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又傳訪華? 中美難言「緩和」  北京「極限思維」枕戈待戰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6月6日,彭博社、CNN和NBC等美媒接連報道稱,有知情的美國官員透露,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預計將在未來幾周內訪華。目前北京方面並未證實。介於中美最近摩擦不斷,布林肯訪華能否成行,不確定因素太多。

圖為2023年6月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圖左)以及美國防部長奧斯汀分別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出席「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發表演說的情形。兩人在對話會場邊僅有握手與短暫交談。(Reuters)

中美關係降至冰點已經很長時間了。去年以來,美國一直主動釋放訊號,並且尋找時機,想要與中方對話。北京的條件非常簡單,那就是要有誠意,但是,美國表裏不一、說一套做一套,中方並不認為如此有對話的氛圍,如此多談無益。具體表現就是,中美對話凍結,布林肯幾次三番表達想來中國,但北京一直沒有鬆口;美國防長三次企圖通過熱線溝通均吃了閉門羹,在剛結束的香格里拉峰會上,中方也拒絕了兩國國防部長舉行雙邊會晤。此外,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等輪番表態要訪華無果,甚至是對美國總統拜登的示好,北京也不予理會。

圖為2023年5月12日美國財長耶倫與德國財長(不在圖中)於日本新潟會面。(Reuters)

最近,中美關係似乎出現了一些新動向,比如5月底中國商務部長王海濤赴美參加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並會見了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時隔多月,中國新任駐美大使謝鋒走馬上任;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Joseph Kritenbrink)、白宮國安會中國事務高級主任貝莎蘭(Sarah Beran)6月5日抵達北京訪問。如今再次頻繁傳出布林肯將在未來幾周內訪華的消息,有輿論開始用「中美緩和」來評價,但中美關係真的解凍了嗎?別忘了,與此同時,在台灣海峽、在南海海域,中國軍艦「逼」美艦改道,中國戰鬥機攔截美軍機,大有「我艦奉命撞擊你艦」的氣勢,擦槍走火也在危險上演。

中國外交部美大司2023年6月5日在旗下「寬廣太平洋」微信公眾號公佈,6月5日,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康達、白宮國安會中國事務高級主任貝莎蘭訪華,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會見,外交部美大司司長楊濤舉行會談。(「寬廣太平洋」微信公眾號)

習近平談「極限思維」

習近平5月30日主持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時,提出要堅持極限思維,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這是中共二十大以來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面對中美關係惡化升級,中國提出了「極限思維」,不少輿論都預判「硬槓」模式也要升級。

事實上,隨着中國反制美國遏華戰略的升級,拜登政府開啟了軍事威懾的模式。儘管強調建立防衝突護欄,但製造的衝突卻在不斷升級。為了逼迫中國妥協,拜登政府就開始玩起了「戰爭邊緣遊戲」。不斷叫囂要在台海一戰,也加快了組建反華艦隊的步伐,同時也加強對中國的軍事騷擾和軍事部署,多次險些與中國軍方在海、空域發生衝突,緊張局勢不斷升高。

「要堅持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習近平如此表示。正是在這種大背景提出來的「極限思維」、「驚濤駭浪」。一方面說明了目前局勢的嚴重性,另一方面也是傳遞出了不惜一戰的決心和加強戰爭的準備信息。

圖為2023年5月24日下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進行正式訪問的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 (新華社)

解放軍方面也立即表態:為了保衛國家主權安全人民解放軍是「全時待戰,隨時能戰」。也就是不惜一戰。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峰會上,兩軍也進行了激烈的交鋒——不論是在峰會現場,還是在台海、南海海域。中國絕不犧牲核心利益的決心更加明確,不懼美國軍事威脅訛詐的態度也非常的堅定。可以說,是戰是和,這個選擇已經交給了美國。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6月4日在CNN節目《札卡利亞環球公共廣場》(Fareed Zakaria GPS)預錄的採訪表示,美中關係經歷了極其動盪和緊張的一年,兩國也在努力恢復正常關係,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或將在「某個時間點」與習近平會面:「我希望我們在未來幾個月內,能很快看到中美高層進行接觸,以繼續這項工作(指修復兩國關係)。 然後,在某個時間點,我們將看到拜登總統和習主席再次聚首。」

