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拉印抗中 印度不想成為美國圍攻中國的「打手」
4月11日,印度外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和印度防長辛格(Rajnath Singh)出訪美國,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美國防長奧斯汀(Lloyd Austin)舉行了2+2會談。當天,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還進行了線上視頻會晤。
白宮當天發表的聲明顯示,拜登和莫迪承諾加強美印兩國在潔淨能源、科技和軍事領域合作、密切化兩國經濟聯繫並拓展雙方人文交流。兩國致力於繼續通過雙邊和多邊合作結束新冠疫情、增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推進全球糧食安全並確保印太地區的自由和開放。
在兩國防長會晤時,美防長奧斯汀不忘攻擊中國。奧斯汀表示,在印太地區「中國正試圖挑戰和破壞鄰國的主權」,「從在中印邊境沿線建設兩用基礎設施到在南海的『非法主張』」,「北京正在侵蝕印太地區的安全」。同時,奧斯汀還特別與印度表示親近,他對印度防長辛格說:「在你們捍衛主權利益的時候,我們將繼續與你們站在一起。」
顯而易見,美國以中國為假想敵,在積極拉攏印度,鞏固其所謂的印太戰略。雖然俄烏戰爭爆發後,中國和印度都採取了類似的中立立場,沒有跟隨美歐制裁俄羅斯,反而加強了與俄羅斯的能源合作;但美國對印度更有包容力,並未採取咄咄逼人的架勢,仍然展現出願與印度進行戰略合作的積極態度。
美國不希望失去印度,因為華盛頓已經確認中國為其主要競爭對手。這與50年前美國拉攏中國共同對付蘇聯,是同一路數——團結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美國是現實的,它並不拘泥於意識形態,而是根據現實的需要,結交朋友,更何況印度還是號稱全球「最大的民主國家」,與美國的價值觀差距不大。
只要對美國的國家戰略利益有利,華盛頓可以作任何妥協,包括允許印度與俄羅斯保持緊密關係。美國的戰略目標是清楚的,即聯合印度制約中國(聯印制華),它不希望因為對俄羅斯的態度不同,而疏遠印度,將印度推到中俄一邊。一旦中、俄、印形成更緊密的三角關係,美國在全球的霸權恐怕將真的走向壽終正寢。
作為全球人口第二大國,領土第七大國,GDP第六大國,印度的實力不容小覷。美國明白印度的發展潛力,它有可能在幾十年後成為與中、美、歐並駕齊驅的第四大經濟體。在亞洲能與中國抗衡的國家,只有印度,美國必須儘可能將印度拉向自己一邊。
印度明白自己的地位,也明白美國拉攏自己制衡中國的意圖,不過,有深厚獨特文化底藴的印度不會想成為美國的跟班,更不會成為美國的打手。印度在獨立後不久,就在全球發起不結盟運動,向來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會輕易倒向一邊,而成為另一邊的敵人。保持中立,最符合印度的國家利益。
歷史證明,不結盟對印度是有利的,它可以讓印度在兩強之間左右逢源,坐收漁翁之利,為印度發展爭取最有利的國際環境。歷史上,蘇聯、美國都通過讓利交好印度;現在是,中國、美國、歐盟和俄羅斯都在積極發展與印度的友好關係,儘可能將印度拉向自己一邊。
莫迪政府很清楚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印度在世界立足的根本保障之一,他不會讓印度成為美國對抗中俄的棋子。所以,在與美國防長會晤時,印度防長辛格沒有回應奧斯汀對中國威脅的指控,莫迪與拜登會晤時也沒有譴責俄羅斯。顯然,莫迪政府不會掉入美國設下的陷阱,印度不會跟隨美國對抗中國,淪為美國稱霸世界的打手。
再往前想一步,印度不難明白,維護美國在全球的霸權是華盛頓最執着的目標,任何對美國霸權構成威脅的國家都是華盛頓要擊潰的對手。今天,美國將崛起的中國視為主要對手,明天自然而然,崛起的印度也會成為華盛頓要打擊的下一個目標。要知道,印度人口是美國的四倍,很可能幾十年後美國也要迎來GDP被印度趕超的時刻。
印度是要維護美國全球第一的霸權,讓自己成為下一個被打擊的對手,還是與中國合作,攜手發展,共同打破美國在全球的霸權,讓人類社會真正進入相互尊重、多元共生、和諧發展的新時代?聰明的印度人應該會做出符合其國家利益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