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松之戰:烏克蘭奮力一試反攻俄軍的關鍵考驗
7月12日,烏克蘭當局聲稱擊中黑海口城市赫爾松(Kherson)以東60公里和東北65公里兩個城鎮的俄軍彈藥庫,俄方則指責烏方攻擊民居和倉庫,造成至少7位平民死亡。不過,雙方似乎都同意這是烏軍利用美製「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HIMARS)所造成的打擊。
事實上,這次攻擊只是烏軍近來頻繁宣稱擊中的俄軍彈藥庫的最新一項。從這些受襲地點與烏方控制區前線的距離來看,的確有HIMARS的影子。
根據美國華府智庫戰爭研究所(ISW)的分析,俄軍在奪得烏東頓巴斯盧甘斯克(Lugansk)全州之後,已進入了「作戰暫停」的階段。這並不是說俄軍已停止攻擊,而是讓人員能夠重整和休息,卻同時繼續各種炮轟攻勢,以為未來的下一波進侵作前置準備。
爭戰的前線依然集中於烏東頓巴斯另一州頓涅茨克(Donetsk)的幾個烏克蘭城市;而位處烏克蘭東北部俄烏邊境附近的第二大城哈爾科夫(Kharkiv)一線,俄方也開展了一些攻擊。不過,這些戰線若非極其緩慢的消耗戰,就是雙方的長久爭持。而且,事實上,即使頓巴斯地區全面落入俄方手中,這也不會構成對烏克蘭的致命打擊。
大規模反攻即將展開?
更值得留意的是南方戰線赫爾松的發展。赫爾松是俄國開戰數日就馬上奪下的城市,守住了第聶伯河(Dnieper River)的黑海出口,也是俄軍在這條南北分割烏克蘭的河流西岸的唯一據點。其附近基建,對於克里米亞的供水也有關鍵影響。
過去兩個月來,烏克蘭軍隊已一直向赫爾松發動局部性的反攻,在前線取得一定戰果。踏入7月,烏方似乎已決定要發動大型攻勢,希望在形勢不如人的消耗戰中,締造首個成功大型反擊的勝利。
在剛剛過去的周末,烏克蘭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Oleksii Reznikov)就表示烏方希望召集百萬大軍作反攻。而近來美製HIMARS已開始運用到戰場之上,據報連番擊中俄軍設施,更惹起部分俄羅斯軍事評論人的關注。雷恭尼科夫就認為,烏軍在使用HIMARS之上已經通過測試。另有一些分析則認為俄方暫時未有反制HIMARS之力。
烏克蘭副總理韋列舒克(Iryna Vereshchuk)7月10日就再度呼籲赫爾松州,以及同屬南部戰線的扎波羅熱州(Zaporizhzhia)上的平民,即使要往南走向俄控克里米亞方面,也要離開兩州的俄軍佔領區。這是韋列舒克繼6月20日和7月8日之後的又一次平民撤離呼籲。
赫爾松的戰火愈演愈烈,可以從幾個方向證明。一方面,根據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全球火災監察系統,赫爾松一帶的俄烏前線正出不少異常火災情況,應該是由雙方交戰所造成。另一方面,俄烏雙方的消息都顯示,單在7月10日,烏克蘭對於一處赫爾松市俄軍基地的攻擊,就導致多位俄軍指揮官陣亡——此等消息並不尋常。
目前,美國對烏供應的HIMARS共有12台。如果烏方持續有效利用,美方不排除會加緊供應。這種被視為「賽局改變者」的武器在戰場上出現,似乎解釋了為何烏克蘭當局會希望在此時開始發動較大規模的反攻。
問題是:一種具優勢的武器,並不是戰勝的充足條件。
烏克蘭敢否豪賭?
目前,烏方主要使用HIMARS作為攻擊俄國後方軍備庫和指揮中心的武力。這只是消耗戰和擾敵戰的一部分,卻不是重新攻佔俄方控制區的全部。
據估計,烏克蘭開戰至今每日兵員死亡人數大概為100人,當中主要是以往受過訓練的部隊。此刻在戰場上的不少兵員,很可能是開戰後才拿起槍支的新兵。這一種湊合而成的軍隊,能否有效作出反攻,是一個重大疑問。眼見烏軍在訓練上的問題,英國已開始了大型的烏軍新兵訓練計劃,希望能達至每120天完成1萬人訓練的規模。
同時,面對俄軍的大砲火力,烏方到此刻也未有有效的應對辦法。即使HIMARS以至其他北約國家的火砲本身可以反擊俄國火砲,但烏方透過無人機偵測對方位置的能力經常被俄軍電子戰干擾,難以構成所謂的「殺敵鏈」。這正正是頓巴斯戰場上的情況,如果此情不改,換到赫爾松、扎波羅熱的反攻也是一樣。
而且,烏方此刻嚴重欠缺能較安全運送士兵的裝甲車,不少人員依然依賴民用車輛作交通。在反攻戰中必需的推進中,這將構成明顯的劣勢。
有分析也認為,由於歐美國家在冷戰以後已沒有進行「工業式戰爭」的準備,例如美國一年可生產的155毫米彈藥量,只能足夠供應烏克蘭數周之用。如果烏克蘭要大增西方彈藥的消耗,謀求重奪俄軍控制區的話,就有可能要面對「彈盡」的風險。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日前就表明,美國的「根本目標」是要讓烏克蘭在戰場上取得最有力的可能地位,從而使之能在未來的談判桌上擁有更多籌碼。這,很明顯不是要烏克蘭透過反攻而奪回領土,而是希望烏軍能擋住俄軍推進,迫使後者長此下去不得不停火尋求談判解決。
從近日的戰爭形勢來看,烏克蘭似乎確有意圖要對赫爾松發動大型攻擊。但在勝算不在把握之中奮身一試,若然失利,這可能會變成烏克蘭軍走向潰敗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