同時還表示:「一方面,在經濟和技術的重要領域大力競爭,同時確保這種競爭不會演變成衝突或對抗,這是不矛盾的。這是拜登總統的堅定信念。」

承認兩國關係「極其動盪和緊張」,也就是承認兩方關係受到了嚴重破壞,也釋放要「重新建立正常關係」。這也預示態度、立場的改變。當然,並不能從這幾句話中就認為拜登會改變對華戰略。如果美國真的不想一戰,就只能是降低製造衝突的烈度,這才是真正的避免衝突升級。拜登政府也就只能是拿出對話的誠意才能與中國有談的機會。

美國海軍公布一段影片,稱顯示一中國軍艦在台灣海峽「不安全」加速超前一艘美國驅逐艦。事件發生正值美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在新加坡出席香格里拉對話期間指中方拒絕與他會面,以及指控中國軍機進行「不專業的攔截」之際。(美國海軍影片截圖)

正面應對「戰爭邊緣策略」 以戰止戰

「戰爭邊緣策略」,是美國屢試不爽的重要手段或工具。這是冷戰時期的產物,時任美國國務卿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率先引用。杜勒斯1952年在《生活雜誌》接受訪問時把邊緣政策定義為「把事情推到它的邊緣而沒有演化為戰爭的能力是必要的藝術。」在冷戰時期,「戰爭邊緣策略」被美國政府充分地利用迫使蘇聯讓步。以後在應對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的時候,特別是朝鮮半島危機和伊核危機時經常採用這一手段。以戰爭相脅迫,逼對手在最後一刻妥協,這是美國最善長和慣用的手段。如今又被拿來針對中國。

雖然拜登企圖以戰爭邊緣遊戲逼中國簽「城下之約」,且不說這一招在中國就沒有見效過,今天的中國更不可能能屈服,事實上拜登政府也自知這一點。更何況,對於今天的美國來說,不要說熱戰,就是冷戰,也難以承受巨大的代價。何況美國也並沒有做好全面衝突的物質和心理準備,也就是沒有勝算。

對於中國來說,不管是戰爭邊緣遊戲還是戰爭遊戲,都無路可退。核心利益發展利益不能讓,主權安全不能丟。在獨木橋上正面相遇,也只能是勇往直前。也就只能是做好衝突的準備,以衝突對衝突,以戰止戰。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

雖然說中國歷來主張「王道」而非「霸道」治世,也就是「以仁為本,以義治之」,可當戰爭威脅不斷升級的時候,當不得不戰的時候,也絕不怯戰,也必須一戰。承諾和平崛起,不等於放棄軍事手段解決問題的權利。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之下也只能是,「殺人安人,殺之可也;攻其國愛其民,攻之可也;以戰止戰,雖戰可也。」

中美關係持續緊張。(REUTERS)

在台灣海峽中國軍艦「逼」美艦改道,南海海域中國戰鬥機攔截美軍機之後,沙利文立刻放風,「美中關係經歷了極其動盪和緊張的一年,兩國也在努力恢復正常關係」,而後美國媒體如此高調渲染布林肯預計將在未來幾周內訪華,可見拜登政府確實很想與北京溝通。但美國是真心要和解了嗎?和美國打了那麼多年的交道,其實只要稍微理性一點就可以找到正確答案。那就是,中美矛盾不僅沒有任何實質的緩解,而且沒有任何緩解的可能,甚至可以說,未來中美關係將會更加緊張。

去年以來,美國加快了對東海、台海、南海的佈局,推動日本、韓國形成單邊站隊,這是二戰以來的新情況。今年以來,在美國利誘之下,菲律賓馬科斯政府也上了戰車,為其在南海提供軍事基地。最近,美國又通過了對台軍售,而且是導彈等殺傷性武器,同時還派遣200多名軍人入台幫助訓練部隊。這可是2014年烏東衝突之後,美國扶持烏克蘭策略的翻版。

足可見,「和」是美國表面的緩兵之計,而「鬥」是必然選項。美國的骨子裏還是盎格魯薩克遜的遺傳,崇尚叢林法則,打壓老二,歷來是其不二選擇。該來的還是要來的,既然中美必須要掰一下手腕,那就讓暴風雨來得更猛些。對於中國來說,繼續自己該發展就發展,該改革就改革,面對美國這樣的強大對手,不動如山,隨時做好放棄幻想、枕戈待戰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