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亞利桑那,聲勢浩大的台積電上機典禮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美國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周二(12月6日)舉行台積電設備到廠典禮,首批機台搬進耗資120億美元(162.8億新元)的新工廠。

這場典禮聲勢頗為浩大,規格為台積電有史以來之最。不僅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總裁魏哲家和董事長劉德音出席典禮,美國總統拜登以及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也將到場。聯合新聞網報道,台積電還邀請供應商和官員出席,初估與會人數將高達900人,場面非常盛大。

受邀嘉賓中,還有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Tim Cook)、晶片製造商美光首席執行官梅洛特拉(Sanjay Mehrotra)和英偉達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勳(Jensen Huang)等美國著名商業領袖。

台積電是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廠商。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廠原計劃生產5納米晶片,在美國客戶的要求下升級為4納米工藝並將於2024年量產,2026年將引入台積電最為先進的3納米晶片製程。

12月6日,美國總統拜登視察台積電於亞利桑那州晶圓廠的廠址。(Reuters)

台積電已經開始建設第二階段廠房,可作為第二座晶圓廠。路透社6日報道,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工廠的投資總額將加碼至400億美元,這是台積電在台灣以外的最大投資,也是美國曆史上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之一。

拜登親赴台積電設備到廠典禮,顯見美國政府對台積電亞利桑那廠的重視。半導體已成多國重要的戰略物資。在全球地緣政治日益激化下,各國政府皆將「製造在地化」列為最重要的政策目標。

台灣《數位時代》報道,對美國而言,將先進製程晶圓廠納入美國本土,對供應鏈的韌性有無以倫比的重要性,因為許多先進創新科技都必須依賴先進半導體,更重要的是美國國防科技,也必須要使用先進半導體制程。

這場聲勢浩大典禮也代表着美國對製造業復興的期望。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在為星期二準備的致辭中就提到:「把台積電的投資帶到美國是一個精妙的大手筆(masterstroke),是足以改變半導體產業的遊戲規則的發展。」

不過,台積電在措辭上對於在美建廠的前景頗為保守。

該公司上個月在給美國商務部的一封信中,列出在美國建立生產線面臨的六個問題,並指出在美建廠的真正障礙是建造和運營的比較成本。台積電提出,鳳凰城晶片廠面臨一系列建設成本和項目不確定性,相比之下,在台灣建造同等級的先進邏輯晶片廠,資本密集度比美國要低得多。

「千名精英工程師」舉家遷美激起千層浪

但是另一方面,為了全力以赴地推進這個項目,台積電正在派任大量工程師趕赴美國廠區。據台灣商業周刊11月17日報道,11月初一群台積電員工攜家帶眷舉家搬遷飛赴美國鳳凰城。第一班包機大概運送了300名員工,他們都是半導體業的關鍵人物。未來幾個月還有六架包機,將總計逾千名工程師與其家人陸續送至美國。

由於遷移到美國的工程師數量較為龐大,甚至還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當地的房地產熱潮。台媒在美國鳳凰城內了解到,鳳凰城鹿谷近三分之一的住戶都是台積電的員工和家屬。台積電員工們居住的社區,被稱之為「台積村」。「台積村」離台積電的廠區車程不到五分鐘,社區內部的別墅外觀時尚,內部設施齊備,有健身中心、燒烤攤、游泳池和寵物專屬的洗澡間等設施。

據三立新聞報道,當地一家地產公司的總裁張聖儀透露,「台積村」裏的租屋需求大增,租金行情水漲船高,想租都租不到。這裏186平米(2000平方英尺)的獨立房屋,在2020年平均價格在大概35萬到45萬美元之間,自從台積電宣佈建廠之後,已經漲到大概55萬美元。

12月6日,台積電上機典禮上,美國總統拜登(左)與台灣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握手。(AP)

在美國升息,全美房市下行的大環境下,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房地產市場火熱,從側面印證了台積電員工遷居美國的數量之龐大。

對此,台灣內部傳出了一些批評聲音。部分專家和輿論認為,此舉是「半導體供應鏈『去台化』」,「美國正在掏空台灣半導體人才」。風傳媒就以「台灣半導體史上最大人才遷移」來形容台積電工程師出走美國。

據風傳媒報道,台積電人資啟動兩關面試,審查合格者才可接受外派重任,而赴美的員工,挑選的都是經驗豐富的資深工程師。曾參與甄選的員工透露,去美國至少要過兩關,需要兩位副理級主管推薦。

媒體人陳鳳馨評論說,也許1000人對於共有10幾萬工程師的台積電來說,似乎並不是很多,但這一批人是最頂尖的工程師。需要警惕的是,台灣缺少自然資源,也沒有廣大市場,唯一有的就是人力跟人才。基於地緣政治的緊張,各國來台灣挖角人才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台灣工程師一批批去美國,讓社會和經濟會面臨「慢性失血」的危機。

台積電的態度

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今年4月以嘉賓身份在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發表談話時說,美國增加本土晶片的產量是昂貴浪費、徒勞無功之舉,因為美國晶片製造業沒有擴張和成功所需要的人才庫,而且在美國製造的成本令人望而卻步。

張忠謀曾說過,美國試圖增加本土晶片產量是昂貴浪費、徒勞無功之舉。(Reuters)

不過,台積電目前一系列投資建廠的舉動,似乎和公司和創始人的態度相悖。

有評論認為,台積電在美國建廠面臨着政治壓力,創始人和公司的措辭,是為了反向向美國政府施加壓力,以爭取更多的補助。也有分析稱,在美中關係緊繃時期赴美設廠,加深與美方及美國客戶的關係符合政治考量,也有利大客戶蘋果及英偉達開發新產品。

台積電給美國商務部的信,強調建造和運營的成本高。值得一提的是,這封信是就美國晶片補貼計劃徵求公眾意見所作出的回應。而張忠謀發表「在美生產晶片昂貴浪費且徒勞無功之舉」的較為嚴厲的言論時,正值美國520億美元晶片補貼制度沒有取得進展之際。

日本經濟新聞引述行業人士分析說,台積電進駐美國是在2020年5月,兩年過去後,晶片補貼法案還沒有下文,因此張忠謀是藉此機會向美國政府施壓。在張忠謀看來,鉅額補貼是進駐美國的條件。

2021年10月,張忠謀在台北發表演講,反擊競爭對手英特爾關於美國的補貼應優先提供給美國企業的言論。張忠謀當時指出,美國已很難重新成為過去那樣的半導體產業強國。日本經濟新聞認為,台積電關於在美建廠的保守言論,也是為了向美國政府爭取補貼。

作為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廠,台積電在半導體產業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從台灣走出來的業界翹楚,它註定要承受來自中美的政治壓力和提升台灣競爭力的重任。面對地緣政治風險和多方壓力下,巧妙地迂迴表態,為自身爭取利益最大化,絕不能只靠晶片片技術。正如日本經濟新聞所說,台積電獨特的「口頭施壓」,也是一門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