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印加強對華檢測,法德澳認為不合理,如何看待這樣的爭議?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各國對中國疫情呈現不同的態度。美國、日本、印度、意大利、韓國等對中國入境人員加強了檢測。而德國、法國、葡萄牙、挪威、澳洲、菲律賓等國家則認為對來自中國的旅客進行篩查和限制是不合理的。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12月29日發Twitter推文稱,由於中國冠病數據的不透明,一些國家為應對中國疫情出台的限制措施是「可以理解」的。

我們該怎麼看對待中國疫情截然不同的態度,到底誰對誰錯?筆者的觀點並沒有改變:對從中國入境人員加強檢測的國家並不是在糊弄自己。

韓國新冠肺炎疫情:圖為2022年12月30日,旅客行經韓國仁川機場的新冠病毒檢測中心的宣傳裝置。(AP)

無論是加強檢測還是不採取措施,都是各國綜合研判做出的選擇。有的國家認為沒有必要,因為在中國流行的毒株在當地已經流行過,當地已經形成了對這些毒株的群體免疫,從中國入境的旅客不足為懼。

而有的國家則認為要阻止病毒傳播,警惕病毒變異,因為新冠病毒並非「變無可變」,從病毒學的角度出發,新冠病毒變異還遠沒達到飽和。上述兩種觀點分歧分歧恰恰說明,對於如何防控新冠疫情各國並沒有統一的標準。

每個國家的國情不同,採取的措施自然也不同。過去三年中國的防疫措施,是全世界最嚴厲的措施之一,曾經在國際社會引發重大爭議,但中國採取那樣的措施是從保護中國人的生命需要出發的,避免了致死率較高的原始毒株和Delta毒株在中國的大面積傳播,是符合中國需要的。

中國取消入境限制後,法國駐華大使館發聲,表達對中國民眾的歡迎。(資料圖片)

以己度人,中國有權在過去三年堅持嚴格入境隔離措施,其他國家在中國放開管控後也有權利採取措施保護本國的民眾。無論措施如何,各國的出發點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最大可能捍衛本國利益。

人類對新冠病毒的認識,對其變種的認識,是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的。人們能做的是面對各國不同的措施,保持一種理性的態度,不要動輒上綱上線到政治鬥爭,更不應該單純站在本國立場,基於本國判斷,來指責他國不正確。

正如中國過去三年堅決反對外部對中國防控政策說三道四,現如今無論是中國還是其他國家,都應該秉持基本的合作精神來應對疫情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