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高官相繼跳船逼宮 英國憲制早決定約翰遜不能賴死不走
繼財相、衛生大臣之後,超過40位包括內閣成員在內的高官7月6日由朝到晚陸續辭職,內政大臣彭黛玲(Priti Patel)、以往在黨魁選舉中力助約翰遜數票的運輸大臣夏博思(Grant Shapps)等約翰遜忠僕雖尚未跳船,卻已告知約翰遜他在黨內大勢已去,應體面下台。連前一天剛上任的新財相查學禮(Nadhim Zahawi)7月7日也在勸告約翰遜請辭,同一時間約翰遜政府官員也繼續紛紛跳船的路向。在英國時間7日,約翰遜已抵受不住壓力,同意下台。
在周三(7月6日)的例行下議院首相問答環節中,工黨黨魁施紀賢(Keir Starmer)已開始跳過約翰遜去批評其潛在的繼任者;剛剛請辭的前衛生大臣賈偉德(Sajid Javid)更大談保守黨的前路,呼籲黨人要作出「艱難決定」,似乎開始角逐下屆黨魁之意。
政府官員大量流失之際,約翰遜仍然堅稱「有大量人才」(wealth of talent)願意加入為官,不過有一向忠誠的前官員就向《衛報》表示,有黨鞭打電話詢問他會否願意擔起一官半職,但他卻只得以大笑回應:「任何接受官職的人將會是個笑話。」約翰遜政府此刻已變成一艘正在沉沒的船,人們只有跳船求生的可能,絕不會登船尋死。
2016年曾一度出賣約翰遜、近年卻變成主掌約翰遜核心國家「升級」(Levelling Up)政策的忠臣的保守黨疑歐派內閣大臣高文浩(Michael Gove),周三早上親到首相府私下好言相勸約翰遜下台,聲明自己無意力逐黨魁,卻反被約翰遜認為是向他背後插刀的「毒蛇」,馬上將之去職。
目前,英國面對高通脹、俄烏戰爭、從鐵路人員到刑事律師都包括在內的罷工潮等重大問題。周三向官員們聲言會「繼續奮戰」的約翰遜,甚至被指是在挑戰官員們敢否為了讓他下台而在國難當前的此刻辭職,使政府重要職位突然一掃而空。
即時改制提前黨內投票?
如果我們看看約翰遜6月初的黨內信任投票,當時支持他的只有211票,反對票高達48票。換言之,只要有32位保守黨議員改變念頭,約翰遜即能被踢走。根據保守黨「1922委員會」的黨魁信任投票制度,黨魁通過投票之後有12個月的「豁免期」。約翰遜堅持不退之下,傳聞委員會成員周三下午已在熱烈討論應否馬上修改規則,馬上啟動信任投票,以正當程序將約翰遜趕出唐寧街。
不過,其後由於跳船官員愈來愈多,人們認為約翰遜更有可能抵受不住壓力而辭職,因此暫緩了馬上改規的考慮,並將原本會在下周舉行的「1922委員會」選舉提前到周一(7月11日)舉行。如果約翰遜到時候還不肯下台,新的委員們很可能會馬上改制,以提前信任投票「逼宮」。從這個角度來看,約翰遜下台只能是遲與早之事。
根據YouGov在周三政治大地震之時進行的民調,全英有69%人認為約翰遜應該下台,支持他留任的則只有18%;在2019年大選時的保守黨選民中,有54%認為他應該請辭,支持他留任的則只有33%。此前亦有民調分析顯示,如果此刻進行大選,保守黨將馬上失去國會多數。
英國政治,往往講究一種行禮如儀的體面。周三的政治大地震開始之後,約翰遜雖然有意賴死不走,但英國憲政體制最終也決定他在「同儕壓力」之下不得不走的事實。
誤以為自己是英國「總統」
一直以成為「第二個邱吉爾」為政治理想的約翰遜,卻沒有學到其「對偉大人物無情是強大民族的標誌」(Ingratitude towards their great men is the mark of strong peoples)的精神。自2019年帶領保守黨大勝、某程度上「搞定脫歐」以來,約翰遜就將自己視為由人民直接選出的英國「總統」,而非650位下議院議員之一——權力不歸國會,而歸唐寧街。
