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問題】主體思想自我孤立 北韓騎虎難下
朝鮮民族長期寄人籬下,漸漸失去了自主自立的能力和意識。近代朝鮮半島的動盪迫使這個民族在短時間內重新發現自我,最終產生出朝鮮民族的主體思想。民族自決的夙願卻倒過來將北韓推向自我孤立的絕路。然而,長久依賴主體思想以鞏固其統治的北韓領導人明白,即使主體思想已無出路,但也不見得還有退路。
(本文原載2017年5月2日《香港01》周報第58期A22版,按此訂閱周報)
延伸閱讀:【北韓問題】兵家必爭之地 朝鮮難以自主
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時,提及朝鮮半島在歷史上是中國的一部分。即使韓國馬上否認了這個說法,但這卻又某程度上反映了朝鮮民族不堪回首的過去。朝鮮民族與朝鮮半島在歷史上一直活在周邊大國的陰影之下,長期作為中原皇權的附庸,繼而失卻自我及自主意識。朝鮮半島只是中國、日本、俄羅斯,以至於現在的美國掌握東北亞地區霸權的一支權杖,故此朝鮮半島長期不能掌握自身命運。
在外國人眼中,朝鮮在歷史上的單獨存在感更是非常薄弱。有些早期的歐洲航海圖上,根本沒有標出朝鮮半島,或只將其簡單劃入中華帝國。美國政治學者Walter Clemens指出,在1911年至1942年間,沒有一任美國總統曾在公開場合提過「Korea」這個詞。甚至在二戰剛結束時,美國內部討論朝鮮前途問題時,更提出過讓朝鮮加入中國成為聯邦的可能性。如果說特朗普真的誤會了這段歷史,這份誤解很可能並不是始自於他的。
「韓版梁啟超」呼喊尋回自我
「侵略、吞併、內戰」三個詞可總結近代朝鮮民族悲慘的歷史,而此當中所積累的民族怨憤,經歷千年終於轉化為對獨立自主的強烈渴求。歷史上,朝鮮雖然是一個國家,但因為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在國際秩序中沒有什麼「身份」可言。19世紀末,它更因飽受中、日、俄三方爭奪而淪為不能自主的傀儡政權。為了找尋失去的自我,近代的朝鮮開始在欠缺獨立基礎的情況,「摸石過河」地鼓吹民族主義。1896年,朝鮮改革派徐載弼出版了《獨立新聞》提倡獨立運動。在6月20日的社論中就提到「朝鮮人從來不知什麼是獨立,而且對外國人鄙視朝鮮人無動於中」。
常被現代學者拿來與梁啟超相提並論的近代朝鮮歷史學者和思想家申采浩,更利用歷史論述鼓吹民族主義。申采浩在他的《朝鮮上古史》寫道:「歷史為我與非我之鬥爭的記錄。」這開始建立了以朝鮮民族為主體的歷史視野。在獨立的呼聲中,朝鮮君主高宗在1897年稱帝,改國號為「大韓帝國」。當時朝鮮周邊的中、日、俄三國都以「帝國」自居,朝鮮稱帝並不是單純為「搞派頭」,而是宣示自己保留跟其強鄰平起平坐的決心——縱使她並沒有這樣的政治、軍事和經濟本錢,但仍想建立一點點民族自信心。
然而,朝鮮民族走向自主卻是荊棘滿途,比起當代其他亞洲國家爭取民族自決的道路更為崎嶇。日俄戰爭後,日本得以獨佔朝鮮半島的主導權,大韓帝國最終在1910年被日本吞併,在下定現代化與成功爭取獨立決心不久後,就終結了其短暫生命。
超級大國的夾縫中求存
二戰後,朝鮮民族得到解放,這時候獨立自主的呼聲又再出現。不過問題是世界列強根本不想理會朝鮮民族的自我意願。有關朝鮮前途的討論,基本上就是中、美、蘇三國出於對己方陣營的利益考慮而決定的。1945年,美、蘇暫時以三八線為分界「託管」朝鮮。即使在「託管」概念下,朝鮮半島只是分治,而不是真的被一分為二,但是由於美、蘇兩方都不肯放手直接讓朝鮮民族自決,於是產生了南北兩韓實際分裂的局面。
1948年,南韓在美國支持下成立,對應地蘇聯也支持了北韓的成立。二戰是近代亞洲民族獨立運動的分水嶺,但命運作弄之下朝鮮民族卻連這「尾班車」也趕不上。1950年,北韓軍隊越過三八線入侵南部,觸發了韓戰。一般認為韓戰是一場「代理人戰爭(Proxy War)」——即超級強國之間不欲賭上整體國運直接交戰而由其他國家出面交戰,雙方暗中在背後以金錢、武器或人力作支援。作為代理人戰爭濫觴的西班牙內戰發生在二戰之前,是法西斯主義與共產主義爭奪西班牙控制權而發動的戰事。1931年,西班牙革命雖然推翻了君主並成立共和國,但西班牙的地主與天主教勢力對於共和政府的共產主義政策感到不滿而想復辟君主制。1936年內部矛盾升溫成為內戰之後,德國的納粹政府以支援物資和軍備的方式暗中參戰,意圖藉保皇黨的勢力趕走共產勢力;而蘇聯也不甘示弱,為共和派提供支援。另外一個著名例子、在韓戰後爆發的越戰更為人所熟知。其與韓戰非常相似,都是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及中國為首的共產主義陣營冷戰交鋒所引發的戰爭。
