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加坡生存之道看烏克蘭危機
不久前,我出席了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舉辦的《何謂新加坡華人》講座。王賡武教授英語主講,以他的豐富歷史知識,把講題分兩個部分闡述:一、新加坡如何形成;二、何謂華人(Chinese)。在新加坡如何形成的部分,王教授指出,新加坡的形成有許多偶然因素(surprises)。這些因素許多都由大國決定,不是新加坡人能控制和主宰的。王教授也解釋新加坡有大量華人,是因為英國要吸引大量華人到新加坡以促進和中國的貿易。他也沒有避諱地提到因這政策所形成的種族結構,在新加坡建國過程中所造成的困擾。
作者莊理名是新加坡會計師
新加坡建國時,許多人都把我們看成本區域的以色列。其實,烏克蘭、新加坡和以色列都有一些相似的處境。這三個國家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都由大國決定。它們的領土與相對巨大的鄰國都有歷史上複雜的關連,它們也都和鄰國的族群有深厚的淵源。
但為何新加坡與這兩個國家不同,人民能享受和平,安居樂業,與鄰國保持良好關係。如王教授所說,我們有時無法選擇環境,但新加坡領導人選擇了「接受它,處理它」而不是「對抗它,改變它」。
我認為具體的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新加坡把自己定位為多民族國家,而不是單一民族國家。王教授在講座中提到,當今世界格局,主要是18世紀在歐洲興起的單一民族國家觀念定下來的,把自己定位為多民族國家的是少數。縱使號稱大熔爐的美國,其實也是融為單一文化,而不是由獨特的多文化並存。新加坡不但在憲法上保障各族群的權益和文化,也付諸行動,完全堵住鄰國用族群問題干擾我國內政的藉口。
第二,秉持以本區域為中心的外交政策,以本區域國家的利益為考量。不尋求利用域外大國勢力增加自己的籌碼,從而造成鄰國的不安。新加坡雖然是個小國,但在東盟裏能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鄰國看到新加坡能夠對本區域的利益、和平與穩定發揮巨大貢獻,這其實就是新加坡最好的安全保障。
第三,以經濟發展,而不是以尋求軍事安全保障為基本國策。經濟發展能讓我國有更多資源來增強上述的兩個國策。首先,我們有充裕的資源幫助弱勢群體。市場經濟分配機制的缺陷,會造成少數族群無法均衡獲益,產生族群矛盾,這是世界上普遍的問題,如中國新疆的少數民族和美國的非洲裔。因此,政府須要額外資源來解決這類矛盾。經濟發展也能讓鄰國獲益,輔助國家的外交政策。最後,我們也會有更多資源發展國防力量,阻嚇潛在敵人,這比引入域外勢力更能保障和平。
解決烏克蘭危機,將是一個漫長困難的過程,一步一步來,不要妄想一蹴而就。第一步應該是先停火,然後在能確保社會穩定下,把烏東地區定為非軍事區,安排俄軍有序撤離。然而,要保持區域長治久安,烏克蘭可以參考新加坡的經驗,把自己定位為多民族國家,在憲法上和實際行動上保障各族群的權益,在外交上平衡與各鄰國的關係,不尋求軍事結盟,專注發展經濟。烏克蘭應尋求加入各個經濟組織,如歐盟,也不應排除加入有俄羅斯參與的經濟組織,如上海合作組織或金磚國家。
有人會說,俄羅斯對烏克蘭造成這麼大的傷害,要實現以上這些是不可能的。天底下沒有過不去的坎。當年越南因進軍柬埔寨而與東盟對立,現在這兩國不也被吸納進東盟,和平共處,專心發展經濟。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