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瑞信、德意志⋯⋯全球金融動盪只是剛剛開始
繼矽谷銀行倒閉、瑞信暴雷之後,上周歐美銀行業危機持續發酵,德國銀行巨頭——德意志銀行成為危機中的新焦點。細看矽谷銀行、瑞信,再到德意志,各種各的因,既不同,但又指向同一個致命病灶。
矽谷銀行破產的最根本原因,是其資產方大量投資於低利率的美國國債與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MBS。隨着聯儲局持續加息縮表導致長期市場利率上升,上述長期債券投資遭遇了巨大的潛在虧損。
瑞信時近年來先後出現前任董事長僱傭私人偵探監控其他銀行家、投資供應鏈金融公司Greensill暴雷(虧損30億美元)、投資對沖基金Archegos暴雷(虧損55億美元)等事件。此外,本世紀以來,瑞信持續被負面消息與醜聞困擾,累計被處罰金超過110億美元。這是自身身體就不健康。
而德意志多少有些意外「躺槍」,同於瑞信的經營虧損和風險事件頻發,德意志銀行資產負債表整體健康。德意志銀行信用違約互換(CDS)大幅飆升是股價暴跌的直接導火索。敏感的市場參與者懷疑德意志銀行存在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例如持有大規模問題資產、遭遇潛在虧損而未披露等),從而選擇了用腳投票。畢竟,與美國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分業經營相比,德意志銀行是兼營商業銀行業務與投資銀行業務的全能銀行,因此更可能積累下一些潛在風險隱患。
瑞信和德意志更為主要的緣由是,由於歐洲央行跟隨聯儲局進行了持續加息,迄今為止連續6次加息、累計350個基點,這同樣會給大量持有低利率長期債券的歐洲金融機構帶來巨大賬面虧損。尤其是考慮到歐洲央行曾經實施負利率政策,負利率債券資產規模一度接近18萬億美元。這意味着當年購買負利率債券且目前尚未到期的歐洲金融機構面臨巨大的潛在虧損與資本壓力。這也是為何瑞信與德意志銀行近期捲入動盪的深層次原因。
從黑石集團出現雜音,到矽谷銀行倒閉、瑞信暴雷,再到德意志遭受踩踏,這一連串的國際金融體系亂象,事實上註定會發生。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每當聯儲局步入連續加息周期,都會引發不同程度的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例如1980年代的美國儲貸協會危機與拉美債務危機、1997-1998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1995年墨西哥危機、1998年俄羅斯危機、2001年阿根廷危機)、2007-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與2010-2012年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2013-2015年的Taper Tantrum動盪,以及本次全球金融市場動盪。
從聯儲局加息的頻率與累計幅度而言,迄今為止美聯儲9次加息、累計475個基點,是自1980年代初期以來最陡峭的。正如沃爾克衝擊同時引發了拉美國家債務危機與美國本土儲蓄貸款協會危機一樣,本次聯儲局加息也先後引爆了外圍國家危機與中心國家金融市場震盪。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認為,本輪歐美金融動盪恐怕只是剛剛開始。第一,儘管在近期的金融震盪中,全球金融條件明顯收窄,事實上也發揮了類似於加息的效果,但由於目前美國國內通脹依然處於高位,且具有較強黏性(上漲的主要動力來自服務、房租與薪資成本),聯儲局本輪加息恐怕還沒有結束。張明依然認為,美聯儲仍有1-2次加息、每次25個基點的可能性;
第二,目前全球投資者情緒避險情緒處於高位,且可能拋售或做空新的被認為存在問題的機構,例如美國的第一共和銀行等。本輪發達國家央行集體陡峭加息造成了巨大的潛在損失。一旦這些損失逐漸披露出來,就可能引發新一輪風險規避行為。例如,根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目前美國銀行系統未實現的損失規模高達1.7至2萬億美元,而美國銀行系統的總資本緩衝規模僅為2.2萬億美元。就此判斷,本輪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尚未結束;
第三,目前全球經濟增速下行趨勢愈發明顯,地緣政治衝突此起彼伏,金融動盪可能與經濟衰退、衝突加劇相互交織、相互強化,而最終實體經濟的惡化又會反過來衝擊金融市場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