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雨的前夕:戰爭一週年攻勢 俄軍可以走多遠?
2月24日是俄烏戰爭開打滿一年之期,隨着烏克蘭寒冬步入尾段,俄、烏、歐美各方的消息都預計俄軍反攻一觸即發。每日仔細觀察戰場發展的華府智庫戰爭研究所(ISW)2月8日就宣告「俄軍在烏克蘭重奪主動,已經在盧甘斯克州(Lugansk)開始下一輪大規模進攻」。盧甘斯克州長哈帶(Serhiy Haidai)翌日亦稱俄軍開始在該州前線推進,正在「極限升級」。
盧甘斯克成前線
事實上,俄軍的攻擊不止於盧甘斯克。在頓巴斯另一州頓涅茨克(Donetsk),除了過去半年俄烏血戰不止的巴赫穆特(Bakhmut)之外,從北部的謝韋爾斯克(Siversk)到南緣的頓涅茨克市西部和武赫列達爾(Vuhledar)一帶,俄軍皆展現出明顯的攻勢。
同時,從烏克蘭南部出海口的金本沙嘴(Kinburn Spit),到赫爾松市(Kherson)對開的第聶伯河(Dnieper River)河中島,再到中部扎波羅熱州(Zaporizhzhia)兩軍南北對分的前線,俄烏交烽也愈來愈頻繁,俄軍的前線轟炸重新變成常態,打破了部份地區在冬季的相對平靜。
雖然此前有分析稱俄軍可能會再次借道頻頻軍演的白羅斯再試取基輔(Kyiv),不過近月部份俄國部隊已從白羅斯調回盧甘斯克俄控區,烏克蘭國會也表明不預期俄方會向基輔方向進軍。根據戰爭研究所的觀察,俄方至少有三個師的兵力集中推進盧甘斯克州的攻勢,此州將成本年俄國發動首輪攻勢的主力所在,其他戰線的火力加強很可能旨在分散烏軍力量,並無大舉進攻之意。
自烏方去年9月迅速奪回東北哈爾科夫(Kharkiv)近萬平方公里土地之後,盧甘斯克西部由北至南連接斯瓦托夫(Svatove)和克雷米納(Kreminna)兩城的陸上補給要道,就成為了俄烏僵持不下的前線。這兩個城市很可能會成為俄軍發動重大攻勢的主力,其目標大概是要將烏軍推回奧斯基爾河(Oskil River)西岸,甚至重奪戰略要地伊久姆(Izyum),再次建立起針對頓涅茨克的北部前線,以配合夾攻頓涅茨克的烏控區。
俄國全力投入進攻?
根據烏克蘭方面的消息,俄羅斯去年9月以(二戰以來首個)局部動員令招募得來的士兵不少已被送上烏克蘭戰場,烏克蘭國內俄軍總數超過30萬人,幾乎是去年2月俄國揮軍入烏時人數的兩倍。為了這一次「戰爭一週年攻勢」,俄國據稱更準備了1,800架坦克、3,950架裝甲車、2,700套火炮系統、810組多管火箭炮系統、400架戰鬥機和300架直升機。
可是,俄方在去年10月開始的導彈和無人機遠程攻擊,目前則以較小規模持續,似乎印證了外界數個月以來對俄國遠程精準打擊武器不足的預測。
一直相信烏克蘭對西方不及對俄羅斯重要、相信西方長遠將堅持不下去的普京,如今已不斷加緊軍備生產。就在本文下筆的前兩天(2月8日、9日),從總統普京本人,到總理米舒斯京(Mikhail Mishustin),再到前總統、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都有出席過與軍備生產相關的活動。2月5日,《華爾街日報》亦引述美國盟國官員的消息指,莫斯科正與德黑蘭合作在俄羅斯建造可在未來數年生產6,000架無人機的工廠。
從財政上看,俄羅斯本年的國防和安全開支就佔了其預算三分之一,其中國防開支由俄烏戰爭爆發前原有的 3.5萬億盧布(現價折合約3,800億港元)增加至4.98萬億盧布,而安全開支的增幅亦高達50%。配合俄羅斯此前增加武裝部隊人數近三成、大規模調整軍區等軍事結構的決定,也可見普京長期投入烏克蘭的決心。
