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的政治遺囑|杭子牙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編者按:為中美建交做出歷史貢獻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以100歲高齡去世,他任內曾100多次訪問中國,創下了美國政治人物訪問中國的記錄,最後一次為今年7月。以下為他最後一次訪問中國時撰寫的評論,謹以此文為略作調整基辛格送行,也願中美都能謹遵這位智者的遺囑,推動中美關係重回正軌,跳脱歷史上大國對抗的傳統劇本。

基辛格這次到中國訪問幾乎可以看作是來交代政治遺囑的。他今年已經一百歲了,儘管身體還算硬朗,思路還很清晰,畢竟也到了這個歲數,雖然我們都祝願他老人家健康長生,但是包括他本人在內,都清楚地知道,以後的日子怕是要按天數了。

用中國人的俗話講,基辛格是見過大場面的人,他親歷過世界大戰的毀滅性後果,參與過冷戰時兩大陣營的分化組合與核毀滅威脅,也享受過空前繁榮的全球化時光。他知道中美關係如果繼續惡化下去將會非常危險,所以在過去兩年之內,曾多次發出警告,認為中美已經到了戰爭懸崖的邊緣,敦促兩國政府與人民展現智慧,避免歷史災難再度上演。

作為美國政治人物,毫無疑問,他肯定會站在美國利益的角度來進行決策思考。但是,作為一個經歷過世界大戰,對大國對抗與戰爭災難有深入認識的百歲老人,他又比一般美國政治人物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他已經超越了單純民族國家利益的狹隘認識,有點像化外之人,開始站在中美兩個大國的共同利益高度,站在全球和平穩定與人類共同命運的高度思考問題,提出建議。

基辛格逝世:圖為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又譯季辛吉)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5年9月22日在西雅圖會面。(Reuters)

對這些年急速下墜、陷入全面對抗的中美關係,基辛格一定是焦慮的。我們不太清楚他有沒有維護自己當初一手創造的政治遺產的想法,但是他不希望中美衝突繼續向縱深演變,不希望中美對抗變成冷戰或熱戰,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毫不掩飾的。

基辛格不太可能受拜登政府委派當拜登的特使,中國也不會勉強一位百歲老人做超出他體力與能量允許的事情,以基辛格對當今美國政治的影響力,他恐怕也很難推動華府政治做出符合其願望的方向性轉變。但是,他還是盡力而為,不顧車馬勞頓,以百歲高齡連續乘機十幾個小時來到中國,來表達他對中美關係走勢的焦慮,說一說他對中美關係的未來期待。

何以此為?因為他要在有生之年,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說服中美雙方各退一步,阻止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阻止可怕的冷戰或熱戰發生。或者更通俗一點講,就是要給雙方交代一下自己的政治遺囑。

很大程度上,他的這些期待和中國對中美關係的期待有共通之處。再加上他對中美關係所做的巨大貢獻,是中國的「老朋友」,中國政府給了他超高規格接待,並且在釣魚台國賓館給他祝壽。白宮對他此次訪問也表示樂見其成,並相信他會給白宮通報訪問結果。

雖然如此,中美關係會怎樣發展,自有其內在規律,非基辛格主觀意願所能決定。就像現實中很多不和睦的家庭,老人家在生前都會立下遺囑,向後輩憂心忡忡反覆交代,希望後輩們一定要如何如何,一定不要如何如何,但事實演變總會悲劇性呈現出老人家生前最擔憂的一面。

最後,向基辛格先生表示敬意,希望中美能踐行老人家的政治遺囑,跳脱歷史上大國對抗的傳統腳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