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軍哈爾科夫突進未止 俄烏戰爭走向的四大看點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烏克蘭軍隊近日以「聲東擊西」之局在平靜久矣的第二大城哈爾科夫(Kharkiv)以東發動猛攻,從俄軍手中急速奪回3,000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比俄軍4月以來的推進規模還要多。在前線失守之際,莫斯科卻在9月10日放煙花慶祝建城875周年,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還主持了歐洲最高摩天輪的啟用儀式。尚不是「戰爭」的「特別軍事行動」似乎尚未有嚴重影響到俄羅斯民眾的生活日常。

對於烏軍的突進,俄羅斯國防部則指俄軍的撤退是其策略的一部分,聲言為實現解放頓巴斯(Donbas)的特別軍事行動目標,俄方決定「重組」巴拉克列亞(Balakliya)和伊久姆(Izyum)的俄軍,以增加頓涅茨克(Donetsk)方向的努力。克里姆林宮到周一(12日)則表明俄方將會繼續在烏軍事行動,直至其所有原訂目標都達成為止,並指普京與軍方有持續、全天候的溝通。

正如3月底從基輔周邊撤軍,又或者6月底的蛇島撤退一般,俄方往往將戰場上的失利包裝成其主動作出的策略決定。從基輔撤軍以集中烏東頓巴斯攻勢的說法至少是合理的。但這次撤軍與從蛇島撤軍一樣卻全無策略合理性可言。

9月5日與12日哈爾科夫周邊烏控區的差距(藍色地帶)。圖中紅色道路為俄軍的陸上運輸通道。(ISW)

目前,頓巴斯地區有大約九成土地已在俄軍控制之下,只餘頓涅茨克的部分土平尚未收復。這裏的戰線大概有三線:一是烏控區東緣的謝韋爾斯克-巴赫穆特(Siversk- Bakhmut)防線(下稱「SB防線」),二是烏控區北部的斯拉維揚斯克-克拉馬托爾斯克(Slovyansk- Kramatorsk)的姊妹城(下稱「SK姊妹城」),三是俄控頓涅茨克市的西緣外圍地區。兩個多月來,俄軍在這些戰線之上只有極緩慢的推進。

此刻俄軍在哈爾科夫一線失守的地區,則是支援「SK姊妹城」前線的關鍵陸上鐵路運輸要地。在俄軍數月前轉向頓巴斯之後,其之所以依然堅守哈爾科夫州整個東部,就是要建立起從俄國領土能透過鐵路經庫普揚斯克(Kupiansk)接上伊久姆的陸路補結線。從庫普揚斯克及伊久姆等地撤走,則無異於放棄一部分對頓涅茨克烏控區的進攻,與俄國國防部為增援頓涅茨克方向的說法有明顯落差。

在哈爾科夫失利之後,俄烏戰爭的走向有四個值得留意的地方。

烏東頓涅茨克形勢圖。圖中綠色部分為SK姊妹城,黃色部分是SB防線,圖下藍色位置為頓涅茨克市。(liveuamap)

一、烏軍突進終何點在?

目前,烏克蘭軍隊在哈爾科夫的推進仍未中止,俄軍已經退守到南北向的奧斯基爾河(Oskil River)的東岸,憑河據守。在二次大戰期間,蘇軍就曾據守此河之東,以大砲緩阻納粹德軍推進。但烏克蘭方面的消息稱,奧斯基爾河以東約40公里的俄軍也正在撤走,似乎沒有以河流為守備天險之意。

如果烏克蘭能成功越河推進,俄軍既有的盧甘克斯州(Lugansk)土地將受到嚴重威脅。

而在伊久姆一線,烏克蘭軍似乎也正在對頓涅茨克北部城市利曼(Lyman)展開攻勢,配合SK姊妹城的烏軍向北推進。如果利曼失守,這道俄軍經營數月的頓涅茨克北部戰線將會完全崩潰。

這次攻其不備造就的烏軍推進到底能推到哪一點,未來數天大概就有眉目。

烏軍推進到奧斯基爾爾河東岸,奪得庫普揚斯克(Kupiansk)和伊久姆(Izyum)等交通要地。圖中淺藍方格處為正被烏軍攻擊的利曼。(liveuamap)

二、南部赫爾松會否出現突破?

