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遜辭英國首相 政客戲政 國家陷「民主危機」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彭博消息,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台譯強生)計劃辭去英國首相職務。唐寧街10號證實,約翰遜將向全國發表聲明。僅在數小時前,約翰遜還堅持不會辭職。截至目前,已有至少54位政府官員因對約翰遜失去信心而辭職。由保守黨副黨鞭「派對門」醜聞事件引發的英國政壇震盪持續發酵,毫無疑問,正如《每日電訊報》所稱,這場「勢不可擋的叛亂」(overwhelming mutiny)已經為約翰遜造成了「致命傷害」(mortally wounded)。

約翰遜已經創下了1979年以來的新紀錄:上任時間短,但屬下部長辭職速度最快。據悉,只有在前任首相文翠珊(Theresa May)執掌因脱歐而分裂的保守黨期間,其部長離職率接近這一水平。並且,另一個數據顯示,在7月6日一天內辭任的部長數量,比前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和白高敦(Gordon Brown)整個任期還要多。

「絕望、自欺欺人」(desperate,deluded),這是偏左翼的《衛報》對約翰遜現狀的描述。《每日鏡報》和《地鐵報》的標題更是直接借用了約翰遜當初的脱歐口號「搞定脱歐」(Get Brexit done),喊話約翰遜:搞定下台(Get exit done)!

約翰遜會落入如今境地的原因,並不全在醜聞。2019年底,約翰遜帶領保守黨贏得撒切爾夫人以來最大的勝利,不可謂不豪氣干雲。短短三年不到,究竟發生了什麼?

約翰遜是空的

有英國媒體文章形容,約翰遜政府就像一個「耗盡了投資者的龐氏騙局」。為了留住國會議員的支持,約翰遜提出了越來越多的瘋狂承諾;他的親信圈和內閣人才庫都在縮小,最終充斥着越來越多的投機者,大多數人都知道他們無法依靠其他人來獲得晉升的機會。

是的,約翰遜的「骨髓」是空的。約翰遜所依靠的,從始至終就是見風使舵:通過見風使舵積累一次次投票箱裏的成功,通過反覆表演來讓人相信自己的可利用價值。實際上,在過去半年一次又一次的危機中,撇開那些不再有人當真的修辭和許諾,他以不變應萬變的唯一對策就是重申:他擅長贏得選舉。

英國選舉既有「贏者通吃」的傳統,又存在「比差」的思維方式,這使得一方面保守黨能夠幾百年來屹立不倒,另一方面也能令約翰遜可以在一時間讓所有人都覺得他的競爭對手比他更差。約翰遜當年的起飛,完全是依靠脱歐帶來的巨大風口實現的,更準確地說,是脱歐的爛攤子在英國社會造成了極度厭倦情緒,加上對手過於離譜的表現。

但過後很快就會發現,約翰遜不具備真正堅決推行的政治定力和執着。約翰遜所有決策都來自於他在最後一刻嗅到的風向。對於一個謀求獲得權力的政客來說,這種能力或許值得肯定,但是對於在任的首相而言,這卻意味着他給的所有承諾都並不可信。對,這就成為了一場「龐氏騙局」。當這些曾對他寄以厚望的人發現約翰遜的表演沒有辦法讓他們脱離泥潭的時候,社會厭倦情緒愈演愈烈。

三年成績乏善可陳

約翰遜作為首相的三年裏,北愛爾蘭邊界、對歐談判、英倫海峽難民,約翰遜沒能解決任何一個問題。同樣,因為對於「紅牆」地區的關注,約翰遜政府出台了一個又一個針對北部的區域振興規劃,然而也沒有一個真正得到執行。

為了同時振興北方、填補多年積累的窟窿、增大在各個產業的投入以應付脱歐和疫情帶來的經濟損失乃至償還疫情期間飛起來的國債,約翰遜當局又不得不選擇舉着戴卓爾夫人的招牌大幅度加稅,這直接觸動了從產業界到工薪階層所有人的利益。

而在富裕的英格蘭南部包括大倫敦地區,由於約翰遜在意識形態和政策優先級上都刻意向草根民粹(當年票倉)傾斜,也由於保守黨長期勒緊醫療和社會保障投入,而又趕上疫情帶來的災難性後果。結構性矛盾突顯,都造成了社會積怨。

在這一切結構性問題之後,其實才是「派對門」醜聞。

約翰遜對於「派對門」的處理對其政府造成了極大傷害。(AP)

雖然媒體大做「派對門」醜聞文章,但是這件事原本並不足以壓倒約翰遜。政界藏污納垢早就是公開的秘密,當年投票支持約翰遜的人,更沒有一個是因為覺得他道德高尚才投給他的。然而,約翰遜對於「派對門」的處理比他開幾個派對本身造成了更大的傷害:違反自己制定的法律、對議會撒謊、被質疑操縱高級文官主導的內部調查和大都會警察局的司法調查……如今這些罪名都已經基本坐實。

英國政治的運轉,靠的就是政治家遵守基本的不成文規矩,約翰遜一系列醜聞爆出以後,真正的保守派人士除了鄙視他的私德以外,也開始擔憂,繼續放任他在政府的中心可能會污染這套世界最古老的憲制和法治傳統。也就是說,不到三年,約翰遜已經失去了所有保守黨的選民群體的信任。

英國正在經歷一場「民主危機」

據《獨立報》6日報道稱,調查顯示,一系列引人注目的辭職事件動搖了約翰遜的首相地位,大多數(54%)保守黨選民支持讓約翰遜下台,只有33%的人表示他應該留任。

英國民意調查機構YouGov說,保守黨內要求約翰遜下台的人數超過希望他留下的人數,這還是第一次。如果不分黨派,從全國範圍看,認為約翰遜應該辭職的英國人比例已達69%,比上月增加11個百分點,創下歷史新高。

在宣佈全面解除防疫禁令後,英國人一度對約翰遜政府抱有期待,但「脱歐」帶來的勞動力市場人員嚴重短缺,物流不暢造成的生活成本上升,以及俄烏戰爭引發的高油價危機,接連重創英國經濟。對於多數英國人來說,他們可以忍受約翰遜在防疫政策上的個人操守失誤,但沒有人願意一直陪着他領導的政府忍受高物價低收入的生活。近期,多個基礎行業罷工就是這一民意的體現。

「脱歐」對英國服務業造成了極大衝擊,由銀行家、律師到音樂家、廚師均可能受到影響。圖為英女王參觀萊斯銀行(Lloyds Bank)。(Getty )

如今,英國的政治局面已然非常不樂觀。英國國內社會民生問題還在惡化。蘇格蘭再次公投的可能性,以及愛爾蘭獨立的危機等都將是英國國內政治必須面對的問題。而外交方面,外交發展方向依然不明確。英歐雙邊關係面臨諸多複雜挑戰,英國依然一意孤行,充滿主觀情緒化進行政策選擇。在處理對華、對美等關係時,英國也沒能清楚現實利益所在。

接下來,無論英國政壇如何變化,其現有政治體制中所存在的結構性矛盾,依然是考驗這個國家政治領導人的難題,誰也躲不過。事實上也是如此。即便約翰遜被趕下台,內訌也不會就此結束。正如保守黨前教育大臣吉布(Nick Gibb)所說,英國正在經歷一場「民主危機」,類似於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