瑙魯同台灣斷交 大象落腳無需螞蟻同意
台灣地區總統選舉結果已經揭曉,執政黨民進黨的現任副總統賴清德當選新任總統,前駐美代表蕭美琴當選副總統。這是台灣舉行總統直選以來,第一次有執政黨連續三次獲得選舉勝利。鑑於民進黨被認為主張台獨,賴清德曾自詡為務實的台獨工作者,不少分析認為選舉結果體現了島內的政治基本盤仍然是謀獨。
但也要看到一個大趨勢是三位候選人的選票都沒有過半。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以33%左右的得票率位居第二,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得票率26%左右,以第三勢力而言算是不錯的成績,這兩大陣營得票率相加約六成,賴清德並不代表島內多數民意。而且在立法機構113個席次的選舉中,國民黨獲得52席,民進黨51席,台灣民眾黨8席,無黨籍及未經政黨推薦者2席。民進黨未獲得單獨多數席位,執政上台必是跛腳鴨狀態。
不只是島內民意結構對民進黨不利。國際環境對「謀獨」的容忍度也越來越低。
選舉結果出爐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當地時間1月13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選舉前的1月10日晚間,白宮國安會罕見就台灣選舉舉行專題媒體電話簡報會。有媒體報道說,白宮不具名高官重申,美國堅持其長期的「一中政策」,不支持「台獨」,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支持兩岸對話。這是拜登政府在宣示兩岸政策時第一次重申:「只要是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分歧,我們對最終解決方案不持立場。」該高官還表示,美國在這次選舉中「不偏袒任何一方」,沒有「偏袒或偏愛」的候選人。
美國不支持台獨並不是秘密,但在選前選後的特殊時機,美國公開談論不支持台獨,顯得意味深長。美國介入台灣選舉也並不是秘密,但美國選前公開說不偏袒任何一方,是在撇清支持民進黨的嫌疑。
美國一反常態的行為背後是美國對台海局勢的管理。經過去年8月份的台海危機,拜登政府認識到民進黨執政給台海局勢帶來的潛在風險。民進黨基於台獨意識形態,極有可能稍有不慎挑起台海危機,管控危機顯然比放任危機隨時爆發更明智。
在台海局勢中,真正的對手是中美,民進黨不過是將自身政治敘事帶入中美鬥爭,試圖增加獨立籌碼。民進黨希望利用美國的支持來謀獨立,實際上是忘了台灣的處境。台灣對美國而言只是棋子。美國對自身利益的考量,優先於對台灣的考量,一旦台灣的作為有可能損害美國利益,必然會被捨棄。稍有損害美國利益可能就被撇清關係。
能夠動搖美國的實際上是中國大陸,中國中聯部部長劉建超選舉前數日抵達美國開展一系列的中國政策宣講,會見了一系列美國智庫、學界、商界、政界人物。當地時間1月12日上午,也就是台灣選舉前夜,劉建超見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進行了歷時一個小時的會晤。中國展開了怎麼樣的遊說和談判,可想而知,最後的結果就是美國必須照顧大陸感受,必須保持對台灣民進黨當局的支持克制。
選舉結果出來後,1月15日太平洋島國瑙魯宣佈同台灣斷交,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讓邦交國棄台而去,這是中國大陸在賴清德慶祝勝選的時刻給出的一記重拳。敏感時刻祭出重拳,尤可見態度之堅決,立場之強硬,行事之果斷。
大象落腳不需要螞蟻同意。中美行事,或許會看下對方臉色,但完全不會理民進黨當局的看法。事態已經非常明瞭:如果繼續向台獨進發,迎接民進黨當局的必然是一連串的被警告、被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