「事大」只會被出賣
至於韓戰,本是北韓為了統一而發動,可是,最終似乎跟以往朝鮮歷史發生的鬥爭沒有太大差別。韓戰爆發之初,北韓勢如破竹,一直攻到半島最南端的釜山,但是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隊介入戰事後,局勢突然逆轉。北韓獨力難支之下只能向蘇聯和中國求援。結果隨着戰爭發展,美、蘇、中三國才是主宰戰事最後的決定者,朝鮮民族根本還未能摸到「獨立自主」的邊緣,更遑論要掌握自我命運。1953年,交戰兩陣營不想在朝鮮半島繼續爭持,同意停火簽訂《朝鮮停戰協定》,於是兩韓問題被拋到腦後,時至今日仍然沒有任何和平的解決方法。北韓在韓戰中又再親身體驗了歷史帶給朝鮮民族的不朽教訓——大國都是不值得信任的。
北韓領導人金日成將這份長久遭到壓迫的民族情緒,整理陳述成為一套稱為「主體思想」的理論,並在1955年「有關於去除教條主義、形式主義暨建立主體的意識形態工作」的講話中正式提出。在北韓的用語中,「主體(Juche)」所指是朝鮮民族,而主體思想就是強調韓民族自主、自治、獨立的重要性。主體的相對是「事大(Sadae)」,即是指韓國歷史上一直侍奉大國而依附於其保護傘下的做法。
北韓的主體思想批評事大主義令民族失去自我意識,最終無法自主自立。金日成主張,「要在朝鮮進行革命,必須清楚了解朝鮮的歷史、地理,以及朝鮮民族的文化」。可以說,北韓主張的主體思想,只是民族主義的另一種表述,但考慮到朝鮮的歷史與民族特質,可以說這是朝鮮民族意欲從數百年來自主意識被「閹割」的歷史中重新振作的一番夙願。
骰子已經擲出 自主路退無可退
北韓這種申采浩式「我」與「非我」對立的主體思想觀念,卻又將國家推向世界的邊緣,處於嚴重的孤立。追求自主自決並沒有錯,錯只錯在北韓用極端的方式將「自主」解讀成「孤立」。在韓戰之前,北韓與中、蘇兩國的關係密切,扮演好共產主義政權的角色。然而,北韓感覺到自己在代理人戰爭中被出賣後,一心想靠自己走出困局,但現實上,由於過分強調「我」的關係,北韓開始走上自我封閉之路,最終日漸被孤立。
北韓不想再重蹈朝鮮以往「事大」的覆轍,故此不想凡事再依賴其他社會主義「大哥」為其出面。雖然金日成辯解說獨立與國際化沒有衝突,但現實是北韓與蘇聯日漸交惡。即使與中國雖然保持了表面上的友善,但卻不願追隨中國改革的步伐。近日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更因為導彈問題,與中國撕破這層原來已非常脆弱的面紗。北韓朝中社在4月22日更批評中國加入經濟制裁北韓行列將會帶來「災難性後果」。
為了達致自立,北韓更以自給自足作為其經濟建設的藍圖。這種前現代的小農經濟哲學,使北韓經濟至今仍落後不前。在軍事方面,北韓的主體思想鼓吹全民武裝,以尋求軍事自主。1990年代後,朝鮮更背棄「核不擴散」的世界主流,發展核技術以圖利用「核震懾」威嚇周邊國家,以求自保。
主體思想成了詛咒,使北韓不能再跳出孤立的路途,但是即使如此,主體思想在北韓已成為一種尾大不掉的哲學,難以放棄。主體思想強調自主已成為北韓人民在生活艱苦中的一丁點希望——期望朝鮮民族能正式統一,在朝鮮半島正式建立統一政權。
就此去理解,我們會明白為何北韓自從1953年簽訂了停火協議後,一直不願意簽訂和議、確立和平。就北韓的概念上,朝鮮的問題並沒有解決,而北韓總有一天必須統一朝鮮半島。但現實上北韓根本沒有力量武力統一,為了自圓其說,只能不時在邊境與南韓上演一些肥皂劇式的衝突橋段,向內部宣示領導人有統一的決心。拉丁文有一句諺語謂「骰子已經擲出(iacta est alea)」,剛好可以形容北韓在主體思想捆綁下進退失據的尷尬局面。
對於北韓而言,挑釁周邊各國的神經所面向的「觀眾」,其實並不是被挑釁的國家,而是國內期盼朝鮮統一的民眾。北韓領導人也許明白主體思想已無退路,一旦現在收回主體思想或調整其內涵,整個由民族意識與個人崇拜所建構而成的政權有機會土崩瓦解。可惜,國際間對於北韓挑釁的行為作出強烈的回應,卻反而會加深北韓人民被迫害的心情,強化其孤立自主的情況,最終無助於以和平手段解決北韓危機。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