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北約峰會|重振盟邦體系 拜登是認真的
四年前2018年的G7峰會,第一次以沒有聯合公報的形式草草收場,人們從默克爾(Angela Merkel)、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等領導人圍攻特朗普(Donald Trump)的著名照片中圍觀西方的分裂。兩年前2020年的G7峰會,美國打算邀請韓國參會卻遭到日本公開反對,當時為人們熱議美國無法統和盟友的佐證。
但是拜登(Joe Biden)上台後,2021年的G7峰會韓國首次成功參會;美歐貿易戰暫停,G7成員國就對跨國企業和大型數字科技公司徵收最低稅率達成了歷史性協議。
2022年的G7峰會6月26日在德國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舉行,俄烏衝突是最主要議題,G7打算繼續孤立和制裁俄羅斯,尋求達成對俄羅斯石油實施「價格上限」的協議,還宣佈將禁止進口俄羅斯黃金。從石油、天然氣到黃金,西方世界在打壓俄羅斯上的態度從未如此一致。俄烏衝突儼然成了一劑難得的彌合分歧的良藥。
為了抗衡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G7領導人6月26日還宣佈啟動「全球基礎設施與投資夥伴關係(PGII)」倡議,計劃在5年內籌集6,000億美元資助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白宮官網顯示,PGII內容大致可以分為3個方向,即新能源建設、通訊建設和衛生建設,這些並非一般意義上的基礎設施建設。
拜登去年敦促G7其他國家支持「重建更美好世界」(「B3W」)全球基建計劃倡議,可惜沒有大進展,但是一年後定位清晰的全球基建計劃卻公布了大手筆的6,000美元共識,這項計劃並非僅是說說,還考慮到了資金來源等問題。
拜登表示,美國將在未來五年內通過聯邦融資和私營部門投資結合,為該倡議籌措2,000億美元的投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則宣佈歐盟將在同一時期為該倡議籌資3,000億歐元;日本、加拿大和法國的領導人同樣各自宣佈了數十億歐元的投資計劃。
美歐關係得到修復,日韓雙方矛盾在美國調停下暫時平息,西方世界端正姿態願意掏出真金白銀應對中國經濟崛起,這些都是過去兩年全球局勢發生的重要變化。不得不承認高調宣告「美國回來了」的拜登在重振盟邦體系上是認真的,也並非毫無建樹。
在穩固原有同盟的基礎上,擴大激活陣營也是美國的題中之意。
北約峰會將於6月29日至6月30日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日本、韓國、澳洲、新西蘭四個亞太國家首次參會。這四國正是美國推行「印太戰略」的重要錨點。美日、美韓、美澳等雙邊軍事同盟,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係,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對話」,美英加澳新五眼情報聯盟,等一系列合作機制共同奠定了美國的印太安全佈局,日韓新澳是其中核心。從印太到北約,美國試圖用全球一盤棋的視角激活盟友體系。
以美國為核心,盟友團體可以根據需要組合。比如為了跟上中國佈局南太平洋競爭的步伐,6月份白宮宣佈,美國、澳洲、日本、新西蘭和英國成立了一個非正式組織「藍太平洋夥伴」,旨在促進這五國與太平洋島國的經濟和外交關係。美同澳日新英分別為盟友關係,美澳日新英這樣的組合就因事而設,非常靈活方便。
經濟層面,2022年5月拜登首次訪問亞洲宣佈啟動「印太經濟框架」(IPEF),除美國外,其他12個初始成員國分別是:澳洲、文萊、印度、印尼、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新西蘭、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這個框架目前只停留在框架的層面,但並不代表美國沒有設想或者印太經濟框架未來為虛。美國不可能在經濟競爭上坐以待斃。以盟友為依託,拉更多非盟邦國家進群,就已經說明美國懂得和盟友一起造勢。
盟邦關係是美國全球存在的基石,這一基石是否穩固直接決定美國的全球地位是否穩固。拜登作為傳統政治精英,深知特朗普式甩鍋只是政治操作,美國要重回巔峰,最重要還是做好自己。儘管和盟友的矛盾並非短期內可以從根本上彌合,但是美國重振盟友體系的步伐比想象中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