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為何持續炒作「一帶一路」項目是債務陷阱?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在10月17、18日於北京舉行。「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已有10年,印度與美、英等個別西方國家的政客和輿論,近年來多方誣衊「一帶一路」基建項目令沿線國家陷入「債務陷阱」,並針對性扼殺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債務陷阱的理性討論,突顯出印度和與個別西方國家希望通過「債務陷阱論」離間「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與中國的關係,在國際社會掀起警惕、批評、施壓中國的浪潮,將中國推進「四面樹敵」的困境中。

印度與美、英等西方國家雖然不斷指摘「一帶一路」基建項目,但在今年9月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新德里峰會期間,美國、印度、沙特阿拉伯、歐盟、阿聯酋、意大利、法國和德國卻簽署諒解備忘錄,宣布將建設「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IMEC),計劃以鐵路為基礎促進各國互聯互通,從而建構經濟走廊。

印度與美、英等西方國家也先後倡議過多項的互聯互通基建計劃,分別有印度提出的「季風計劃」,之後又推出「棉花之路」、「香料之路」,以及「薩迦倡議」、「印太海洋倡議」等。美國則先提出「藍點網路」,再之後力推B3W 計劃(Build Back Better World,「重建更美好世界」)。歐盟也提出了「全球門戶」計劃。日本和印度則共同提出「亞非增長走廊」倡議等。

上述倡議均與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目標類似,正如印度政府官員曾公開指出,印度不僅在緬甸、孟加拉國、馬爾代夫、尼泊爾等國家擁有很多投資項目,且正在與美、日、澳等推動區域互聯互通。該官員還強調,在歷史上,穩固的互聯互通一直是印度繁榮和福祉的晴雨表。

無論是印度和歐美國家,抑或中國,推出相關倡議的初心都是結合自身的發展經驗和技術優勢,支持、幫助全球發展中國家建設大批交通基建項目,幫助這些國家實現互聯互通,嵌入全球價值鏈分工,從而有效分享全球經濟的發展紅利、避免再次陷入被邊緣化的風險。

美國總統拜登和印度總理莫迪在2023年9月9日於印度新德里出席G20峰會的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夥伴關係活動。(Pool via Reuters)

既然大家目標都是一致的,那麼,為何印度和歐美國家批評中國的「一帶一路」的基建項目是「債務陷阱」?這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抑或是為批評中國而批評?筆者相信,這些國家的目的可能不僅如此「單純」。

最先提出「一帶一路」基建項目是「債務陷阱」的國家是印度。印度政府不僅拒絕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對接,且率先發起對「債務陷阱」話題的炒作。印度學者布拉馬.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作為炒作「債務陷阱論」最活躍的印度學者,從2015年至2018年期間,先後發表了數十篇相關的論文或評論,極力鼓吹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是「債務陷阱外交」。

印度莫迪政府更是將此論調作為印度的對外戰略。印度總理莫迪曾在多個公開場合不點名指摘中國對南亞國家實施「債務陷阱外交」,雖用詞較為委婉,但卻一再暗示中國將南亞國家置於不可承擔的債務負擔之下。例如,他在上月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新德里峰會期間公開宣稱:有一些勢力試圖通過加劇債務危機來牟取不正當利益。這些勢力利用其他國家的無助,導致他們陷入債務陷阱。

隨著中美關係日趨緊張,印度政府、學者的論調在2018年之後受到美、英等西方政客及媒體的大力追捧,「債務陷阱論」並逐漸作為美、英等西方國家的輿論武器,而上升到全球宣傳層面。美國總統拜登在2022年更帶領其它西方國家領導人宣布啟動「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夥伴關係」,計劃在2027年前籌集6,000億美元為發展中國家所需的基礎設施提供資金,作為所謂「領先的民主經濟體」以對抗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

2023年9月9日印度總理莫迪抵達印度新德里的二十國集團峰會會場時與中國總理李強握手。(Pool via Reuters)

