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冬奧到台灣 習拜會後美國為何如此刺激中國?
中美元首視像峰會後,美國似乎並沒有採取和解的姿態。短短一周內,拜登(Joe Biden)政府將對華路線當中的對抗、合作、競爭三個元素又凸顯了一番。
白宮先是在習拜會後第一天便對外放風,考慮對北京冬奧會進行外交抵制。之後於11月23日,美國軍方宣佈,阿利·伯克級驅逐艦(Arleigh Burke-class destroyer)穿越了台灣海峽,體現了美國致力於印太地區的自由和開放。據了解,該驅逐艦主要任務要求是協同美軍航母戰鬥群的防空作戰。
同樣是在11月23日,美國國務院公布首屆民主峰會(Summit for Democracy)將以視頻方式於12月9日和10日召開,有100多個民主國家國家領袖級代表參加。中國、俄羅斯、埃及、土耳其、越南等國不在名單上。但名單中列出了「台灣」(Taiwan)。
雖然只是「允許」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參加,但是拜登政府將台灣加入其中所引發的輿論效應足以營造出「美國挺台」的印象,也會緩解來自國會的關切壓力。雖然不是允許台灣領導人參加視頻峰會,但拜登此舉還是在挑戰北京底線。
之前習拜會主要談及的議題其實就是台灣問題。當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台海局勢面臨新一輪緊張,原因是台灣當局一再企圖「倚美謀獨」,而美方一些人有意搞「以台制華」。這一趨勢十分危險,是在玩火,而玩火者必自焚。
也有分析認為,美方在民主峰會當中加入台灣,並用「參與者」(participants)標識出席者名單,說明白宮還是保持了謹慎態度。台灣是唯一受邀參加的非主權國家。而且,白宮可能事先就此已經知會北京。
以上都是拜登對中國採取對抗姿態的領域。與此同時,拜登也在強調和中國的合作。11月24日,美國宣佈正在聯合中國、日本、韓國、英國以及印度釋放戰略石油儲備,以拉低國際油價。中國國儲局表示正在進行原油儲備釋放工作。
全球擁有戰略石油儲備的國家並不多,現在美國和中國這一經濟和地緣對手協同釋放石油儲備,影響全球市場,體現了兩大經濟體的大國擔當。根據白宮方面的消息,習拜會中也討論過這一話題。
這更凸顯了拜登中產利益優先的外交路線。拜登近來支持率下跌也和油價上漲、通貨膨脹壓力劇增有關係。當美國面臨內部通貨膨脹壓力,尤其油價高漲的風險時,就會選擇和中國合作。尤其在格拉斯哥舉行的COP26氣候大會上取得階段性成果之後,石油外交也助推了中美之間的合作。
最後,習拜會之後,美國官員透露,習近平已經同意提升兩軍對話層級,涵蓋中央軍委副主席。但就對話的模式和內容,雙方仍在討論。目前也無法確定白宮的民主峰會以及對北京冬奧會的可能抵制行為會不會影響這類對話安排。
但可以確定的是,習拜會後,即便中國反對拜登政府對中美關係的定義,白宮仍會堅持以價值觀外交委導向的對華路線,堅持競爭、對抗和合作並存的對華策略。這就要看北京會不會採取相應舉措或策略,回擊美國單方面的政策設定及議題取捨,在雙邊及地區博弈中掌握更多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