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俄烏皆作明智選擇 但戰爭不會輕易結束
俄烏第五輪談判取得重大進展,俄羅斯方面在談判中承諾,將大幅削減其在烏克蘭首都基輔和北部城市切爾尼維夫附近的軍事行動。烏克蘭方面則提出了「中立地位」的提議,希望得到國際社會的保障,以保護其免受攻擊,希望包括土耳其、加拿大、波蘭、以色列在內的多個國家成為安全保障國。
會談前,俄羅斯已經通過官方渠道對外吹風,稱俄軍將把重點放在頓巴斯東部地區的軍事行動上,其意圖已經非常明顯。
經過開戰一個多月的消耗與折騰,俄烏雙方顯然均已露出疲態,因而都展現了比原來更強的和談意願。對俄烏來說,這顯然是比戰爭更明智的選擇。
如果說烏克蘭的教訓在於缺乏治國所需的歷史經驗積累與政治智慧,沒能找到一個在大國間自處的立命安身之道,俄羅斯的教訓在於迷信輕縱暴力,習慣於用武力征服或吞併他國領土,那麼經過這場兩敗俱傷的慘烈戰爭,雙方應該都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教訓。
烏克蘭應該認識到,作為一個地處地緣板塊活躍地帶的弱國,它必須妥善處理內部民族關係,平衡掌握與大國之間的合作與矛盾衝突,防止內外政策與民粹思潮互相強化加持走向極化,否則就可能招致戰爭災難,甚至帶來滅國之災。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和韓非子的教誨,都值得烏克蘭政府與人民好好領悟。
俄羅斯應該認識到,現代國際秩序是一個以主權國家為基礎的國際秩序,雖然國際政治「叢林」屬性不變,實力仍然是決定因素,但是通過濫用實力的方式威脅或侵略一個主權國家必然會招致普遍反對。國與國之間有矛盾糾紛很正常,但是通過武力或武力威脅的方式,在今天這個社會絕對不得人心。
當今國際秩序有點像中國春秋時期,聯合國像是周王室,雖然已經徒有其名,根本左右不了大國政策,制止不了國與國之間的戰爭衝突,但是其仍是天之秩序代表,其「名號」在天下仍然具有影響力,聰明的國家可以在「尊王攘夷」的口號掩護下,打着聯合國的旗號去實現自己的目的,動輒把聯合國甩在一邊,不管你是強秦還是楚國,都會不得人心。
所以,俄羅斯借這次和烏克蘭和談為由收縮戰爭目標是個難得的明智選擇。把焦點重新放回克里米亞和烏東頓巴斯地區雖然看起來會「難堪」一些,因而需要為收縮目標找一些能拿得出手的理由,但在策略上這樣做是對的,是比較符合俄軍現在的作戰能力的。再打下去,不僅道義上俄羅斯會繼續遭受指責,戰場上會得不償失,經濟上恐怕也會付出越來越沉重的代價。
對烏克蘭來說同樣如此。戰爭進行到今天,俄烏兩國誰的損失最大?毫無疑問是烏克蘭。戰爭如果繼續下去,俄羅斯的損失會越來越大,但是烏克蘭的損失會比俄國尤甚。戰爭對俄羅斯帶來的傷害主要是國家形象、軍人傷亡與經濟運轉,但是對烏克蘭來說卻是毀滅性的。戰爭進行迄今,烏克蘭的很多城市已經淪為廢墟,人民流離失所,軍民傷亡數字根本無法得到準確統計,直接經濟損失最保守的估計已經超過5,800億美元,對這個在歐洲本來已經是最窮的國家,這些災難可謂是雪上加霜。
所以烏克蘭比誰都更迫切希望儘快結束這場戰爭,只是俄羅斯提出的條件,對烏克蘭來說還無法接受。從戰爭現實的角度,坦率說,現在對烏克蘭最好的辦法是儘快止損,承認已經失去克里米亞和烏東頓巴斯地區,這些已經被俄羅斯吞下去的區域想再回來是不可能的了。但是在烏克蘭沒有任何一個政治人物,能揹負起「割地賣國」的罪名,誰這樣做,必然會成為烏克蘭的國家罪人,已經在戰爭中樹立了「戰時總統」形象的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決不會在政治上自殺。
所以,俄烏談判現在最大的障礙,就在於俄羅斯提出的讓步空間有限,而烏克蘭囿於對領土完整的要求和國內政治壓力,很難承認已經被戰爭改變的事實。
靠烏克蘭在本國內部政治中迴旋,克服這個障礙的空間是不夠的,解決問題的關鍵還在於歐美願意在其間扮演什麼角色,能否(或是否願意)推動烏克蘭做出相應妥協。這場戰爭雖然在俄烏之間爆發,但在本質上終究是一場代理人戰爭,是俄羅斯與歐美等之間的戰爭,所以澤連斯基最後恐怕還得聽從歐美的指令。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大概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