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尊重、令人悲憫的韓國進步派|漫談國際

撰文:吳迪
出版:更新:

最近幾年來,從《鋼鐵雨》、《鋼鐵雨2》、《白頭山:火山浩劫》到《絕路狂逃》(又譯《摩加迪沙》或《逃出摩加迪休》),一眾講述朝鮮半島民族協力的韓國電影,總能收穫不錯口碑,折射了韓國進步派對「山河統一、民族獨立」的憧憬,也反應了朝鮮半島既不統一、也不獨立的客觀現實。
一定程度上,最近文在寅政府對朝鮮戰爭終戰宣言的推動,也正是既令人尊重,又令人悲憫的韓國進步派的縮影。

據日本共同網11月5日報道,在美日韓三國10月19日於美國華盛頓舉行的日本岸田政府上台後的首次高官磋商中,韓國提議,為了與朝鮮構建信任,可以就朝鮮戰爭(1953年以來處於停戰狀態)發佈終戰宣言。對此,日本方面稱「為時尚早」,美國則不予置評。

其實,繼韓國總統文在寅9月21日在聯合國大會演講中提議,由韓、朝、美三國或加上中國的四國發佈終戰宣言後,韓國方面已多次嘗試化解為期2年有餘的美朝僵局。文在寅本人在聯大演講當天接受美國ABC《NIGHT LINE》節目採訪中也表示,「只要朝美對話能夠重啟,就能夠打開解決韓半島問題的大門」,「美國的拜登總統擁有老道的領導力」。

然而,無論韓國如何積極投石,美國、日本、朝鮮都沒能向其敞開道路。

2021年7月上映的韓國電影《絕路狂逃》(又譯摩加迪沙)改編自1991年索馬里內戰期間真實事件,在斷水斷糧斷電的困境,以及政府軍與叛軍的兩面威脅下,雙方大使館人員被迫暫時放下立場,暗中聯合,以設法逃出危機重重的摩加迪沙。(Instagram@FeatPictures)

朝鮮不抗拒 提出兩前提

相較之下,朝鮮的態度尚算開放。雖有朝鮮外務省副相李泰成(音)9月24日通過朝中社發表談話稱,「除非圍繞我們的政治環境發生改變,美國的敵對政策出現變化,否則即便發佈十次百次終戰宣言,也不會有任何改變」,但也有朝鮮勞動黨第一副部長、金正恩胞妹金與正於同日表示,「發表終戰宣言的想法很好,是個有意思的提議」,不過如今「朝鮮行使自衛權的行動被視為挑釁,自己增強軍備力量的活動卻被包裝成強化對朝遏制力」,所以美韓要「在保證公平和互相尊重的前提下」,首先撤銷「不公平的雙標」和「極端對立政策」。

第二天的9月25日,金與正又提出舉行韓朝領導人會談的提議。這是朝鮮繼2007年以來,第二次在韓國民主黨執政任期接近尾聲時拋出「領導人會談」的建議。10月4日,朝鮮也與韓國重啟了所有通訊聯絡線。

一周後的10月11日,朝鮮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也在出席國防發展展覽會「自衛-2021」時表示,「我們的主敵是戰爭本身,而非韓美等特定國家或勢力」,「同一民族在半島互相動武的悲慘歷史不應重演」,「我們是為了防止戰爭本身、守護國家主權而培養戰爭遏制力,不是針對韓國加強國防力量」。

針對韓國政府「發表終戰宣言」的提議,相較於朝鮮外務省副相李泰成(音)的表態,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左)和其胞妹金與正的表態則更為溫和。(Getty)

忙於奔波的韓國

有鑒於此,韓國青瓦台國家安保室室長徐薰在金正恩表態的第二天也即10月12日,於美國首都華府同白宮國安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舉行會談,會談上詳細說明了韓國政府關於終戰宣言的構想。

與此同時,韓國外交部韓半島和平交涉本部長魯圭悳先於9月29日和中國朝鮮半島事務特別代表劉曉明視頻會晤,得到了中方「支持韓朝改善關係、推進和解合作」的意向性態度。隨後魯圭悳於10月14日奔赴莫斯科,同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兼朝核問題首席代表莫爾古洛夫(Igor Morgulov)會晤,得到了俄方對韓國政府終戰宣言提議的「高度評價及支持」。兩天後,魯圭悳又奔赴美國,同美國朝鮮半島問題特使金成(Sung Kim)和日本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局長船越健裕會晤。

再然後,便是共同網11月5日的這份報道。

2021年9月21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先在聯合國大會再度向世界提出「發佈終戰宣言」的倡議,隨後又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盛讚美國總統拜登「擁有老道的領導力」,掌握打開解決朝鮮半島問題大門的鎖匙。(Getty)

中俄美不置可否 日本常唱反對腔

簡言之,當下的現況就是日本反對,美國以不置可否的態度暗示「既不反對,也不會推動」。至於中國、俄羅斯與朝鮮,本質上中俄的態度就是「我們支持,但不會推動」,而朝鮮則是一副「全面支持,但問題不在我」的姿態。

講來也是讓人感慨,回望四年前美朝關係的轉圜,其最大推動者就是勤於「鋪桌布」的文在寅。而後美朝回歸僵化常態,也是韓國進步派政府所不樂見卻也無能為力的演變。如今文在寅卸任在即,再度開始辛勤「鋪桌布」,但無論他如何拋磚,卻總是無法引來玉石。

