軍事回應。

〔以下:也門飛彈的射程地圖〕

雖然美軍只有對少數攻擊作出軍事回應,但攻擊的持續只會造成惡性循環,讓零星交火不斷升級。例如,在11月,美國針對伊拉克親伊朗武裝基地、造成八死的反擊,就被伊拉克批評為侵犯主權;在本年1月初,美軍也在巴格達以無人機刺殺了另一親伊朗武裝組織的領袖。

黎巴嫩,美方自10月7日哈馬斯發動襲擊之初已成功勸說以色列不要向黎巴嫩真主黨發動先發制人的打擊,但真主黨其後與以色列軍隊在兩國邊境地帶交火不斷,邊境地帶近10萬名以色列人被迫撤離。一方面為了避免哈馬斯襲擊在以色列北部重演,一方面礙於居民長期不得歸家的政治壓力,內塔尼亞胡的戰時內閣多次要脅如果真主黨不按2006年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後撤,以外交解決問題,就有可能會以軍事手段達成目標。

如果以色列果真進軍黎巴嫩,背後力撐真主黨的伊朗很難不升級針對以色列及美國的行動。

2024年1月8日,以色列軍方稱空襲了黎巴嫩真主黨目標,現場隨後冒出濃煙。(Reuters)

事實上,在以色列多次越境殺人(包括在敘利亞殺死伊威革命衛隊高層、在黎巴嫩殺死哈馬斯高層等等)之後,伊朗也透過對伊拉克庫爾德自治區的疑似以色列情報中心、敘利亞伊德利卜的伊斯蘭國目標,以至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分離主義武裝發動導彈攻擊,間接向以色列同美國展示使用武力的意志。

伊朗採行間接示警,主要是企圖一方面表明態度,另一方面又將衝突升級、造成美伊開火的可能性減到最低。但以色列內塔尼亞胡當局似乎不領情,1月20日又在敘利亞大馬士革擊殺5名伊朗革命衛隊成員,當中更包括一名聖城軍的情報領袖。

問題的癥結,還是在於加沙戰爭的持續。

如果加沙能夠停火、以色列能夠撤軍、足夠的人道物資能夠進入、巴勒斯坦人能夠看到建國希望……上述各種擦槍走火的風險都能馬上平息,讓中東局勢重新走向和平。

2024年1月21日,以色列士兵續在在加沙走廊執行任務,但以軍未透露具體地點。(Reuters)

而達成加沙停火的最大阻力則出自內塔尼亞胡。

內塔尼亞胡總理地位動搖?

目前,在以色列內外都出現了試圖「踢走」內塔尼亞胡的明暗嘗試。在以色列內部,不願加入戰時內閣的反對派領袖、前總理拉皮德(Yair Lapid)早已要求提前大選。根據民調,如果此刻大選,內閣尼亞胡原有極右政府在國會將會明確地失去多數,反對陣營將很可能取得120席中的超過70席。

在以色列民間,以內塔尼亞胡10月7日疏忽職守且從未為哈馬斯攻擊道歉、拯救人質不力、北部邊境居民長期無家可歸等議題為主軸的遊行示威,也在不斷要求內塔尼亞胡下台--在內塔尼亞胡的利庫德集團(Likud)不敢「弒君」之際,示威者的訴求也延伸到即時舉行一場戰時大選之上。

1月20日,特拉維夫有民眾上街要求內塔尼亞胡下台。(Reuters)

同時,10月7日以來的「反戰」禁忌,也逐漸被打破。部份以色列年輕人反對「以暴易暴」,不惜拒絕服役並為此面對牢獄之災。

上周,特拉維夫和海法等城市都有出現「明目張膽」的反戰街頭示威,示威者表明只有和平才能帶來安全、對無辜巴勒斯坦人的殺戮並不能保證以色列安全。

雖然12月底有一項以色列民調顯示,有66%以色列人表明不應收縮加沙戰爭,但隨着「消滅哈馬斯」的希望似乎愈來愈難達成,以軍在加沙陣亡的人數接近200,加沙北部在以軍撤出後開始有哈馬斯組織重新出沒,加沙內部仍有武裝力量能向以色列境內發射零星火箭攻擊,「以暴易暴」的情緒化民意並非沒有扭轉的餘地--內塔尼亞胡也知道這種「失敗情緒」滋長的風險,在其1月18日的記者會上就狠批他認為是在炒作悲觀報道的媒體。

