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或於訪問哈薩克後出席上合峰會:今年上合有兩大「看點」

撰文:劉燕婷
出版:更新: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新聞(Sputnik)引述,哈薩克外交部發言人斯馬迪亞羅夫(Aibek Smadiyarov)於9月5日表示,應哈薩克總統托卡耶夫(Kassym-Jomart Tokayev,又譯作托卡葉夫)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9月14日出訪哈薩克,期間計劃簽署一系列合作協議。

由時間與地點的特殊性來觀察,此一新聞具有兩個重大意義。

第一,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實施「動態清零」政策,習近平一直未曾出國訪問,前次離開中國大陸,還是2022年6月30日至香港出席回歸慶典。故若此次出訪成行,將是習近平自2020年1月出訪緬甸後,近兩年多來的首次出國行程。

第二,今年的上海合作組織(簡稱上合組織)年度峰會,將於9月15日至16日在烏茲別克斯坦第二大城撒馬爾罕舉行。早在8月19日,《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便曾引述消息,稱習近平或於9月前往中亞,親身出席上合組織峰會,並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又譯作普丁或蒲亭)會面。故若哈薩克外交部所言是經過確定的消息,大體可以確定習近平將親自出席上合組織峰會,並有高概率進行繼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奧開幕後,中俄元首的首次線下會晤。

然而截至9月6日,北京尚未證實習近平對哈薩克的訪問,中國外交部也沒有立即回應置評請求,上合組織成員國官員亦曾對《華爾街日報》表示,習近平究竟是親臨會場或線上與會,其實尚未確定。故此次哈薩克外交部的聲明有多少重量,或許尚待中方表態驗證;習近平又究竟會以何種形式參與上合組織峰會,又是否會進行中俄元首線下會晤,也尚需時間觀察。

但儘管如此,今年的上合組織峰會仍有兩大「看點」,值得關注。

2017年6月8日至9日,上海合作組織元首會議在哈薩克首都阿斯塔納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京等國家元首都有出席。(AP)

擴員潮:伊朗與其他國家

第一,是上合組織的再擴員。

回顧過往,上合組織成立於2001年,創始成員國為中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和烏茲別克六國,並在此後兩度擴員:2017年6月,印度與巴基斯坦一同加入上合,是為第一次擴員;2021年9月,上合宣佈啟動吸納伊朗成為上合組織正式成員國的法律進程,伊方將在履行相應的法律程序後,正式成為第九個成員國,是為上合組織的第二次擴員,也是伊朗自1979年革命以來,首度正式加入國際組織。

從伊朗的立場觀之,其希望能通過加入上合組織平衡西方壓力、擴展歐亞空間,同時找尋區域安全、能源和經濟上的新合作可能,以衝破西方制裁的重重包圍;此外,伊朗也擔憂敵對的中東國家會率先加入,導致自己被歐亞大陸孤立,故希望能搶先一步,如此一來便能在土耳其、沙特、埃及、卡塔爾等國申請加入時,擁有一票否決權,成為外交談判籌碼。

2018年6月8日,時任伊朗總統魯哈尼抵達青島出席上合峰會。(VCG)

故在2005年成為上合組織觀察員國後,伊朗又於2008年申請成為正式成員國,卻歷時13年才得償所望。回顧其入會的漫漫長路,兩大原因堪為關鍵。

一來,上合組織顧慮伊朗的被制裁身分,不願徹底見罪西方,故於2010年的塔什干峰會上通過《上海合作組織接收新成員條例》,規定新成員必須符合「不處在聯合國制裁下」的相關條件,形同間接否決了伊朗的入會申請。直到2020年10月18日,聯合國對伊朗武器禁運終止,伊朗加入上合組織的資格障礙才告消解。

二來,如前所述,上合組織在擴員決策方面奉行一致決,而成員國長期以來在吸收伊朗問題上的立場並不一致,俄羅斯尤其持保留態度。然而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後,俄羅斯與西方的關係持續波動,伊朗也在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作川普)上台後,遭受了高強度的「極限施壓」,國際局勢促使俄伊兩國相互靠近,在共抗美國的戰略壓力下相互協作。在此背景下,俄羅斯不再強硬攔阻伊朗加入上合,伊朗也終在13年的漫長等待後,成為該組織吸收的首個中東國家。