歸根結柢,朝韓關係之轉圜,從來都並非朝韓自己所能決定。其首先受制於國際大環境,或者說是以中美為主軸的東北亞局勢;其次取決於朝鮮對這首要條件的評估;再次受影響於韓國國內的選舉政治、意識形態,以及韓國主流輿情對美韓關係的依賴程度。

而如今,在首要條件缺位的現況下,文在寅政府即便再勤於奔波,看來也是難以扭轉局面。

2021年9月29日,中國朝鮮半島事務特別代表劉曉明(左)於線上會議向韓國外交部半島和平交涉本部長魯圭德(也作魯圭悳)表示,中方認為,朝方正當合理關切應得到重視和解決。中方支持韓朝改善關係、推進和解合作。(中國外交部官網)

朝韓從建國之日起就不掌握自己的命運

中美關係作為決定朝韓關係的首要條件,在拜登政府剩餘的三年裏,都不會有甚麽大改變。

美國方面,華府的主要工作在於解決國內基建更新、產業升級、再就業、族群彌合等國內事務,白宮縱然會因應國內反對派的「中國牌」而有所表演,但也會盡量避免真正觸及動輒牽連甚廣的「中國問題」。而中國方面,就更是大步推動產業升級、尖端科技突破、消費型經濟轉型、鄉村振興、治理能力改革、四個自信建設等一系列國內事務。

缺乏中美關係的突破性進展,中俄也不會主動生事,是以東北亞局勢和美朝關係都難有大變的契機。

《白頭山:半島浩劫》由河正宇、李炳憲、馬東錫主演,於2019年上映,講述的是美朝就無核化問題達成一致、朝鮮準備將核彈頭交給美國保管的當天,常年處於休眠狀態的白頭火山無預警噴發,朝韓人士共同抵禦災害拯救朝鮮半島的故事。(《白頭山:火山浩劫》宣傳海報)

而朝鮮的態度作為朝韓關係的次要條件,平壤本身是有戰略定力的,且很會把握時機。在朝鮮看來,文在寅對朝韓關係的轉圜還是有很大貢獻的。長遠而言,鞏固這種建設性力量,對半島之安定/合作乃至統一有利。這不僅是韓國進步派的目標,也更是朝鮮所樂見。

文在寅在位的時候,朝鮮會對文之「軟弱」和「猶豫」有所批判,這恰是因為對其有期待,旨在鞭策。而當文在寅任期將止,國際環境尤其是中美關係也令韓國難有建樹,那麼從朝鮮的利害出發來看,平壤要做的和正在做的事,就是鞏固韓國國內的這種積極性力量。

從這個角度考慮,雖然未來幾個月的朝韓關係不會有好的轉圜,但也不會太差。朝鮮會努力營造一個「南北和睦、半島整體穩定」的局面,從而「幫文在寅構建外交遺產」,讓韓國人認為文在寅的對北政策是有效的——朝鮮方面固然會繼續試射導彈,但這既是因為朝鮮要構建「新常態」,讓人們習慣「朝鮮可以和美韓一樣有軍事動作」,也是正如金正恩所言,並非針對韓國。

2021年11月3日,美國總統拜登就批准5至11歲兒童接種疫苗的決定在白宮發表講話。美國中期選舉將於2022年舉行,能否保持民主黨在國會微弱的優勢席位,為自己剩餘任期施政提供助力,將取決於拜登在國內一種議題上的表現。(Getty)

而作為決定朝韓關係的第三個條件,也即韓國本身的國情演變,其明年3月即將舉行的總統大選勝算未定,且無論是韓國國內選舉政治、意識形態還是主流輿情,都是被動的,因應外部局勢影響而演變,在半島局勢上不具備決定性作用。

所以,對於過去幾年、最近數月以及未來數月的朝韓關係,我們雖然不必過於悲觀,但也很難抱有任何期待。箇中關鍵,還要看中美關係,尤其是美國政治的輕重緩急。

「獨立自主」的代價

是以,無論是韓國影視創作者們在一部部作品中呈現出的民族情懷、韓國統一研究院門口懸掛的那副「分久必合」漢字書法、韓國進步派政府為國家統一做出的一系列努力,乃至北邊高舉「主體思想」和自主獨立的朝鮮,他們都是令人尊重的。這是他們在「主動權不在我」的情況下,一次又一次愚公移山般的嘗試。

韓國官辦智庫統一研究院(KINU)門口所懸掛的「分久必合」書法作品。(香港01記者攝)

可是與此同時,這些一次又一次嘗試,卻也是半島人民在面對「自己無法把握自己命運」的共同問題時的自然反應——之所以高調吶喊,恰是因為缺失。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七十餘年間,乃至殖民時代的數百年裏,這又何其不是眾多「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國家共同面對的悲劇?

有些國家一再於關鍵時刻因為自己面臨的地緣壓力,做出不符合國家和國民利益的決定,只為能夠更為簡單地融入現有體系;有些國家即便一再努力「鋪桌布」,卻依舊無法改變「需看人眼色」的被動處境;有些國家為了獨立自主的權利,不惜違抗國際規則制定者的利益,付出了被國際社會孤立乃至更嚴重的代價;還有些國家即便付出了這些代價,卻依舊只能以小博大,無法從根本上改變被動局面,乃至長期被現行國際社會喚作無賴……

這種局面,又如何不令人感到悲憫,感歎獨立自主的代價與珍貴,乃至感歎國際地緣現實的不公和弱肉強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