「約翰遜2019年由1,400萬人民選出」一直以來也是約翰遜支持者針對黨內反對勢力的說詞。在周三的風波中,約翰遜私下也宣稱「數以百萬計的人民兩年前才剛把我選出來,我會戰鬥到最後」。
問題是,雖然2019年的保守黨大勝的確是在約翰遜「搞定脫歐」的旗幟下造就,但約翰遜本人在其代表選區的得票只有25,351張,數百萬之數根本無從說起。即使英國政治愈來愈有集中於一黨領袖的趨向,但英國所採行的是國會制而非總統制,首相只是一位幸而得到國會多數支持的小人物。當首相誤以為自己是「民選總統」之際,這只能是一種「自欺欺人」。
然而,在約翰遜「總統幻覺」的背後,他卻真的有一樣雖屬兵行險着,卻能威脅保守黨議員的殺手鐧,即主動解散國會、提前大選的可能。而這更是約翰遜數個月前才拿到手中的權力。
難動女王解散國會
約翰遜本人周三就曾公開對黨人提出此等威脅:「歷史告訴我們,解決無意義政治干擾的最佳辦法,就是讓有得到民意授權的政府去繼續工作……除非人們忘記了這一點。」在場黨人質疑約翰遜正在威脅舉行大選,約翰遜的回應則是這正是他嘗試表達的重點。
此刻提前大選,正如上文所述,保守黨料將遭遇重挫,失去國會多數;而且在約翰遜喪失黨人支持之後,這也會變成一場保守黨群龍無首下的選舉。同時,英國內有社會、經濟不穩,外有俄烏戰爭,此刻提前大選將被人民歸咎於保守黨。對於要避免失業的議員來說,「提前大選」可算是最可怕的惡夢。
其實,根據2011年的《定期國會法》,首相原有的提前大選權力早已被收歸國會,從而避免了類似的權力濫用。然而,約翰遜上台後卻主使此刻被炒的高文浩推動立法廢除《定期國會法》,不只將解散國會重新定義成英女王的王室特權(即首相可動用之權),更明文禁止法院介入作裁判,避免了約翰遜剛上任被判違法中止國會會期的類似狀況重演。這項立法剛好在本年3月通過了國會,得到英女王御准生效。
英女王的特權,就再次變成了約翰遜手中的殺手鐧,跟2019年他企圖中期國會會期以將英國推向硬脫歐一般。而由於上述的新法,此刻最高法院更不會成為他的阻礙。
如果約翰遜果真一博提前大選,最近身體狀況欠佳的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很可能又會被捲入憲政危機之中。
在英國的憲制中,首相之所以能藉王室特權行事,在於其得到主權所在的國會多數支持。問題是,在上月的不信任投票之後,約翰遜早已失去國會多數支持——保守黨反對派議員,加上國會在野黨議員,已超過半數。約翰遜之所以尚是首相,全因國會議員尚未動用正式程序將其去職。
在國會明顯反對提前大選之下,沒有國會多數支持的首相利用王室特權提前大選,明顯將構成另一個重大憲政爭議。在2019年約翰遜中止國會會期之際,人們就討論過英女王應否拒絕聽從首相建議的問題,最後她決定跟從不干涉政治的慣例,幸而後來有最高法院介入,才使約翰遜挑戰憲制的嘗試無法得逞。今天,在最高法院已被禁止介入之後,英女王會否被迫干政?
從7月7日約翰遜宣布請辭的轉變來看,在國會同黨議員的集體壓力之下,約翰遜也不敢動用解散國會的權力一博。而且,提前大選,約翰遜也只會以失敗告終,最終只能是與保守黨同歸於盡之舉。在英國不成文的憲制規範之下,約翰遜近月以來垂死掙扎的努力,最終也是白費功夫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