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拜會|拜登「五不四無意」升級 G2「矛盾」仍大於「利益」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拜登與習近平在G20召開前夕在印尼峇里島會面,這是拜登就任總統以來兩位領導人的首次面對面會晤。會面開始時,習近平笑臉相迎,拜登一路小跑入場,兩人像老朋友一樣互相問候。從雙方公布會晤情況看,兩人謹慎承諾改善美中關係,避免直接衝突。在三個多小時的會談裏,他們承諾將付出更多努力來修復這段處於幾十年來最低谷的關係。他們「嘴巴」上認為,雙方都不希望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競爭」演變為「衝突」,但我們都知道,中美在多個領域的「衝突」都還在發生。

拜登描述了一個與中國打交道的新框架,他表示,美國將「繼續與中國進行激烈的競爭」,但這種「競爭不應轉向衝突」。習近平則對兩國關係當前的發展方向表達了更多不滿,稱其不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國際社會的期望。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方通稿中,語氣是教硬的,也推測這是會談時的語調——習近平講話很「温和」,內容卻很「硬」。中國一直是在中美關係中爭取主動那一方,而美國經常是說到不做到。而美國的民粹政治正在迎合這種戰略,逐步陷入泥淖中。

11月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度尼西亞峇裏島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晤。(新華社)

拜登在會晤中將此前「四不一無意」(不尋求與中國打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獨,無意與中國發生衝突)的承諾再次進行擴展升級,提出了「五不四無意」——美國尊重中國的體制,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通過強化盟友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也不支持「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美方也無意尋求同中國「脱鈎」,無意阻撓中國經濟發展,無意圍堵中國。

正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美國擺出姿態是不夠的,也必須拿出實際行動,不然中美關係就只能「温水煮蛙」。

但講回來,我們對於中國關係究竟有怎樣的期待?要知道,中美在未來20-30年內都將處於結構衝突期,這是必然的。其性質事實上跟「冷戰」、「修昔底德陷阱」沒有本質上的分別。縱然再承諾「不尋求與中國打新冷戰」,這也是事實。之所以中美關係如同「新冷戰」,類比於「修昔底德陷阱」,在於中美的結構性矛盾源於「老大」對崛起的「老二」之不信任和敵意。西方依然是活在權力格局中,這種權力格局容易演變成力量的衝突。

這與當年美蘇、英德、英西一樣,是原有的戰略佈局、軍事、政治、經濟利益受到了挑戰,是「慾望和恐懼」相互摩擦所產生的結局。既存霸權國家是既有秩序的最大受益者,而中國這樣的新興國家的崛起必然改變以權力博弈格局為主導文化的「政治」。

當然,中美關係也不同於「修昔底德陷阱」:一是在於所有前例都沒有今天中美這般緊密的經貿、社會、科技交織,從來不存在今日「互惠互利,難以割捨」的共生關係。二是兩國之外,全球經濟佈局也已緊密相連,「在認識到分歧的同時以和平手段尋找共識」已經成為國際普遍接受的原則。

確實不應該以「修昔底德陷阱」、「新冷戰」來「包裝」當下中美關係:愈是這樣包裝,人們便愈會簡單為中美貼上「必有一戰」的標籤,乃至陷入自我催眠和自我實現,這無助於兩國關係的改善。要找到兩國關係的一種全新的論述。

曾經,中方給的是「新型大國關係」,說白了,就是摸着石頭過河的未知,但卻又隱約知道是一種「新型」大國關係。在經過這些年打交道下來,不再是「未知」,而是就是G2,所以近年來較少再提及「新型大國關係」。

那麼,新世紀的G2如何定義?顯然,還沒有找到一個準確的論述。今次,習近平和拜登達成:「美中應向世界展示,雙方能夠管控分歧,避免由於誤判或激烈競爭導致滑向衝突對抗」。

11月14日,習近平在印尼峇里島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晤。會晤結束後,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向媒體介紹情況並回答了提問。(中國外交部)

事實上,2008年以後,中美關係的天秤進一步倒向「矛盾衝突」。美國愈來愈多的人判定自身從中美關係中所獲益處少於所承擔的害處,這當中亦包含一些對國內經濟問題的錯誤歸咎,認為美國自身經濟結構問題的源頭在於「中國搶了美國工作」,認為美國企業既往在華營利方式有損於美國保持技術優勢等等。體現在現實中的徵兆包括:美國重返亞太,加大對華遏制,共和黨對華態度全面鷹派化,民主黨對華態度也步入內部分歧。

近幾年來,中美綜合國力差距進一步縮小,中國發展階段決定其愈發走向世界,握有愈來愈多的規則制定權,中國企業在各產業逐漸形成優勢地位,乃至在部分產業形成絕對領先地位,結果是中美「矛盾衝突」因素明顯蓋過「互相利益」。以特朗普2017年上台, 2018年發起對華貿易戰為標誌點,兩國進入新階段,摩擦愈發頻繁,愈發激烈,也是從那時起,「中美難逃一戰」的說法變得不再那麼危言聳聽。而後拜登上任,事實上並未發生變化。

中美貿易戰從2017年持續至今,圖為2019年6月29日大阪G20峰會期間,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AP)

中美關係的本質,是「矛盾衝突」和「相互利益」,如何管控基本上是這兩種關係之間的多層聯繫性關係格局,是相生相剋的作用所在。若是「矛盾衝突」的因素高於「相互利益」,那麼兩國的紛爭、摩擦和敵意就會增加,反之亦然。

這兩個因素從來都一直存在於中美關係裏,不斷變換主次,共同作用、裏外共振。如今只要中美綜合國力差距進一步縮小,中美關係的天秤進一步倒向「矛盾衝突」就不會變。也就是說,固然「相互利益」很大,但「矛盾衝突」仍大於「利益」。

拜登稱,「美方認同應確立指導美中關係的原則,可由雙方團隊在已有的共識基礎上繼續談下去,爭取盡早達成一致」這也一句實話。言下之意就是,「相互利益」很重要,但「矛盾衝突」仍大,目前仍未就「矛盾衝突」有共識,但因為「相互利益」具備共識基礎,我們繼續努力。但我們都知道,這個「矛盾衝突」是結構性的,無法解決,只能留待時間和歷史車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