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經濟前景和歐洲央行的政策困境|安邦智庫

撰文:周萱
出版:更新: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安邦智庫

在全球經濟繼續受到新冠疫情困擾的局面下,隨着疫苗接種的普及和歐洲央行刺激政策的持續,歐洲經濟二季度表現了較為強勁的恢復態勢。歐元區今年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增長2%,同比增長13.7%;歐盟GDP環比增長1.9%,同比增長13.2%。歐洲央行認為,2021年歐元區經濟有望出現大幅反彈。歐盟委員會也提高了對全年經濟增長的預期,預計歐盟和歐元區經濟2021年、2022年增速將分別達到4.8%和4.5%,高於此前預測的4.2%和4.4%。

不過與此前樂觀的預期不同,近期的資料表明,越來越多的機構對歐洲經濟持續反彈的前景感到憂慮。近期IHS Markit公佈的歐元區8月PMI資料儘管仍保持較高的數值,但和前一個月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並普遍低於預期。歐元區8月製造業PMI初值為61.5,預期為62,前值為62.8;8月服務業PMI初值為59.7,預期為59.5,前值為59.8。德國和法國的製造業、服務業PMI均低於上月水準,而德國製造業PMI初值為六個月來的低點。這一先導指標的回落,更有可能意味着歐洲經濟的擴張態勢會放緩。

不僅服務業的增長面臨疫情重新抬頭的威脅,以德國等製造業強國在全球供應鏈扭曲加劇的情況下,也將面臨復蘇的瓶頸。以高盛為代表的機構,甚至認為歐洲經濟的增長峰值已經過去,當前正步入拐點,預計未來幾個月歐元區的經濟增長速度將繼續放緩。

德國等製造業強國在全球供應鏈扭曲加劇的情況下,也將面臨復蘇的瓶頸,圖為福士ID.3款電動車。(Getty)

高盛的擔心意味着歐洲經濟更有可能會緩慢的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準。事實上,歐元區各國的流動性指標已恢復至疫情前水準,但名義GDP的規模還沒有回歸到2019年疫情之前的水準上,甚至還沒有恢復到2008年金融危機的水準!目前歐元貨幣供應的加速增長是推高GDP的主要因素。

就更長的週期來看,以歐元區為代表的歐洲經濟將重新回歸到低速增長的長期路徑之中。但與疫情之前不同的是,困擾歐元區的財政狀況惡化、行業及地區經濟發展不均衡等問題會進一步惡化,給歐盟地區生產、投資和就業等領域帶來更為嚴重的影響。

儘管歐洲央行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長期採取了寬鬆政策,甚至是負利率的政策,但歐盟經濟相對於美國一直停滯不前。可見,影響歐盟經濟的老齡化、區域差距、以及債務負擔,在疫情之後仍會給歐洲經濟帶來困擾。一方面,經歷了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之後,自1994年以來,歐元區和非歐元區成員國之間的GDP增長差距從總GDP的9%增加到15%。另一方面,2020年底歐元區成員國的政府債務已經上升到GDP的98%。歐元區的政府赤字一直持續到今年,歐洲央行(ECB)預計2021年赤字將升至GDP的8.7%。這些長期因素的積累,甚至已經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給歐盟經濟的未來構成極大的隱患,也給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帶來更大的挑戰。

歐盟、歐元區、美國GDP規模比較(單位:十億美元,來源:世界銀行,Goldmoney。)

目前的情況下,歐洲央行表示將繼續保持貨幣寬鬆,以推動經濟復蘇的鞏固。不過,其仍面臨兩個方面的挑戰,一是歐盟地區通脹的威脅;二是未來美聯儲政策變化之後的影響。7月歐元區通脹達到2.2%,高於6月的1.9%,同時也高於預期值2%。這也是歐元區CPI近三年來首次超過歐洲央行設定的2%的目標,創下2018年10月以來的新高。7月,剔除能源、食品和煙酒價格的核心通脹率為0.7%。8月份,德國CPI同比達到了3.4%,高於7月份的3.1%。歐元區調和CPI(HCPI)8月份的預期值為2.7%,前值2.2%,若實際值符合預期,將創下2013年以來的新高。

儘管歐洲央行仍堅持通脹的短期性,但其對於歐元的威脅已經實際存在,在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歐洲央行很難擴大寬鬆來刺激經濟。

由於歐盟經濟的恢復明顯慢於美國,歐洲央行堅持目前的寬鬆政策,將與美聯儲年底可能開啟的縮減寬鬆的政策轉變拉開距離。在美聯儲收緊寬鬆之後,歐元區需要面對政策差異導致的利率變化。這可能進一步影響歐盟經濟的復蘇。通脹和利率變化,對於歐元區和歐盟而言,帶來的影響將極具挑戰。

曾經出現危機的一些歐盟國家的債務負擔已經進一步增加。目前希臘的債務占GDP的比例為217%,意大利為151%,葡萄牙為137%。在經濟增長長期低迷的情況下,通脹帶來的問題可能更為嚴重,不僅會進一步惡化其財政失衡,還會令銀行機構和金融體系和面臨困難。因此,未來歐洲央行能否安全的退出刺激,實現貨幣政策正常化同樣令人擔心。

最終分析結論(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歐元區經濟和金融體系的長期問題,在後疫情時期會進一步積累,這使歐洲央行貨幣政策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安邦智庫8月30日《每日金融》分析專欄。