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眾議院議長史上首次被罷免:麥卡錫、共和黨「自食其果」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10月3日,在8位共和黨「友」和民主黨議員的贊成之下,美國國會眾議院史上以216票對210票首次通過了罷免議長的動議。日前在聯邦政府陷入停擺前的最後一刻決定和民主黨合作通過臨時撥款的麥卡錫(Kevin McCarthy),表明不後悔妥協的決定,「我們的政府是為尋找妥協而設的」,不過他並不會再爭取議長一職,而只會繼續留在共和黨政界之中另覓站位。

鬥爭就是一切

這次罷免案的投票結果可算是早就埋下了根。本屆國會年初召開以來,共和黨內早就有20至30位左右的激進派議員,從一開始就阻撓麥卡錫當選議長的投票,迫使他作出一堆難以實現政治承諾,最後經過15次投票、打破美國內戰以來一個半世紀的紀錄才坐上議長之位。

當時的其中一個落實了的政治承諾,就是讓任何一位共和黨眾議員都能發動「踢走議長」的投票。罷免投票的威脅此後就像懸掛在麥卡錫頭上的利劍一般,成為激進派屢次施壓的工具。

發起這次罷免案的是佛羅里達州眾議員蓋茨(Matt Gaetz)。其要求罷免麥卡錫的原因非常簡單,就是麥卡錫在9月30日同民主黨人合作通過了沒有烏克蘭撥款(按:民主黨政策目標)、也沒有邊境移民政策(按:共和黨政策目標)的臨時撥款,讓聯邦政府得以按原有預算規模運作到11月中,讓共和黨黨內和國會兩黨有更長的時間來協商出新財政年度的撥款共識。

2023年10月3日,美國共和黨籍眾議員蓋茨(Matt Gaetz)在眾議院發言,支持他提出的罷免麥卡錫(Kevin McCarthy)議長席位的動議。(路透社)

這是過去半個世紀以來的國會運作常態。除非國會參、眾兩院和白宮都控制在同一政黨手中,否則任何撥款的通過也必須兩黨合作。

然而,任何同民主黨的合作,在共和黨的激進派眼中,都是欠缺了「鬥爭」精神。在臨時撥款獲得通過之前,共和黨總統初選「頭馬」特朗普(Donald Trump)就聲言不惜讓政府部門關閉,也要爭取到所有共和黨激進派的要求(按:特別是針對正在起訴特朗普的司法部)。而這次歷史性罷免動議的發起人蓋茨,則早在上周已警告麥卡錫若然與民主黨合作讓聯邦政府避過停擺,將發動投票將他踢走。

另一位投票罷免麥卡錫的共和黨議員Bob Good,在議事廳上表明,「我們需要的是一個為某些東西鬥爭的議長,而不只是為了保留或得到議長之位。」

2023年10月2日,美國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現身紐約曼哈頓的法院,就他及其家族企業涉嫌虛報資產案接受民事審訊。(Reuters)

在傳統的美國政治之中,「兩黨鬥爭」和「兩黨合作」是一個銀幣的兩面。競選的時候要鬥爭,做實事的時候要合作。可是,在兩黨民情對立的投票式民主和需要高量資金投入的選舉文化之中,鬥爭卻是爭取曝光、捐款、選票的最佳途徑。

在蓋茨的例子中,跟民主黨鬥爭、跟共和黨傳統建制派鬥爭,就為他爭取到全國性的知名度。有美國媒體就曾到其佛羅里達選區做訪問,民眾對蓋茨的認知度遠遠高於其他在國會山上多年來默默耕耘、聽黨話跟黨走的同州國會眾議員。美國政治風聞流傳,蓋茨只是將國會工作當作是政治踏腳石,並沒有立心建立起自己在華府的人脈和組織,而是希望藉此累積政治本錢,在2026年重返佛羅里達州競選州長。

當然,並不是所有共和黨激進派也如此不惜任何代價的跟麥卡錫鬥爭,也不是所有的共和黨激進派也是這般(疑似)只為私利而沒有真誠的政治信念(按:雖然這些信念可能只出於意識形態執迷又或者對民主黨、自由派的仇恨),不過蓋茨這次行動確實將「鬥爭就是一切」這種政治操作方式推到了一個歷史高位。

圖為2023年10月3日,已成美國眾議院前議長麥卡錫在美國華盛頓美國國會大樓發聲明。他稱不會再競逐議長一職,又指黨友蓋茨是針對他。(Reuters)

眾議院將陷停擺?