雖然此刻普京的烏克蘭戰爭依然被稱為「特別軍事行動」,但經過去年9月至今的種種策略變動之後,俄羅斯已進入了實際上的戰爭狀態,如今俄軍發起的攻勢正正是新局之下俄方的「小試牛刀」。
為了「試刀」,普京1月就再一次陣前換將,以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Valery Gerasimov)取代在任才剛3個月的「末日將軍」蘇羅維金(Sergey Surovikin)作為對烏作戰總指揮。格拉西莫夫的上任,帶來了多種轉變。
陣前換將的策略轉變
9月以來,俄羅斯的在烏軍事行動某程度上是轉交到國防部以外的軍事力量手上,當中包括車臣軍隊、華格納僱傭兵團等,而蘇羅維金本來就是這兩支部隊的領袖所支持的將軍。如今,格拉西莫夫取代蘇羅維金,其實就是普京將對烏軍事行動重新交回國防部手中的佈局——畢竟,要長期作戰,總不能靠指揮架構不清,甚至主要依賴在獄中募兵的非正常部隊。
格拉西莫夫上任後,俄軍就命令軍人必須剃鬚,引來車臣領袖卡德羅夫(Ramzan Kadyrov)對其歧視穆斯林士兵的公開批評;不知是自願還是非自願,人稱「普京廚子」的華格納軍團領袖普里戈津(Yevgeny Prigozhin)也日前也宣布了不會再從監獄募兵。
除此之外,在蘇羅維金主軍之時,俄軍擺出來的是全面的守勢,在烏克蘭各地的俄控區前線佈置阻礙敵人坦克推進的混凝土「龍牙陣」,幾乎只留巴赫穆特一處前線任由華格納軍團對烏猛攻。格拉西莫夫掌軍之後,俄烏對峙前線的俄軍攻擊就幾乎馬上有了明顯的增加,轉守為攻之勢路人皆知。
而在因雙方人員大增死亡而被稱為「絞肉機」的巴赫穆特,華格納軍團不計死傷、將一座座建築物經血戰慢慢打下來的前線推進手段,也似乎變回過去俄軍在盧甘斯克進攻北頓涅茨克(Severodonetsk)等城市所用過的策略,即以大炮打擊為主嘗試截斷市內烏軍的陸上補給路線,再從容擊潰或擊退市內軍隊。
從過去一年的戰爭情勢來看,此等戰術甚為有效,但其缺點是進展緩慢,在戰前人口不足10萬的北頓涅茨克,俄軍的進侵就花費了一個半月時間,而當時烏克蘭還沒有美國海馬斯(HIMARS)多管火箭炮、法國凱撒(CAESAR)自走炮等武器支持。
從長遠戰略來看,時間有可能真的是站在對烏堅決到底的俄羅斯一方。但從戰場上的策略性考慮來看,時間卻有可能是站在烏克蘭一方。
趕在歐美軍援之前?
歐美國家本年以來已密集宣布了一系列重大對烏軍援,從榴彈炮、裝甲車,到步兵戰車(IFV)、主戰坦克(MBT)都有,美國也決定提供可在海馬斯發射、射程卻比原有供烏彈藥遠一倍的陸射小直徑炸彈(GLSDB),幾乎足夠烏克蘭攻擊到克里米亞半島以外的每一吋俄佔烏克蘭領土。
同一時間,美國也正為烏克蘭提供聯合兵種作戰訓練,好讓烏軍能有效將這些武器在戰場上互相配合使用。
隨着時間推移,烏軍將會變成一個愈來愈難纏的敵人。也許是出於這個考慮,俄方才會在此時發動攻勢,以趕在歐美主戰坦克等軍援出現在烏克蘭戰場之前。
如果俄軍在策略上沒有突破性的轉變,其「一周年攻勢」很可能將會是去年4月至6月頓巴斯之戰的重演,以俄軍緩緩推進、烏軍緩緩退守為主調。以幾個月時間的維度來考慮,到本年初夏,俄軍若能奪得頓巴斯盧甘斯克、頓涅茨克全境,已經算得上是非常樂觀的戰果。
這當然尚未及得上去年9月透過「公投入俄」的四州土地,卻將能給予普京一個宣稱勝利休戰的下台階。不過,這一次俄軍攻勢能否造就這個機會,而普京又會否把握這個機會,也是未知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