對於這次突進,普遍分析認為這是烏軍「聲東擊西」策略的成功。過去兩個月,烏軍一直公開部署針對南部赫爾松(Kherson)的反攻,導致俄方對該城大量增兵,而烏軍自8月底開始更聲言正式展開攻勢,並在戰場上增大了攻擊。豈料烏軍的真正目標竟是位處遙遠東北部的哈爾科夫。

烏方「聲東擊西」的成功,當然是反映出俄軍情報能力的不足。但這種「聲東擊西」也有可能是一種「兩線互補攻擊」的策略,目標是要讓俄方有限的軍事資源不知要往何處投放。

根據烏克蘭赫爾松地區軍事組織的消息,在大約兩周的反攻以來,烏克蘭在前線推進4至12公里不等,奪回超過500平分公里的土地。目前,位於第聶伯河(Dnieper River)以東的赫爾松市及其周邊地區與河東俄控區的陸路補給,早已被烏軍的炸橋行動中斷。烏軍也似乎有了緩緩推進的勢頭。

雖然俄方消息指出烏軍在赫爾松一線折損慘重,但跟烏克蘭此前在頓巴斯的形勢一樣,如果俄方未能中止烏軍的緩進,這將繼續分薄俄方軍力,甚至破壞烏克蘭南部俄控區的相對穩定。

截至9月12日的赫爾松戰事形勢。圖中可見烏軍正企圖在中間突破,南北截斷在第聶伯河西岸的俄軍。(ISW)

三、頓巴斯俄軍能否衝破防線?

目前,哈爾科夫的失利並沒有阻礙俄軍針對頓涅茨克烏控區東緣「SB防線」(對謝韋爾斯克-巴赫穆特防線)的地面進攻。如果此久攻不下的防線能有突破,對俄軍奪取頓涅茨克全境的軍事目標將有重大助益,使之能由巴赫穆特沿公路從SK姊姊城的南部發動攻擊。

哈爾科夫的失利之後,當地俄軍領袖據報被炒,由主持頓巴斯進攻的俄羅斯中央軍區總司令拉平(Alexander Lapin)接手。從拉平此刻並未緩減對SB防線的地面攻擊的事實來看,這一條戰線基本上已變成了俄軍攻擊的唯一主力所在。

不過,烏軍在謝韋爾斯克所在的頓涅茨克北部也展開了反攻,靠近7月初被奪的盧甘斯克南部城市利西昌斯克(Lysychansk)。如果此處讓烏軍打開缺口,不只是俄軍攻勢無從談起,上述的利曼城也有可能陷入被烏軍兩面圍攻的劣勢。

9月11日,哈爾科夫一處供電設施被俄軍飛彈擊中。(AP)

四、普京會否升級戰事?

一直以來,俄方之所以將對烏入侵定義為「特別軍事行動」,一方面是要減少戰爭對於俄羅斯一般民眾的影響,另一方面也顯示出普京對長遠戰事的信心——當戰爭無了期地拖延下去,歐美最終會喪失援烏意志,而失去了西方支援的烏克蘭當然就是俄軍的囊中物。

烏軍在哈爾科夫的推進,某程度上向西方證明了烏方有能力在戰場上局部擊退俄軍,展現出歐美的軍事投資是有回報的。這將使西方對援助烏克蘭更有耐心。同時,在歐盟的政策準備之下,歐洲本年冬天大概不會出現能引發社會動蕩的能源危機。此等形勢的轉變,可能會使普京重新考慮其「特別軍事行動」的策略,轉而追求更為迅捷的勝利。

9月10日莫斯科慶祝建城875年的煙花匯演。(AP)

戰事升級至少有三個可能性。一是全民動員,正式對烏開戰,至少去除前線兵員不足的問題。不過,從這近八個月的戰爭來看,人員的增加未必能助俄軍迅速推進。

二是對烏克蘭民用設施進行集中攻擊。在撤退之後,俄軍的導彈攻擊就曾兩度中斷哈爾科夫市的水電供應。如果俄軍集中攻擊烏克蘭全國的民用設施,維持不了基本民生需求的烏克蘭政府將會失去長遠反攻的意志。不過,俄軍有沒有能力針對烏克蘭全境作出持續的攻擊值得質疑;而且開宗明義地攻擊民用設施,也有引來西方加大對烏支持的風險。

三是用大殺傷力武器對烏克蘭進行警示性的轟炸,當中包括使用較具針對性的策略性核武的可能。有俄國右翼人士就呼籲莫斯科對黑海西緣、具有戰略價值卻無人居住的蛇島進行核攻擊,以作對烏警告。不過,動用大殺傷力武器,甚至核武,始終要跨越一條道德紅線,有引起國際上原本保持中立的國家倒向歐美的風險。

對於普京的難題是,如果「西方最終停止援烏」的如意算盤敲不響,俄方要在烏克蘭達至體面的戰爭成果,就不得不選擇一條成效不明、風險甚高的戰事升級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