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新戰略構想擴軍26萬劍指中國? 暴露美歐不同調
北約峰會在西班牙馬德里落下帷幕。會前,北約秘書長就高調吹風,稱將在北約十年更新一次的「新戰略概念」中把俄羅斯定位為「最重要和最直接威脅」,中國則是「系統性挑戰」。
繼G7公報多次提到中國後,北約又將在十年更新一次的「新戰略概念」中將中國定義為「系統性挑戰」。首次正式將中國列入「未來十年的戰略重點之一」,這必然是美國主導的。美國認為中國是唯一有能力、有意願在全球範圍對美國構成挑戰的戰略對手。既然是首次,這應當算是拜登的「重大成果」。
但也值得注意的是,北約新戰略構想,這是10年來的首次更新。它體現了北約組織的集體價值觀和戰略目標,並包含對當前及未來安全局勢的集體評估。而北約新戰略構想也同時把俄羅斯定義為北約盟國「最重大和最直接的安全威脅」。
也就是說,美國與北約的戰略重點並不在一個頻道上。而北約秘書長號稱將大規模擴充快速反應部隊,從現役4萬人擴充至30萬人,增強「集體威懾力量」,究竟是威懾中國,還是指向俄羅斯呢?
拜登「意」在中國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還專門就北約更新 「新戰略概念」中將中國定義為「系統性挑戰」做出回應,強調說:「從這個意義上講,北約已經走到了一起。這份戰略概念基本上就是我們應對世界未來的藍圖。我們第一次將中國作為戰略概念的一個重點,這是所有北約成員國都關心的問題。我們不是在尋求衝突,而是努力確保我們共同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無論中國以何種方式對此進行挑戰,我們都將會挺身而出。」
可見,拜登政府非常在意的是將中國在北約戰略中定義為「系統性挑戰」。美國內部近年來一直有一個政治共識,那就是視中國為「挑戰」。拜登儘管強調的是「競爭」,實際上推動印太戰略才是拜登對外戰略上的重點。近一個月以來,拜登外交「走穴」都證明了這一點。
事實上,美國一直致力於在其印太盟友與北約組織之間建立某種聯繫。在整個2021年,美國主要的北約盟國包括英國、法國、德國等都通過派遣航母編隊打擊群和艦機來印太地區活動等方式,參與到印太地區事務中來。
近一年半以來,拜登所有工作重點都是圍繞着中國而展開。不管是修復與歐盟的關係,還是建立新的聯盟,又或是推出各種的全球計劃。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指出:在他們(美國)的敍事裏,對美國構成挑戰,就對「以規則為基礎的世界秩序」構成挑戰。但問題是,美國就是世界秩序嗎?在中國眼中,無論大國小國,都是世界秩序的一部分;在美國看來,美國的秩序就是世界秩序。是美國在破壞甚至拋棄自己參與建立並扮演主要角色的聯合國系統。這就是美國的霸權邏輯,要製造敵人,以維持其霸權。
某種程度上,這是美國信心不足的表現。美國有信心的時候宣佈「歷史終結」,宣佈自己的制度是人類歷史上最後的也是最好的制度;現在美國的民主和制度出問題,卻改說這是中國、俄羅斯或其他國家的問題。
歐洲國家不同步
但拜登急於推進印太戰略,北約有可能全力配合美國的印太行動嗎?對於歐洲國家來說,顯然當務之急是全力應對俄羅斯,也就是儘快結束俄烏衝突。
一個現實是,北約無暇抽出力量來幫助美國打壓中國或推進印太戰略。而美國是既無法放棄與俄這一場代理人戰爭,也無法再擱置印太戰略的推進。
拜登不斷升級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也不斷升級對俄的嚴厲制裁,俄烏衝突必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反而對印太戰略形成重大的牽制。而歐洲大多數國家,既不希望俄羅斯贏,又怕過度激怒俄羅斯,實際上已經明顯流露出對烏克蘭衝突的厭倦之情。
也就是說,目前北約在俄羅斯問題上無法統一,在印太戰略上也是無法統一。而美歐的戰略目標也大不相同。換句話說,北約新戰略構想,根本無法體現美歐關係的團結和戰略的一致性。
北約國家,或者說歐洲國家不可能分出力量幫助美國推進印太戰略。何況從一開始歐盟就強調有自己的印太戰略。2021年歐盟公布《歐盟印太合作戰略》,確實有基於平衡中國的現實利益考慮,較之美國等,整體上歐盟「印太」戰略中遏華和與華直接對抗色彩要低得多。
表面上看,拜登急於推進印太戰略,此番中國在北約戰略中被定義為「系統性挑戰」,可能意味着未來北約有可能攪渾水。但,北約有可能全力配合美國的印太行動嗎?大部分歐洲國家自顧不暇。問題就來了。是美國領導北約全力應對俄羅斯「威脅」?還是北約幫助美國來應對中國「挑戰」?事實上,這份戰略藍圖更加暴露出美國的國家戰略重點與北約的戰略重點並不在一個頻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