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的這一天應該被銘記|安邦智庫
8月22日這一天應該被銘記,在這一天,歐元「正式」隕落,經過了一個很長的「高高在上」的時期,現在的歐元已經變得再度比美元更「便宜」。同時,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歐元兑美元持續貶值的態勢不會扭轉。
本文作者為安邦智庫創始人,陳功。
在面世之初,歐元兑美元曾經大幅下跌。在1999年面世時,每1歐元兑1.18美元。到了2000年10月26日,歐元兑美元曾跌到了0.8228美元的當時歷史低位。不過,隨後歐元開始經歷了一段復甦期。到了2001年初,歐元已經升到兑0.96美元。不過歐元隨後又踏入下跌期,雖然這次的跌幅較小,最低跌至於2001年7月6日的1歐元兑0.834美元,此後歐元就站穩了腳跟。
無法否認的一點是,過去的歐元,曾經是世界市場的強勢貨幣,它大致影響到5億人的經濟和財富,其推動的歐洲經濟一體化進程為歐洲經濟釋放了潛能。不過,要是與過去進行對比,歐元一路走來,主要是受益於歐洲的利率相比美國具有吸引力,這一點現在已經出現了顛覆性改變,因為美聯儲開啟快速加息,現在的利率水平已經遠遠超過了新冠疫情之前的利率。而歐洲方面,儘管歐元區的通脹率達到創紀錄水平,但歐洲央行加息仍顯得十分遲緩。這一政策差異帶來歐洲和美國利率水平快速變化,也使得歐元喪失了吸引力。
再一點就是財政赤字問題,美國的財政赤字,長期以來始終是被詬病的一個大問題,無數人預料美國的債務規模非讓美國經濟死掉不可,可問題是它就是死不了,相反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差不多已經死絕了。所以,現在美國政府的債務,已經遠不如過去那樣,被視為一種絕對的負面因素。
在歐洲,歐元區國家財政不統一,反而給歐元帶來制約,也影響了歐洲央行決策機制。歐洲央行之所以遲遲不願加息,也在於一些歐元區國家債務風險過高,擔心歐洲爆發新一輪主權債務危機。就財政問題來看,儘管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2020年新冠疫情危機之後,歐美都先後採取了量化寬鬆政策,但財政問題相對於歐洲更為迫切,影響更為直接。而此問題相對於美國而言,更像是一個「紙面風險」。這也是歐元與美元此消彼長的一大因素。
其他的因素呢?
歐洲實際與美國一樣,無論是能源危機,還是通貨膨脹,美國有的負面問題,歐洲也有。不過有一點是美國沒有的,而在歐洲卻是無法迴避的大問題,那就是歐洲正在經歷二戰後歷史上死傷最為慘烈的戰爭——烏克蘭戰爭。基於地緣政治的這場戰爭,在根基上動搖了歐元的基礎,今後雖然歐元兑美元也會有上下的波動,但趨勢確定無疑是向下的,地緣政治已經讓歐元徹底失去了相較於美元的優勢,因為整個歐洲本身都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接近失去對歐洲大陸的主導權,成為世界地緣政治的配角,而不是主角,哪怕是主角之一。
這樣的結果是很可怕的。要知道,歐元是歐盟最重要的象徵,也是歐洲對未來的期待,歐元的大貶值意味着整個歐洲國家資產的大貶值,這毫不誇張。事實上,所有的歐元資產,在今後都變得不值錢了。俄烏衝突以來,歐洲股市的總市值在半年裏減少了3.6萬億美元,縮水額度相比中國(1.7萬億美元)和美國(1.5萬億美元)明顯較為突出。歐元因為一個長期被有意無意忽略的基礎構成因素——地緣政治而被徹底動搖了,從根基上就被動搖了,歐元不再是一種可靠的貨幣,而是一種充滿風險的貨幣。
戰爭代表現在,那麼,未來的歐元又會怎樣呢?
貨幣是一種信用,在信用的世界裏面,沒有什麼比在信用面前軟弱無力更可怕的事情了。只要看看現在烏克蘭戰爭中的表現,那些作為歐元主要支柱的國家,如法國和德國,他們對於歐洲事務的真實能力以及道德水平和經濟結構隱患,在烏克蘭戰爭中暴露無遺,嚴重打擊了歐元的信用。
在最壞的情景下,法國和德國這兩個老歐洲國家,他們未來幾乎肯定會向美國要求能源支持,極端情況下甚至可能會要求某種金融援助。所以在歐元的弱勢前景面前,原來歐元的主體國家——法國和德國,既顯得無能為力,又似乎無動於衷,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作為歐洲發展引擎和穩定器的德法出現問題,經濟不景氣,則勢必威脅到歐元的長期價值和信用。所以,法國和德國對烏克蘭戰爭的現實主義態度,只會加劇歐元的貶值。很不幸,這兩個國家的政治家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出賣了自己,實際也出賣了歐洲的未來。
最終分析結論:
歐元再度跌至美元平價之下,這可能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時刻。歐元兑美元持續貶值,既有貨幣政策的差異,也有財政基礎和財政機制的差異,但最主要的因素還是烏克蘭戰爭,這一地緣政治因素摧毀了歐元和歐洲的長期基礎。歐洲和歐元的長期前景,十分暗淡。
本文轉載自安邦智庫8月28日「每日經濟」分析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