2024年1月21日,以巴衝突持續,加沙持續竄起濃煙。《華爾街日報》1月21日引述美方消息報道,以軍至今只殺死20至30%的哈馬斯戰士,遠遠未及消滅哈馬斯的目標。(Reuters)

而更重要的是,以色列的戰時內閣正出現愈來愈明顯的裂痕。總理民調中民望最高的前國防部長甘茨(Benny Gantz)1月初高調指責內塔尼亞胡縱容極右部長在內閣會議中攻擊軍方領袖,要求他在「團結同政治」之間作決擇。而現任國防部長加蘭特(Yoav Gallant)據報已同內塔尼亞胡幾乎談不上話。以媒亦報道指加蘭特和甘茨都拒絕同內塔尼亞胡一同以「戰時內閣」三巨頭的形式舉行開戰初期常見的記者會。

在美國、埃及、卡塔爾力催以色列和哈馬斯達成新一輪人質釋放協議之際,甘茨也同加蘭特及內塔尼亞胡持不同意見,認為應當以拯救人質為先。

與甘茨屬同一政黨的前總參謀長、10月7日才加入內閣的埃曾科特(Gadi Eizenkot),日前在一場訪問之中則公開要求在幾個月內提前大選,認為現有政府已經失去民眾信任,他自己也拒絕表明相信內塔尼亞胡。埃曾科特認為,以軍確實在加沙北部大大打擊了哈馬斯的力量,但宣稱會完全擊敗哈馬斯的人卻不是在講真話,「我們並沒有推翻哈馬斯」。

埃曾科特(Gadi Eizenkot)的兒子命喪加沙北部,圖為他12月初出席兒子喪禮。(Reuters)

埃曾科特更稱,以色列有兩個目標,一是消滅哈馬斯,二是拯救人質,「過了超過一百日,我們都看到,不能兩者兼得」。

從以色列戰時內閣的裂痕,以至逐漸浮上台面的提前大選呼聲可見,推翻內塔尼亞胡政府的內在動能已逐漸增加。

拜登會否「把握機會」?

問題是,拜登會否運用美國的影響力在背後推波助瀾。

1月19日,拜登同內塔尼亞胡進行了兩人近一個月來的首次通話,拜登其後表示以色列在內塔尼亞胡政府的領導下依然可能推行「兩國方案」,CNN亦收到消息稱內塔尼亞胡在通話中並未否定所有形式的兩國方案,而拜登後來也公開表明對非軍事化的巴勒斯坦國家的方案感興趣。

圖為2023年10月18日,以戰爭持續期間,美國總統拜登在以色列特拉維夫訪問,會見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及以色列戰時內閣。(Reuters)

然而,無論是在通話前和通話後,內塔尼亞胡都重覆了同一個說法,就是以色列要得到約旦河以西所有土地的完整安全控制權。這就等同於否定未來巴勒斯坦建國的可能。

很明顯,拜登至今也不想同內塔尼亞胡公開翻臉。這裏有兩個可能性,一是拜登相信內塔尼亞胡堅決否定兩國方案的公開言論只是出於國內政治需要,要照顧幫助維持其政權的極右力量,而實際上,內塔尼亞胡最終也能夠接受一個體面的兩國方案。

二是拜登認為此刻同內塔尼亞胡決裂,時機並未成熟。畢竟,正如上文所述,以色列有超過六成半人認為即使有美國要求,以色列也不應改變加沙戰爭的進程。如果拜登公開同內塔尼亞胡翻臉,後者更可能將自己包裝成「不畏美國(左翼)強權,誓死為以色列安全而戰」的衛國領袖,試圖從立場較溫和的甘茨手上爭回民意支持。

無論事實為何,戰爭有其邏輯,時間不等人,而此刻的加沙戰爭隨時間推移已逐漸變成一場中東大混戰,導致美國和伊朗有愈來愈大擦槍走火的風險。內塔尼亞胡此一路障要如何繞過或清除,已不再是可讓各方作從長計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