與此同時,西方國家還大力扼殺、扭曲西方世界對「一帶一路」的理性合作與討論。例如,前英國財政大臣歐思邦(George Osborne)曾前往中國尋求核電站合作,但有西方媒體則大力批評歐思邦,認為「對於歐思邦而言,外交政策就是生意」(For Osborne,foreign policy is strictly business),西方輿論更指摘稱,「對歐思邦來說經濟勝過一切,勝過過去的盟友,勝過普世主義的理念,也勝過道德外交政策」(economics trumps everything else,be that old alliances or any notion of a universalist,ethical foreign policy)。在西方媒體的持續攻擊下,歐思邦自此不再提與中國進行「一帶一路」相關的合作。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布勞蒂加姆(Deborah Brautigam)、哈佛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的任美格(Meg Rithmire)經過研究黑山(Montenegro)、肯尼亞、贊比亞等國家的例子之後曾公開發布報告,表示雖然西方大肆宣揚這些恐懼,卻沒有證據支持「一帶一路」是「債務陷阱論」說法。然而,西方媒體在報道時完全扭曲了這份報告的內容,甚至令憤怒的布勞蒂加姆在互聯網上公開發文反駁,標題就是《BBC歪曲我對「債務陷阱外交」的看法》(BBC Misrepresents my Views on "Debt Trap Diplomacy"),她在文章中更指出,他們完全拋棄了我提供所有關於為什麼傳統觀點(「一帶一路」是「債務陷阱論」)不正確的證據(They completely discarded all the evidence I presented after that about why that conventional wisdom was not correct)。

由上可見,印度及美、英等西方國家顯然是有默契地、聯動性地對「債務陷阱論」的炒作。究其原因,一是印度及美、英等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崛起,有共同的焦慮心態,美國擔心中國挑戰其全球霸主地位,印度擔心中國挑戰其南亞的權力,歸根到底源自其根深蒂固的冷戰思維。二是如當年賣力炒作「中國威脅論」如出一轍,既是蓄意藉此抹黑中國,又妄圖令「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對中國產生恐懼,以此打壓、縮減中國的國際「朋友圈」。三是印度和美、英等西方國家面對國內種種棘手問題,當政者們無意也無力解決,通過渲染「債務陷阱論」,無疑是向外轉移矛盾,希望中國可以做他們的「替罪羊」。

然而,印度及美、英等西方國家這次的算盤很難打響。這些國家多年來反覆散布、炒作「債務陷阱論」謠言,除了在個別西方國家收穫些許隨聲附和外,並未在國際社會贏得廣泛認同,尤其是當事方更對美國的指手畫腳頗有怨言。這些國家的炒作,更是間接向全球推廣了「一帶一路」。

數據會說話,在2018年西方輿論集體攻擊「一帶一路」時,有13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而截至2023年6月,中國已經同152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餘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數據無疑已經突顯出「一帶一路」在國際社會愈來愈受歡迎。

事實上,世界銀行此前曾發布《「一帶一路」經濟學》報告,推算「一帶一路」建設將使共建國家和地區的實際收入增長1.2%至3.4%,全球實際收入增長0.7%至2.9%,從而促進實現共同繁榮,共建「一帶一路」使參與方貿易增加4.1%,外資增加4.97%,使低收入國家GDP增加3.4%。據世界銀行預測,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每年將為全球產生1.6萬億美元收益,占全球GDP的1.3%。從2015-2030年,760萬人將因此擺脫絕對貧困,3200萬人將擺脫中度貧困。這些數據均顯示出,來自中國的投資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具有正向經濟效應,是發展餡餅而非債務陷阱。(相關內容詳見拙文《「一帶一路」項目是債務陷阱還是發展餡餅?》

相信如果印度與美、英等個別西方國家不能正視中國的崛起,無法接受中國的崛起,難以習慣中國的崛起,「債務陷阱論」有可能長期伴隨「一帶一路」整個建設過程。然而,炒作「債務陷阱論」醫治不了印度和美、英等個別國家國內的「毛病」,到頭來還會讓自身問題更加積重難返。面對國內種種棘手問題,這些國家最應做的是「反求諸己」,把自己的國內的事情做好比什麼都重要。

筆者過去曾公開發表多篇文章、論文和多本書籍,公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共建國家的合唱。對於中國而言,對國際上任何有利於加強互聯互通、實現共同發展的合作倡議和基建項目均持開放態度,中國也希望國際上所有的合作和項目,都能結出更多互利共贏的碩果!以及,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與西方傳統的叢林法有本質不同。中國不玩「零和遊戲」,不搞「保護主義」,而是以互利、務實合作達到共贏發展。而且,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不是主要考慮地緣政治、技術泄露和項目規模的大小等因素,而是主要考慮這些合作項目是否可以融入、改善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是否能夠為民眾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是否能為民眾創造更多的收入,以此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有關內容詳見《「一帶一路」債務陷阱論是虛構而非事實》 )。

對中國政府而言,面對外界的誣衊,正如但丁在其名著《神曲》所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Go your own way,let others talk)。過去十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極大地支持了相關國家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滿足了所在國日益增長的運輸需求,不僅惠通了其民生要道,也促進了其旅遊業的發展,更提升了所在國的全球價值鏈分工層級地位。只要中國持續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相信「一帶一路」未來將愈來愈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公共產品。

本文作者梁海明為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