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倫訪華意在探尋解決美債問題︱專家有話說
耶倫來中國是希望中國在美債問題上能夠給予協助,當然,談的結果將受中美關係大環境的左右。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首次以財長身份訪華,主要議題繞不開美債問題。
作者是安徽社科院研究員臧世俊
美國財政部網站6月16日更新的資訊顯示,美國聯邦政府債務規模突破32萬億美元(約250萬億港元)。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上月28日發佈的一份報告,預計到2053年,美國國債將升至國內生產總值的181%,這個比率約為過去30年均值的三倍。
6月3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一項關於聯邦政府債務上限和預算的法案,結束了圍繞美國可能陷入政府債務違約產生的不確定性。法案暫緩債務上限生效時間至2025年初,並對2024財年和2025財年的開支進行限制。儘管美國債務上限危機可能會讓人們忘卻一段時間,但從中長期看,美國經濟甚至全球金融市場後續還將持續受到影響,風險仍難以被忽視。
美國債務危機處理過程中,一直掩蓋或者說無視債務危機的本質問題。法案只是決定暫緩債務上限生效時間至2025年初,這是一項危險的「遊戲」,因為它允許拜登政府在2024年11月大選前隨心所欲地借款。這是自二戰結束以來,美國第103次調整債務上限。所以,惠譽國際評級6月2日表示,對美國的「AAA」信用評級仍將維持在負面觀察狀態。耶倫曾經說過,如果共和民主兩黨不能達成協議,6月5日美國財政將會違約。協議達成暫時避免了違約,因為債台高築的美國政府又可以接着舉債過日了。也就是說,債務危機根本問題沒有解決,只是延期而已,將來大概率是更加惡化。
當然,國債上限也是一條「虛線」,它是具有美國特色的一種債務限額發行制度,是美國國會為聯邦政府設定的、為履行已產生的支付義務而舉債的最高額度,目的是防止政府隨意發行國債,出現「資不抵債」的惡果。一旦聯邦政府觸及這條「紅線」,意味着美國財政部借款授權用盡,無權再發新債。政府就會因沒錢花而關門,因無法支付到期的債務和利息而違約。可是,美國兩黨總是在不斷突破「上限」,國債上限已經成為美國黨爭的工具。要是美國是一家大公司,早就資不抵債破產了。但是,美國的國債危機不是通過開源節流等具體辦法來解決,卻由國會兩黨討價還價來處理。
美國財政部今後靠「借新還舊」來應對債務問題,舉債預期已經十分明顯。通過不斷發行新債來充實財政部的金庫,將逐步消耗美國日益減少的流動性,大量購買美國國債將加劇量化緊縮對股票和債券的影響。如果加上美聯儲的緊縮政策,預計流動性指標會以較大速度下降,此次調整債務上限也在為美國經濟「埋雷」。拜登同意對2024財年和2025財年的聯邦支出進行限制,而大規模的財政支出削減可能會抑制美國的經濟需求,加劇下半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
1976年至今,美國已因債務上限問題發生過約20次或長或短的政府停擺。美國政府自1980年代起大量舉債,1985年,美國從淨債權國變為淨債務國,此後債務規模不斷攀升。目前美國聯邦債務規模約為31.46萬億美元(約246萬億港元),佔國內生產總值比率已超過120%,相當於每個美國人負債9.4萬美元(約74.53萬港元)。債務上限是美國國會為聯邦政府設定的、為履行已產生的支付義務而舉債的最高額度。據美國國會相關部門統計,僅2001年以來,國會對債務上限的調整就超過20次。
長期以來,美國利用美元霸權來應對不斷膨脹的債務問題,給包括亞洲和歐洲在內的全球金融市場穩定帶來了潛在風險。各國對於美債激增和美元被當成霸權工具感到擔憂,已經有不少國家正在通過外匯儲備多元化的方式,減少對美元的依賴。美國政府不斷放鬆債務上限,寅吃卯糧,導致債務像滾雪球不斷滾大的制度性缺陷。截至2022財年,美國未償還的國債總額已經超過了中國、日本、德國、英國的經濟體量的總和,而且這一水準比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又上升了60個百分點。
債務上限推遲到2025年之後,顯然是為了不干擾兩黨明年的大選佈局。美債危機本質上是兩黨不負責任的財政政策,和兩黨輪替制度的扭曲疊加的惡果,也是美元霸權對美國自身的一種反噬。美國債務規模將在2025年初達到歷史空前水準,屆時美國經濟出現系統性問題的可能性將會更大。
從本次博弈結果來看,雖然兩黨最終妥協,但也只是為「美債炸彈」指標按了暫停鍵。美國媒體指出,債務上限問題被暫時擱置,但可能在下屆總統大選後的2025年威脅美國和全球經濟。美債危機未來仍將頻繁上演,殃及全球,給全球經濟帶來嚴重的風險和挑戰。
耶倫來中國是希望中國在美債問題上能夠給予協助,當然,談的結果將受中美關係大環境的左右。耶倫會希望中國繼續增持美債,期待中國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同時,不要對去美元化的潮流推波助瀾。中國會希望美國政府合理處置美債問題,防止債務違約的發生,也會表明人民幣國際化並非要取代美元的地位。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