麥卡錫被踢走之後,國會眾議院即將陷入難解的混亂之中。美國不是議會制國家,但其眾議院的文化就像英國下議院一般,多數黨幾乎全權話事,少數黨全面充當反對派,只能靠一張嘴作回應。目前,共和黨在眾議院僅有9席多數,可算是一票都不能少,任何共和黨人要當選議長,只能兩害取其輕:不是自願被黨內激進派騎劫而像麥卡錫般當一個終日提心吊膽的掛名議長,就是要跟民主黨妥協爭取支持。後者是「政治自殺」,前者是俄羅斯輪盤一般的酷刑,試問誰願意作出這個選擇?

議長位置懸空之後,麥卡錫已指定好的副手、北卡羅萊納州眾議員麥克亨利(Patrick McHenry)將會以臨時議長身份主持眾議院運作。問題是,眾議院必須先選出新議長,才能審議其他動議和法案,選不出議長,議會本身將陷入實質停擺。不要忘記,新議長的第一個項任務更是要在11月17日前妥協出一個黨內激進派跟民主黨人都可以接受的新財年撥款安排,否則政府將會再次面臨停擺危機。

眾議院此刻失去議長,不只是眾議院的問題,也是整個聯邦政府的問題。

民主黨的角色

至此,人們可能會問,為何民主黨不扶助麥卡錫一把?為何民主黨不跟眾議院的共和黨溫和派合作?

拜登透過白宮發言人稱希望眾議院儘快選出議長。(Reuters)

一個結構性的原因是,在兩黨分裂的政治趨勢之下,兩黨都沒有「為合作而合作」的誘因。目前,在眾議院435席之中,只有23席是出自眾議院選舉和最近一次總統選舉由不同政黨勝出的選區,較於之下,此數在2000年高達86席,可見美國選民愈來愈無法接受任何一黨的溫和派和中間派。

這並不代表兩黨不能合作,但合作必需建基於利益交換。在此,只強調跟民主黨鬥爭的共和黨(該黨在2020年和2022年的選舉都沒有提出統一的政策綱領)根本沒有整體意願去跟民主黨進行基於政策分歧的利益交換。

在蓋茨提出將會發動罷免案的前後,部份分析認為麥卡錫位子是坐穩了的,只要他願意給民主黨一些(連共和黨不少議員也會支持的)好處,例如將烏克蘭撥款交到大會表決等,將會得到部份民主黨人的支持,而數位民主黨人的支持票已足夠麥卡錫保住議長之位。但他最後寧願成為史上唯一被罷免的議長,也不願打破跟民主黨合作的禁忌。

麥卡錫被罷免,可能會得到某些人的同情。但其實這也完全是麥卡錫和共和黨「自作自受」的結果。自2016年特朗普當選以來,共和黨的傳統建制派一直「包容」特朗普所代表的對抗式政治,助長黨內激進派。在2020年1月6日國會暴亂平息後的晚上,麥卡錫自己就是拒絕確認拜登當選結果的議員之一,原因無他,就是要巴結黨內激進派,希望爭取他們未來支持自己當選議長--最終,他可算是得償所願。

而在本年5月底跟拜登達成未來兩年的聯邦政府協議之後,為了平息激進派的反抗,麥卡錫轉過頭來就撕毀了同拜登的協議,重新加大削減政府開支的要求,明知這些要求最終也過不了參議院和白宮的關口。其後,為了進一步討好激進派,麥卡錫甚至因此不經眾議院大會投票而發動了對拜登的彈劾調查,只為表演自己的鬥爭精神,希望人們會忽略他在實際事務上與民主黨的潛在妥協。

包容不包容者、跟不妥協者妥協的結果為何,大家在麥卡錫的下場之中就看得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