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攤牌|中美必有一戰嗎? 關鍵是誰在主控
中美必有一戰嗎?其實早在5年前,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剛剛任命他的國家安全委員會成員班農(Steve Bannon)就曾放言:中美之間「5至10年在南中國海必有一戰」。
去年年底,據美國霍士新聞報道消息,羅納德·列根研究所(Ronald Reagan Institute)最新發布的一份民意調查報告顯示,其中有兩項數據不容樂觀,分別是「美國頭號威脅」與「中美爆發戰爭的可能性」,過半美國人認為中國是美國目前面臨的「頭號威脅」。其中美國兩黨人士中大多數受訪者都擔心中美兩國開戰的可能性。
羅納德·列根研究所2018年的調查數據顯示,僅有21%的美國民眾認為中國是「頭號威脅」,有30%的民眾認為頭號威脅是俄羅斯。而到了2021年,支持這一看法的美國人達到了52%,相比2018年急劇躍升,還有71%的調查對象認為中美未來很可能爆發戰爭。
中美究竟多大可能性會爆發戰爭?正如在《中美攤牌|時間未到 何時會攤牌?》中所提到,中美關係的本質,是「矛盾衝突」和「相互利益」。具體該如何管控「矛盾衝突」與「互相利益」的平衡,是會否終有「一戰」的關鍵所在。
但,美國決策者如今根本不以相剋相生的「主次關係」思維理解中美關係的本質,預估未來相當一段時間裏也不會。
首先是政治原因:國內選情因素、政治決策受社會輿情所影響、受限於選民水平、「新冷戰」的政治正確氛圍,綜合國力大於中國,當然也源於骨子裏的傲慢,這些都令得美國沒有也不會積極管理美中關係的意願。
其次是文化原因:認為迥異的文化難以共存,對異於自己的價值體系有敵意,難以接受「和而不同」。認為自身制度價值觀是普世價值,面對不採取自己制度和價值觀的中國,就判定「中國是錯的」。
在歷史角度看,西方歷史上較難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美國都是以勝利者自居,理所當然的所以就認為自己能夠「勝」過中國。
反觀中共決策者則是更為積極的以「矛盾衝突 vs 相互利益」的主次關係思維來評估中美。看回過去一段時間北京處理中美關係時的方式,一目瞭然。這也就決定了中美之間,在主動管控分歧,為避免跌入「修昔底德陷阱」而盡心的一方是中國。也就是說,中美是否有「一戰」的關鍵在於北京。當美國每每試探底線的時候,北京會如何主動管控,如何以「矛盾衝突 vs 相互利益」的主次關係思維來評估,就非常關鍵。呼籲中方各機構體系應繼續落實這種思維,盡量有效「管理」美國,管理中美關係。
2013年10月3日,習近平在印尼國會的演講時引用「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是對周恩來在亞非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的外交精神的張揚。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語出民族英雄林則徐的一副自勉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任兩廣總督時,自撰此聯並懸於政事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核心關鍵是「無欲則剛」。如何讓中國對西方世界無所追求、無所想象,就能更好的忍讓和妥協。「無欲」就是這個意思,不用擔心丟臉,更不會忌憚。而當中國對西方世界無所寄望、無所顧慮,就能更好發揮震懾和管控。「則剛」就是這個意思,因為已經考慮足夠,甚至包容了對自己的損傷。
今天中美之間的情況就是,美國認為戰略佈局、軍事、政治、經濟利益都受到了挑戰,是「欲望和恐懼相互摩擦」所產生的結局。越是這樣,中國就越需要「忍讓和震懾」。
「忍讓」,是指用巧勁,該忍則忍,該緩則緩,該讓利則讓利,避免過度激怒美國。但又不能鼓勵其繼續冒進,需要進一步加深中美的互惠互利和相互依賴度。而「震懾」,則是類似與美蘇當年以地緣和軍事能力維持的緩和。所不同之處在於,當年僅僅依賴地緣和軍事能力,而今天則包括科技、貿易的相互依存。中國在中美貿易戰中的不亢不卑很好體現了這種「震懾力」。如果能更好管理中美貿易關係,就能很好平衡中美經濟關係,一段時間適應之後,中美之間關係的平衡點會有所提升。
當然,最為關鍵的前置條件是「不動如山」的做好自己。任何國與國博弈的焦點都是在自己身上,自己的體質是任何衝突首先應該關注的。如果中國自己內部穩定,強身健體、強國富民,就必然具備長期鬥爭的底氣。中美和中西之間的任何博弈都會是長期的。
如果一定要問,中美開戰的可能性有多大?在未來一個無限長的時間尺度上,任何事情可能發生的概率都是100%,只要不給出具體的日期。如果只是如此問,答案自然是100%。但如果加上一個時間尺度,比如說5年。只能說戰爭風險在不斷加大,但其實中美雙方都在儘量避免「熱戰」的可能性。
對中國來而言,必須承認,中國是過去幾十年世界和平的最大受益者,從這一點上來說,完全沒有必要主動去破壞這種有利的發展狀態。雖然以往也有抗美援朝戰爭、中印自衛反擊戰、珍寶島戰役、越南戰爭等等,但但凡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中國每次打仗都是為了贏得和平,以戰促和。在決定要進行這些戰爭之前,也都是極其克制的。往往都是利益被侵害,一忍再忍,中國外交方面也是三令五申嚴正警告,最後迫不得已發起自衛反擊戰。
在和平的框架下進行的競爭,無論是經濟、科技還是軍事,中國都是獲利者。而且照目前的情況看,即使是有美國的圍追堵截,也有部分國家玩下三濫手段,但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依然保持着正向增長。也就是說,在和平的框架下,大大方方的較量,中國是不懼怕任何競爭的。
對美國來說,建國兩百多年來美國多數時間都在不同的戰爭之中。仔細分析這些戰爭,也能發現一些規律。除了獨立戰爭、太平洋戰爭和朝鮮戰爭,這種關乎核心利益和國土安全的事,美國幾乎沒有和任何一個GDP前十五的國家打過仗。就連伊朗,美國都沒親自動過手。最多也就是搞一搞代理人戰爭,弄一弄顏色革命。所以說,除非是亡國滅種和核心利益,美國其實並不會和世界上的大國發生戰爭。
但是兩個大國之間不直接發生戰爭,不意味着不會有衝突。代理人戰爭或者是低烈度的摩擦很有可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