與此同時,除伊朗外,今年的上合組織峰會或有一波擴員潮。據《環球網》8月5日報道,在7月的上合組織外長會後,俄羅斯外交部便公開表示,今年的撒馬爾罕峰會上,上合將迎來成立後的第二波擴員,除了計劃簽署關於伊朗成為成員國需要承擔義務的備忘錄外,也將簽署關於給予埃及、卡塔爾、沙特對話夥伴國地位的備忘錄,啟動接收白俄羅斯成為成員國的程序,同時給予巴林和馬爾代夫對話夥伴國地位,並會制定給予阿塞拜疆、亞美尼亞、柬埔寨和尼泊爾觀察員國地位的綜合辦法。

眼下上合組織共有8個成員國、4個觀察員國和6個對話夥伴國,如若後續發展真如俄方事前所述,意味着上合組織的下一波擴容,將往阿拉伯世界、高加索、東南亞等地多方向進行。而有鑑於此前伊朗一國的加入便耗費13年,此次會上是否討論簡化擴員流程與機制,也是觀察重點之一。

2022年7月29日,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Tashkent)舉行上合組織外長會期間,(左起)印度外長蘇傑生、哈薩克外長季列烏別爾季、吉爾吉斯外長庫魯巴耶夫、中國外長王毅、烏茲別克署理外長諾羅夫、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巴基斯坦外長扎爾達里、塔吉克外長阿斯洛夫、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張明合照。(AP)

區域安全議題:俄烏衝突與阿富汗

第二,是上合組織對區域安全議題的表態與規劃,觀察重點應是俄烏衝突與阿富汗議題。

在俄烏衝突議題上,戰事爆發至今已有半載。這場衝突引發了後續的對俄制裁、全球供應鏈衝擊,讓經濟體質孱弱、依賴對俄貿易的中亞國家深受其害。對其來說,追求外交的多元化、加深中亞區域的一體化,應是其未來對外戰略的兩大方向。

至於應對俄烏衝突的立場,由於俄羅斯是上合組織的支柱之一,中亞又是其傳統勢力範圍,故集體譴責俄羅斯的場景不可能出現;但與此同時,不論是中亞五國或印度與中國,各國政府的官方立場都是力勸俄烏和談,同時不承認烏東兩「共和國」政權,正如哈薩克總統托卡耶夫於6月17日「第25屆聖彼德堡國際經濟論壇」上的表態,「哈薩克不會承認科索沃、南奧塞梯或阿布哈茲的國家地位,這一原則也將適用於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

故在此次撒馬爾罕峰會上,上合組織應不會對俄烏問題進行過度選邊的表態,而是會呼籲俄烏雙方回到談判桌,同時強調確保民生物資的運送與支援;此外中亞五國應會額外關注如何降低與緩衝戰事引發的經濟震盪。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格羅西(中)9月2日返回奧地利維也納,向傳媒講述到烏克蘭扎波羅熱核電站視察結果。(AP)

而在阿富汗議題上,上合組織的重點應是防範中亞恐怖主義的再起與外溢,同時確保阿富汗局勢維持穩定。

早在今年8月24日上合組織成員國國防部長第19次會議上,阿富汗議題便是討論重點。俄羅斯防長紹伊古(Sergei Shoigu)亦在會上表示,俄羅斯歡迎一切解決阿富汗問題的國際倡議,中亞國家與俄羅斯的首次防長會議於今年6月在莫斯科舉行,各國同樣討論了阿富汗地區現狀和穩定阿富汗局勢的方法,「我們認為,在上合組織平台上也有必要舉行這樣的會議,會議有助於加強上合成員國執法部門協作,更何況阿富汗是上合組織觀察員國。」

此外紹伊谷亦於上合組織防長會議上宣佈一系列軍事部署與演習安排,包括俄羅斯正在提高駐吉爾吉斯、塔吉克基地的俄軍及其他危機情況應對力量的戰備水平;今年秋天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的演習將在哈薩克、吉爾吉斯和塔吉克舉行;上合組織「和平使命」反恐演習則將於2023年在俄羅斯舉行等。

故在此次上合組織峰會上,經緯阿富汗局勢應會是區域安全的重點話題,加上位於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俄羅斯使館又於9月5日遭自殺式炸彈襲擊,造成2名俄羅斯外交官與4位平民當場喪生,反恐的議題比重應會上升不少。

綜上所述,不論中國領導人是以何種形式參與,中俄又是否進行元首線下會晤,今年的上合峰會都非比尋常。

【2022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